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有“所方”,有“所得”,有“幸福”

2023-01-05 10:23 来源: 字号:

12月17日,江苏省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如期举行。考试一结束,“江苏省考”的话题就火上热搜,尤其是申论材料里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让无数考生当场破防,在考场上落泪。

从《论语》来看,这句话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在世时,我们尽心尽力孝养父母,这是理所当然,也是子女的本分之事。但也并不是说不可以出门,可以出门,但是要“游必有方”,关键就在这个“方”字上。“中国核潜艇之父”隐姓埋名30年痴心不悔,父母去世,也没回家。他认为,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现如今,“地球村”的出现拉近了人们彼此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们与外界间的联系,曾经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看似做为孝亲的善意提醒,却让子女心有挂碍,唯恐“子欲养而亲不待”成真,以至于无时无刻不在一种莫名的梦魇中。正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可以说影响了两三代人,那个让年轻人无法兼顾的父亲背影,影响着每一个游子的心;而《游子吟》里慈母手中线到身上衣,更是如影随形,牵动着无数远游孩子的心。可是,这温情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承受?

“父母在,不远游”是对父母关爱的一种形式。时代在变,关爱不能变,但形式必须变。古代路途艰险,出游一去,很可能再也无法和父母见面了,而现在的社会条件不同,对父母的孝顺方式也需慢慢的改变。同时,现在的情况跟古代也有不同,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放不下父母又想要外出奋斗的内心纠结是普遍存在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青年,也是希望孩子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趁年轻时父母并未老去,还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充分把握这一段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时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其实下半句才是关键。父母并不要求子女“不远游”,也不是一味图养育之恩的回报,而是渴望孩子们可以真心地挂念他们,为他们着想,让他们知道游有“所方”,有“所得”,有“幸福”。

盐城 朱鹏程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