了不起的劳动者 张军:"泥腿子"博士种田记

2023-07-16 22:16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

博士种田,有啥不一样?张军,是江苏苏北农技推广战线上,唯一一个"全日制"毕业的水稻栽培博士。10年间,他在江苏淮安率先引进钵苗机插技术、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10多个,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了种好"样板田",一年365天,张军有150多天泡在田间地头,被农民们称为"泥腿子博士"。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夏家湖原种场稻麦综合示范基地,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张军每天6点左右到试验基地,7点左右开始栽秧 巡田查苗,要在地里来回地跑。张军说:“水稻栽培最为忙碌的时候,一个流程下来衣服早已湿透,一天下来,汗水、泥水、混在一起,虽然累,但很快乐 !”

干农业的,6月中旬到7月初的夏收秋种,最为忙碌。早上6点多,趁着天气凉快,张军团队和农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除了吃饭,全天基本都在田里。张军撸着袖子看苗,晒得脸黝黑,农户们开玩笑说,"泥腿子"博士看起来比农民还像农民。

当地农户丁玉兰说 :“平时休息的时候聊天,我们会说 ,博士,你这么苦 跟我们老农民一样 ,就像栽秧的时候 ,晚上到天黑 ,早上天一亮就到,张博士这个人相当好,能吃苦耐劳。”

7月初,高温超过35℃,基地300亩大田的插秧接近尾声。水稻是喜温作物,不过今年,北方高温来得特别早,地里温度比往年要高,有的田里,刚插下去的水稻出现烧苗现象,对水稻返青成活不利。张军带领大伙抢时间、赶进度,尽早完成插秧。

今年示范基地共栽种60多种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新增了"紫色糯米"品系,在秧苗移栽环节,张军格外用心。如今,基地主要用无人机插秧,取秧量、苗间距,张军和团队成员一一下田测量。株距必须要保持12厘米,大了太稀,小于12厘米又会太密,都会影响水稻的收成。同样,科学的取秧量常规粳稻是每穴3-5苗,大于5苗水稻生长空间受限,小于3苗不利于高产。

张军说:“我还要看一下已经栽好了的田,要巡田,因为我们早栽的面积比较大,早栽的还要管理。”

在张军看来,只有泡在田里,踩在泥里,亲自测量,与农民交流,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张军说:“一圈走下来,基本上衣服就湿透了,我这个手机(微信计步)都是2万到3万步的,一天两三万步(十几公里)是很正常的。”

说话间,梅雨季的天气说变就变,下雨了,农户们都已回家,张军仍在坚持巡苗,这样的工作模式,他已经坚持了10年。

张军说:“每年都会有这种情况,这边是高温,马上水稻栽完了,就是连续地下雨,这个天气也很正常,水稻生产要全程跟踪的话,不管什么样的天气,你都要到现场踏田去查苗。”

2013年,张军从扬州大学博士毕业时也曾面临多种选择,一方是收入丰厚的苏南农技推广单位,另一方是求贤若渴的苏北农技推广战线。最终,他的导师、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的一句话,坚定了他扎根在苏北基层的决心。

张军说:“张老师就说国家培养一个博士很不容易,应该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淮安这边水稻面积现在有490万亩,对于我们学农学专业的这一块来说,它的这个舞台更大,空间更广阔。”

张军也成了单位着力栽培的"好苗子",工作没多久就开始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单季粳稻优质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淮安点的实施,连续3年引进示范趋势品种300多个。为了准确把握300多个品种的产量结构,搞清楚每个品种的生长特性,张军和团队需要到地里取有代表性的稻穗,对每个穗子进行人工数粒。

张军说:“你像那个穗子的话,它大的(稻穗)都是两三百粒,可能要一天调查下来的话,数以万计,工作量还是很大的,主要你要长时间地盯着这个数的话,眼睛有点受不了。”

每天要数 数以十万计的稻粒,每个品种称 子粒 重量,再算出理论产量,然后人工脱粒、晾晒、取实产,如此反复。最忙的时候,张军和团队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要争取做到每个品种和品系都烂熟于心。

10年来,张军和同事们对淮安市135个优质粳稻进行试种,先后推广10多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广新技术6项,增收万吨粮。张军还在淮安率先引进钵苗机插技术,解决偏迟熟优质粳稻机械化移栽难题,最终集成淮安大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

身为扬州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导师,这天,张军带着几名学生,来到大田查苗,稻田成了第二课堂。

张军站在秧田间给学生讲课:“如果你不来查苗、不下田的话,水稻到底长势怎么样,也判断不清楚,有没有病虫害、有没有草,田里到底长得怎么样,通过在田埂上看肯定是看不清楚的。农业上的科技小院就是把试验点 试验田的成果进行传播,目的就是传播技术,为农民服务。”

2017年,张军结识了种田大户张久成,老张光水稻就种了5000多亩,张军向他推广减少肥料用量的技术,施肥量可减少15%至20%。种田老把式却不敢轻易这么做,张军便选了10亩地作为试验田,向他传授技术与管理要点,施肥少了,产量不降反增,当年节约成本10余万元。

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种田大户张久成说:“他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作物栽培技术,还包括土肥、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技术以及(解决)我们种植管理中的一些难题,我们在张军博士指导下,一亩地平均增产100公斤。”

10年来,张军年均指导培训大户1000人次,农户节本增收近两千万元。张军先后荣获2020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

张军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要结合生产实际,不断地去创新,给农户增加收益,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将以促进水稻产业发展为己任,为全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献策出力、贡献智慧。”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史斌燕 史哲铭 徐明 编辑/汪泽)

编辑:顾原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