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看盐城第三十五期

2022-11-30 07:56 来源: 字号:

11月18日 江苏法制报

深度融合 靶向攻坚

响水法院推进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响水县法院以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为契机,保持定力、深挖潜力、持续发力,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机制,努力打通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

紧扣“发力点”,强制执行促公正

“走,快点,收拾东西,去溧阳。”接完申请人的电话,执行法官立即对书记员说。原来,执行法官接到申请人电话,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出现在了常州溧阳。此刻,已是下午5时。

随即,执行法官放下手头工作,向院领导汇报,准备好出发事宜。因被执行人在市外,路途较远,该院执行指挥中心迅速向省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当地法院协助。同时,执行干警一行5人迅速出动,驱车奔赴溧阳。

历时5个多小时,干警们于晚上10时到达当地法院,第一时间与被执行人见面,耐心释法析理,被执行人却坚称没钱。释法无果,执行法官告知将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慑于执行高压,其慌忙联系家属筹钱。凌晨2时,被执行人与其家属筹集到案涉款项,并一次性付款结清,至此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今年以来,响水法院持续强化执行攻坚,通过查询、扣押、冻结和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以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加强信用惩戒,同时建立常态化打击拒执犯罪高压势态,对拒执行为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全力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今年以来,该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4459件,执结3683件,执行到位金额2.7亿余元。同时,常态化开展各类专项执行行动25次,出动干警560人次,拘留、拘传210余人,涉及186个案件,执结77件,和解34件。

亮出“新招式”,公证参与提质效

“您好,我们是响水县司法局公证处工作人员,受县人民法院委托,来作线下调查。你们村的刘某某是被执行人,我们想要来了解一下他的情况,请予以配合。”县司法局工作人员程某向某村委会工作人员说道。

为深化公证参与执行辅助事务工作,构建“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该院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与县司法局公证处“跨界”合作,在全市率先探索启动公证参与执行辅助事务。公证处参与法院执行过程中的和解、调查、送达等9项具体工作,有效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不足等问题,缓解执行过程中线下调查不充分等现状,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减轻执行工作压力。

公证机构作为第三方中立机构,参与法院执行,增强了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既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司法权威。截至日前,县公证处共接收法院委托案件2150件,完成委托移交法院案件2088件。

执行+公证联动,有效实现了执行工作“加速提档”。今年以来,该院案件执结率、首次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等较同期相比均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这也是充分发挥公证参与执行辅助事务的专业优势,提升执行工作效率的一大映证。

“我们将与公证机构进一步探索完善公证参与人民法院执行辅助事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公证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的职能优势,在缓解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同时,着力实现执行工作成效与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啸鸿说。

打好“组合拳”,协调联动聚合力

“不好意思,经查询,您在我院有未履行完毕的执行案件,暂时不能办理房产过户,具体请联系案件执行法官。”该院工作人员说道,正在办理房产过户的王女士黑了脸。

原来早在几年前,王女士与丈夫殷某因生产经营需要,向朋友郑某借款10万元,后因经营不善,生意失败,该笔款项一直没有偿还。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时夫妻俩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终结本次执行。后申请人也一直没有申请恢复执行。王女士以为时隔多年,去办理房产过户,神不知鬼不觉,没有人会想起来这回事。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执行干警收到该信息后,第一时间与被执行人殷某取得联系,要求其先结清尚未履行完毕的执行款,否则将限制其房产交易,被执行人殷某无奈,于三日内将未履行案款全部结清,至此该案成功执结。

为推进诚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优化信用环境,响水法院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信用审查窗口,建立执行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日常联动县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与不动产登记、市场监督管理、招投标等职能部门对接,提供被执行人信息,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规避执行,打造联合惩戒大格局,切实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依法推动形成诚实守信、承诺践诺、严守契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今年以来,该窗口已提供信息查询17760人次,限制被执行人办理房产过户、抵押手续等63次,既有效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又充分发挥对诚信行为的引导作用,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1月19日CCTV-4

外资“加码”彰显中国市场吸引力

11月19日晚19:30CCTV-4中文国际频道《今日亚洲》栏目以《外资“加码”彰显中国市场吸引力》为题,聚焦报道第四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

11月21日 CCTV-2

江苏盐城:大闸蟹迎来销售旺季

11月21日,央视《中国三农报道》聚焦盐都区生态水产养殖,眼下,楼王镇水产养殖户陈长华家的大闸蟹正值膏满肉肥、口感最好的时候。今年他养了800多亩大闸蟹,每亩产量约300斤,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目前已销售出了三分之一。为了保证螃蟹的口感和品质,今年当地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养殖户在蟹塘投放螺蛳,栽种水草,让螃蟹长得又大又肥。大闸蟹养殖已经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区约有养蟹户3900户形成了集蟹苗培育、成蟹养殖精深加工、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全区河蟹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超过了2万吨,年产值这一块突破了20个亿。——盐都区农业农村局渔业分管负责人陈明

11月24日 法治日报

盐城政法机关“1+4”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已走访2000余家企业解决400多个实际问题

11月24日,《法治日报》头版刊发《盐城政法机关“1+4”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已走访2000余家企业解决400多个实际问题》一文,大篇幅介绍我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1+4”工作举措及取得的成效。这是继10月份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以来,该项工作再度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

8月以来,市委政法委紧跟市委、市政府“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部署,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推出了政法系统服务保障企业走访、项目推进、产业招商活动“1+4”工作举措,市委政法委成立工作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专门制定贯彻落实“1+4”工作举措的实施方案,建立信息研判、情况报送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明确牵头部门、参与部门,确保任务明确、职责清晰。同时主动对接工信、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走访计划,班子成员带头深入走访企业,有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截至11月底,已走访企业2000余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400多个。

