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买书的故事

2023-04-13 20:22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买书的故事

徐永鹏/文

凌敏/诵读

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都少不了一个“缘”字。我这个人今年六十岁了,却只有一样爱好,那就是喜欢买书、读书。也就是说,我和书、书店有了“缘”。从买第一本书到现在,已有40多年了,40多年来,我购买的书籍已超过一千多册,它们一本本整齐地排列在我的书橱里。每天下班后,我沏上一杯浓茶,坐在灯下诵读,心的风帆便飘得很远很远。

回想过去买书经历,种种往事不由得涌上心头。

1978年,我开始学写诗,急于寻找一些新诗集来阅读。在新华书店里,我发现了一本诗人李瑛的《难忘一九七六》抒情诗集,便爱不释手。读了几句,我便被其深沉的情感、充沛的激情所感染,于是我决定买下这本书。可一看定价:三角七分。而我口袋里只有一角二分钱,还差二角五分钱。

回到家里,我向父母要钱。父母听说我要买的不是老师让买的学习书,而是一本诗集时,便断然拒绝了。他们认为,三角七分钱可以买十一个半烧饼,够全家六口人吃一顿早饭了,而我用来买诗集,无疑是把钱扔进了水里。我知道,当时父母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哪有余钱买闲书呢?要不到钱,买不成书,但我仍然不死心。我偷偷地将家里所有的旧牙膏壳子拿到废品商店去卖,卖了一角二分钱,还不够,又将家里所有旧报纸拿去卖,这才凑足了买书的钱。当我将钱交到营业员手里换回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多么激动啊!

1986年的一个夏日,我坐在县图书馆的阅览室里,静静地阅读手中的《文汇报》,忽然,我在报纸副刊《笔会》的文艺动态栏目里,看到了一则书讯,介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许子东(现为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了一本著作《郁达夫新论》。当时,我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十分喜欢文学,对郁达夫先生的作品尤其喜欢。看到了这则书讯后,我很激动,经过两天时间考虑,终于鼓足勇气,给许子东先生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我的情况,并附上了几元钱,请他代购一本。

十多天后,我收到了许子东先生寄来的书,并写了一封信,说书是他七折购来的,所以只收我七折款,多余的钱一并退还。

接到书后,我一连读了三遍,对郁达夫先生的作品好在哪里,艺术特点如何,有了清晰的了解,后来,我也尝试写了两篇谈论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文章,发表在报刊上。

如今一晃30年过去了,这本书依然被我完好无损地珍藏在书柜内。

十年前的一个春天,平时喜欢读书的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书,忽然发现书店旁边的空地上,多了一个旧书摊,出于好奇,我便上前去转悠。摆旧书摊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我发现他的这些旧书,有几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课本,有历史和国文,且品相完好,我问他多少钱,他说2元一本,我十分高兴,掏出10元钱将一本《国文》和四册《本国史》全部买下。

从这以后,我上新华书店时,总不忘到旧书摊转转。看到中意的就买下。一来二去,老头和我混熟了,收购到好书都特意为我留着。一次,他收了一本清代的《同学录》,问我要不要,此书是清朝宣统年间江南高等学堂的同学录,虽不是文学作品,但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我一看就十分喜欢,也没有和他还价,就用20元买了下来。如今,此书的价值十分可观。

这本《同学录》汇集了众多学生名单,为我们研究清代学堂史大有裨益,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关名人的学籍。同时,它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历史、地理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清代末期省的划分、府、州的设置、县的归属等。

有了这次特别的收获后,我就把收藏的重点放在古旧书上。十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已购得上百本。

淘古书,在我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让我身心愉悦。而身心愉悦,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40多年来的买书、读书,虽说都是人生琐碎之事,但每当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时,就感受到人生的充实和富有。我爱买书,我爱读书!

编辑: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