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听 | 长篇报告文学《东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样本》选读

2023-04-10 20:38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让候鸟飞(1)

王咏/诵读

袁微星/音频制作


我走上条子泥海堤时,正是阳光灿烂的下午。潮水刚刚退去,站在条子泥湿地的海堤上,眼前是一大片广阔的泥滩。近处,芦苇、碱 蓬倒映在海水残潮的水面上;远处,一群一群的鸟儿在嬉戏玩闹,它 们时而展翅而舞, 时而站立而憩, 也有许多赶海小取的人在海滩上拾贝、 捡泥螺、挖沙蚕。他们如遇到在附近觅食的鸟儿,赶海人会从桶中取 出刚刚的捕获,作为食物抛给鸟儿,鸟儿们也毫不客气,坦然地接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在眼前铺陈。

条子泥因拥有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上游客水和海洋输送的大 量营养物质汇聚于此,构成浑然天成的生态系统,再加上地处中国大 陆地理南北分界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正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 候鸟迁飞路线的中部位置,吸引了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觅食、换羽、 越冬、繁殖。

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是世界九大候鸟迁飞区之一。全球现有 9000 多种鸟类,多数生活在北半球,其中有 4000 多种鸟类的栖息地是随季节变化的,即它们每年都要在高纬度的 繁殖地与低纬度的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它们感时而动,给人们带来 季节变化的消息,因此被称为候鸟。

鸟的迁徙行为,或许可以追溯到鸟类的祖先恐龙身上。在 1 亿多 年前的侏罗纪,欧亚大陆北部曾经与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澳大利 亚和南极洲连成一片。通过古生物学家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 多年以来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有学者认为诸如禽龙这样的大型植食性 恐龙和巨型蜥脚类恐龙都存在迁徙行为。禽龙可以从欧亚大陆一直迁 徙到南美洲,或者到达澳大利亚。巨型蜥脚类恐龙每年从北方向南集 中到今天位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几处火山活动活跃的地区集中产卵。而一些兽脚类食肉恐龙,也能追随着迁徙的猎物进行长途奔袭。在那个时代,大小恐龙已经凭脚力实现了全球化。古生物学界几乎已经达成共识: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有理由推断,它们从恐龙祖先 那里继承了迁徙的本能。

候鸟的迁徙是最为明显的光周期现象,也是鸟类适应于地球环境 变化的一个长期的演化结果,已经成为鸟类行为的一种本能。

所谓光周期现象,即诸如鸟类等脊椎动物,能够根据地球上有着 严格和近于恒定的日照长短周期性变化,精准捕捉光照信号,智化为生物节律最可靠的信号,所以鸟类迁徙具有季节性、方向性、路线性 和地域性,构成了大自然的一大奇观。

每当进入夏季, 高纬度的北方地区光照充足, 气候温凉, 植物繁茂、 食物丰富,  而低纬度的南方则炎热多雨,病害较多,不利于鸟类繁殖,所以候鸟选择在北方筑巢繁殖;进入冬季,北方气候寒冷,食物短缺,南方的气候和食物条件明显好于北方,善于迁徙的鸟类就在秋天气候 变冷时从北方逐步迁徙到南方越冬。

从这一现象看,鸟类的迁徙是对其栖息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 种灵活应变,迁徙行为能够使得鸟类在不同的季节利用地球不同区域 最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物种的生存。

候鸟的迁徙能力有多强?已有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候鸟迁徙过程中,一般候鸟每天飞行 6 至 8 小时, 每小时飞行 30 至 40 千米,也就是说,候鸟每天飞行里程的平均值在 180 至 320 千米区间。

北极燕鸥被公认为世界迁徙距离最长的鸟类,其繁殖期在北极地 区度过,冬季则迁飞到南美洲南部,最远行程 2.2 万千米,迁飞一个来回大约需 200 天,北极燕鸥一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迁飞的路上。

编辑: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