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家长看清——规避消费风险

2023-05-26 14:54 来源: 字号:

校外培训消费警示典型案例

近期,社会上仍存在一些培训机构利用捆绑销售、充值赠送等促销手段,诱导消费者超时段、超限额支付培训费用,带来“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资金风险,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为落实教育部和中消协开展的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要求,营造健康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盐城市教育局和盐城市消保委联合披露市内外校外培训消费陷阱,发布校外培训“平安消费”注意事项,提醒消费者规避培训的消费风险。



消费陷阱1

预付多缴优惠力度大课时不足退费难度大

一次性购买课时数越多,每节课的单价就越便宜,是一些机构诱导消费者预缴、多缴培训费用的惯用手法。一旦消费者因培训质量未达预期或培训机构经营不善等原因未能完成全部课时,难以顺利退费。

案例一:消费者李女士(化名)在位于我市某培训中心为小孩报了“超级记忆”培训项目,机构负责人向李女士表示一次性购买100课时课程最划算,平均每节课单价最低,最终李女士于2022年初为小孩购买了100课时课程共计3990元。当年8月,该培训机构关门,李女士还剩3000元课时未上,面临退费难题。

案例二:2022年春,消费者陶先生(化名)在我市某体育类培训机构为孩子报了少儿体适能等课程,累计缴纳报名费3.3万元,2022年9月,该体育类培训机构关门,举办者卷款跑路,致使陶先生面临退费难题。

消费陷阱2

“团购”有优惠服务亦“打折”

培训机构通过“拉人头”的方式,宣传消费者多人报名,可以优惠费用,诱导消费者“抱团”消费,但往往“打一枪,换个地方”,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获得相应的服务。

案例三:2022年初,消费者张女士(化名)在我市某托育机构为小孩报了亲子课、全脑开发等课程,同时介绍了其朋友姚女士(化名)一起报名,并分别一次性缴纳1年的课程1.2万元,优惠了8000元。2022年8月,举办者卷款跑路,该托育机构关门,致使张女士等消费者无法获得相应服务。

消费陷阱3

广告宣传皆“名师”实际执教多“素人”




名校名师是校外培训机构常见的宣传卖点。但在实际培训中,广告中所称的“名师”“专家”却名不副实。部分培训机构为降低成本,找一些有教师资格证但缺乏执教经验的年轻人甚至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包装化身“特级教师”“名师”等虚假宣传方式,误导或者诱导消费者。


案例四:外市某家长王女士(化名)给孩子报名了某培训机构,签订协议时,该机构负责人承诺邀请“名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但培训时,王女士却发现上课的并非“名师”,个别老师甚至是不具备教师资质的高校应届毕业生。

消费陷阱4

事前承诺“包通过”预期未达维权难

市场上有些培训机构在组织面向艺考、公考、学历提升等一系列考试的社会培训时,往往打出“不过包退”等承诺,吸引考生们报名参加。当考生未能顺利通过考试而要求退款时,则会遭遇推诿、卸责,拖延退费等重重困难。

案例五:考生小王(化名)听信某公考培训机构打出的“不过包退”等承诺,在该机构报名缴费,并签订了协议。但当小王面试未过关而向其提出退款要求时,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其为外地连锁机构,需要总部拨款退费,让小王排队等待,并且一拖再拖,而协议条款中关于诉讼地的选择是该培训机构总公司所在地,这对于小王来说,面临维权难困境。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培训缴费须谨慎,平安消费记心中,在选择校外培训时,应倍加注意:




审慎选择培训机构

消费者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前请务必确认该机构是否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安全的环境,要选择证照齐全、无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看清校外培训机构的经营范畴,不可参加超出其经营范畴的培训项目。须了解机构是否按规定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公示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

查看从业人员资质

消费者要细致查看培训机构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的所有任课教师信息后,再按需理性选择。消费者须了解:在校外培训机构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或职业(专业)能力;外籍教师还应经相关部门的许可并办理相应资格认定手续;不具备相应从业资格的人员以及在职中小学教师不得开展校外培训等规定。

签订规范服务合同

消费者在缴纳培训费前,须主动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特别要关注培训内容、培训期限、收费金额及退费标准与办法等条款,应逐项逐条审阅确认,并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招生宣传广告等资料,以作为维权凭据。

理性支付培训费用

在选择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时,消费者须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家长端”APP选择适合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根据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请消费者务必抵制校外培训机构以各种优惠、折扣、送课等方式诱导超标超期超额缴纳费用;购买课程时须索要正规发票,以作为维权凭据。

警惕机构虚假宣传

一些培训机构为获得最大客源、最大利益,刻意夸大宣传培训效果、培训成绩、从业人员力量,有的甚至虚假承诺“包退”“确保过线”等。建议消费者务必要“三思而后行”,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办学场所、从业人员水平、经营情况、设施设备等情况后再做决定。


来源:盐城市教育局、盐城市消保委


编辑:采编平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