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从“水下荒漠”到“水下森林”,走进“洞庭之心”大通湖

2023-04-22 15:29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号:

4月20日,工人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内采收水草(无人机照片)。

12.4万亩的大通湖地处洞庭湖腹地,被称作“洞庭之心”。由于无序养殖,它曾一度戴上水质劣V类的“黑帽子”。

2018年,当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探索种养转型,推动临湖精养鱼塘全面退养,实施水草规模化种植。2020年,大通湖水质恢复至Ⅳ类。

治理以来,当地积极发展“水草+”产业,除水草销售外,还养殖与之共生的鱼、虾、蟹类,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目前,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已完成湖内水生植被修复五期工程,面积达6.7万亩。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发展,大通湖重现了“春和景明,一碧万顷”的景象。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4月20日,工人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内采收水草。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园内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无人机照片)。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园内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无人机照片)。

这是4月20日在大通湖区河坝镇拍摄的大通湖(无人机照片)。

这是4月20日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拍摄的睡莲。

这是4月20日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拍摄的浮岛。

4月20日,工人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内采收水草。

4月20日,工人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内采收水草。

4月20日,市民在大通湖畔健走步道休闲。

4月20日,工人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内采收水草(无人机照片)。

4月20日,工人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内采收水草。

这是4月20日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拍摄的常绿矮苦草。

4月20日,工人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内采收水草。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大通湖(无人机照片)。

编辑:吴建路 鲍菲菲 周牧 徐金泉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