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第一方阵”,在科技强国中扛起“江苏使命”

2023-07-03 09:33 来源: 字号:

6月28日,江苏制造的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安装的关键环节——长度达123米超长叶片在福建平潭海上风电场安装完成;6月28日,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中比新能源,正式发布首款车规级大圆柱钠离子电池并在南京高淳实现量产;7月2日,国内规模最大的超高压跨越长江输变电工程——泰州凤城至无锡梅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建成投运……江苏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海上风电到空中输变电,从高端装备到人工智能,一项项新成就、一个个新突破,为江苏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道路写下了有力注脚。

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700亿元,对全国的贡献接近12%;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日前,我省召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专场新闻发布会,一组组亮眼的成绩单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以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为契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到区域创新高地引领,从企业自主创新到产业技术创新,从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从提升开放协同创新水平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始终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要在源头上找原因,从基础研究上下功夫,掌握更多“独门绝技”“看家本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一直以来,江苏集合优势力量解决“卡脖子”问题,聚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无论是6G技术与关键器件系统性突破,还是“东数西算”重大工程落地应用;无论是推动CMOS毫米波芯片发展,还是相控阵在5G毫米波基站、星网卫星载荷的规模应用;无论是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还是面向深地、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布局省实验室……核心技术攻关蹄疾步稳,坚决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涌现一批原创成果,持续释放创新活力。过去5年,江苏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要和自身产业发展需求,累计实施1000多项产业前瞻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瓶颈。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建设一支能打硬仗、打大仗、打胜仗的战略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江苏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也是人才大省、创新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苏始终将科技人才建设放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从《江苏省“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到《关于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决定》,从“科技创新40条”到“人才新政26条”,再到“科技改革30条”,一批束缚科教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除,有力地助推了全省区域创新能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人才资源总量增长54%、总数达1400多万,人才“第一动力”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谁能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站在推进科技创新的风口上,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科技强国作出江苏新的更大贡献。

盐城 海风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