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浓浓的年味——蒸年糕

2023-01-17 20:46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浓浓的年味——蒸年糕

王霞/作者、诵读嘉宾

在我国的传统民俗中,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可以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我想人们喜欢吃年糕,不仅是因为它香糯可口、储存方便,更因为它有着美好的寓意——年糕,年高,预示人们的工作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因此,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家家户户都有春节前蒸年糕的习俗。

年糕好吃,制作起来却并不容易,要用专门的蒸糕磨具,还要请专业的化糕师进行指导。年糕粉一般要用黏性好的糯米粉和粳米粉按7:3的比例混合而成,这样,蒸出来的年糕方方正正,外形美观,吃起来粘软适中。喜欢吃甜的,可以加些糖。偶尔应孩子的特殊要求,会在年糕中间塞一些红枣泥或红豆泥。记得我小的时候,蒸年糕用的糯米粉有机磨和石舂两种。在我的印象中,庄上人更喜欢用自己舂的糯米粉蒸年糕。我猜不仅仅是因为能省下加工糯米粉的钱,更重要的是能体验到舂米磨粉的乐趣。那一下一下地踩踏磨板,舂出一窝一窝的糯米粉,再一筛子一筛子地粗细分离,整个劳作的过程真的是乐趣无穷。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年根岁底蒸年糕了。小孩子眼尖、鼻子尖,看到哪家厨房冒出的热气多,一闻到蒸年糕特有的香味儿,孩子们的腿就到了。往往十几个小脑袋一字排开,专等年糕出锅“尝鲜”,只吃得挺肚打嗝才肯离开。年糕的主人不会露出不悦之色,更不会阻拦。一个腊月下来,孩子们吃上十几、二十种不同口味的年糕,那是再平常不过了。

上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富裕,各项生活物资也很紧俏,蒸年糕的模具更是稀少,需要提前打听、预约。轮到哪家蒸年糕了,这家准会男女老少齐动手的。记得每年我家蒸年糕时,厨房里都会热气腾腾,笑声不断。专业的化糕师一到我家,我家五口人很快进入角色忙开了。师傅指挥我爸把糯米粉和米粉按比例倒在大竹匾中,他一边加热水一边揉搓米粉,直至将年糕粉搓成一个个细小的弹丸,再用小铲子铲到面筛子里,慢慢筛入蒸年糕的方格模具中。等一个个方格里都筛满了半干半湿的混合米粉,师傅就盖上湿笼布,盖上蒸笠,端起来迅速地用力一翻,年糕模具就被翻了个身。师傅又在翻过来的磨具底部用力敲两下,再小心移开方格磨具,一块块印有花纹或字样的年糕就整整齐齐地排在蒸笠上了。把一板子加工待蒸的年糕小心地移到一旁,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下一板。如此这般做上七八板,就可以放到大锅上蒸了。

那时,大弟弟志炜是我家的“火头军”,每年春节蒸年糕,都由他掌握火候,小弟弟志杰负责搬运棉花杆子。火越烧越旺,厨房里热气越来越多,年糕的香味也越来越浓。一声“糕升啰!”的吆喝,孩子们立刻围到灶前。蒸笼掀开,热气升腾,根本看不清年糕在哪儿。心急的孩子早就等不及了,伸手便抓。再烫也舍不得丢下,往往年糕在两手间倒腾十几个来回才吹着、哈着放入口中,还没尝出年糕是啥味儿就下了肚。其实,才蒸好的年糕又松又软,又粘又香,可好吃了,常常是一吃就停不下来。我一边给妈妈倒在芦苇帘上的年糕翻身,一边把“破相”的裂口年糕往嘴里塞,只吃得肚子胀痛,都不肯停手。因为只有一年到头蒸年糕时,我们才可以不受家长限制地一次吃个够。如果遇到路过的邻居,我还会热情地招呼他们来尝尝呢。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想吃年糕随时可以满足。但每到年根岁底,老家送来的年糕总会拨动我的心弦,把我拉回到童年蒸年糕的回忆之中。

王霞/作者、诵读嘉宾

王霞,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江苏省首批全民阅读推广人,盐城市德育学科带头人、心理健康服务协会理事。热爱写作,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爱用文字传递人间真情,作品散见于各平台;酷爱诵读,盐城市朗诵协会理事,愿用美声分享美好。热心公益,一直在“尽己所能 快乐公益”的路上传播正能量。

编辑: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