完善工作机制向社会“亮承诺”

全市政法系统第一时间召开服务“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六项措施新闻发布会,市委政法委出台了六项措施,同时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4家政法单位配套出台了公开承诺事项,最终形成了“1+4”政法服务“套餐”。

“1”即六项措施,包括严惩涉企违法犯罪、全力保障企业运行、优化涉企服务体系、助力企业防范风险、积极化解涉企投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其中包含严厉打击危害企业、项目、产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各类违法犯罪,建立涉企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全力开展追赃挽损工作;编制行政执法机关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类事项清单”,健全涉企案件请示报告制度,依法慎用限制财产权的强制措施等。

图片

“4”是指4家市级政法单位分别出台的承诺事项,其中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开通涉企案件立案绿色通道,减轻企业诉讼成本等五项;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建立办理涉企案件快速通道、开展涉企案件办案影响评估等六项;市公安局出台推行涉企事项“一哨联办”、提升人才落户便利度等六项;市司法局出台严格审查涉企行政行为、深化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等六项。

聚焦难点痛点让企业“腰杆硬”

市公安局从政务服务、企业权益、日常监管和警企互动四个维度,“点穴式”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让企业得实惠、享便利。目前已在经济金融和生产要素聚集的商圈、园区布建24个园区警务室(站),为企业就近提供安全指导、审批服务和法律宣传。

盐城中院专门制定了《依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三年规划(2022-2024)》《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助企纾困暖企发展十条措施》等文件,编印《企业经营发展常见法律风险提示70条》。截至11月中旬,全市法院累计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106次,执结企业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1100余件,到位金额6.2亿元。

盐城检察机关本着“办理一起案件,规范一个行业”的目标,通过推行“实行企业合规案件第三方监管、开展涉企案件办案影响评估”等公开承诺事项,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其中,市检察院联合市工商联等12家单位成立了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组建了第三方专业人员名录库,凝聚社会智力支持,有序推进改革试点顺利进行。

市司法局对涉企稳增长类政策文件合法性审核开辟“绿色通道”,提出100多条合法性审查意见建议,力争快速受理、快速办结,让助企纾困政策早日落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狠抓质效提升促工作“上台阶”

江苏政法微信公众号首次头条点赞了《法治日报》头版刊登我市政法系统“1+4”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绩:短短3个月来,全市公安机关发出防范建议书7762份,发布预警提示780条,已立案侦查侵犯企业权益案件14件,移送审查起诉4件,挽回经济损失105万元;检察机关涉企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平均周期缩减至20.5天,法院系统先后发放企业风险提示等材料900余份,成功帮助1693家被执行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司法行政机关编制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类事项清单”603项,还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为315家企业开展精准“法治体检”,制定产业链风险动态清单93份。

市委政法委将对走访活动组织“回头看”,对问题解决和建议采纳情况进行复查核实,对承诺事项实施情况组织实地检查,对企业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发现解决“1+4”工作举措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持续提升政法系统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质效。

“按照走访全覆盖目标要求,我们组织广大政法干警对辖区内企业、项目、客商全面深入走访,精准了解需求,聚焦急难愁盼,查找问题矛盾,按照专人对接、逐一落实、对账销号、定期回访的要求,确保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表示,全市政法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工作部署,持续推进“1+4”工作举措,通过实实在在的政法服务,让企业和客商感受到盐城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法治成为盐城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为盐城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11月25日 新华日报

九龙口:全域旅游“再破题”

11月25日,《新华日报》以《九龙口:全域旅游“再破题”》为题,聚焦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引领全域旅游的生动实践。

近日,江苏省文旅厅公布了首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盐城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淮剧小镇成功入选。不仅于此,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江苏省公众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名单(第一批)中,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从363项绿色空间实践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高品质绿色空间城市公园类项目。近年来,九龙口紧紧围绕全县“一体两翼”发展布局,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坚持全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一盘棋”,上下“一股劲”,让文旅“破题”,在全域旅游中跑在前列。

淮剧小镇二期近日“上新”——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沙庄古镇,变身文华大奖获奖剧目淮剧《小镇》的实景舞台,展现“诚信”品德之美,结合淮剧《小镇》18个节点和前期设计的“四街三巷”思路,形成了主客共享、主客互动的“沉浸式”演绎模式。淮剧百戏馆的开放,让游客能停足细品淮剧人物的一颦一笑,耳听淮剧余音,眼观淮剧韵味。《小镇》主角的扮演者陈明矿的淮剧工作室近期也在沙庄古村“安家”,这为淮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更为卓越的条件。九龙口不断加强与省淮剧团和杂技团的合作,建立淮杂文化培育基地,培养传承淮杂文化的新生力量。

古镇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设施,力求让每一位来访游客慕名而来,称心而归。弥漫着文化气息的古镇,自然少不了一间书店。11月25日,中国旅游书店·有戏书局正式开业。在这个纸媒和数媒相映成辉的空间里,书、咖啡、文创、数字藏品等应有尽有。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采用了“策展”的理念展开空间设计,“红飞龙”艺术楼梯绚丽夺目,隐喻着九龙口地名的传说,楼梯侧面则可悬挂各类新书发布的海报。不仅展示了九龙口的地方文化符号,也是景区文旅业态创新的示范。新建成的“1953”主题餐厅位于古镇国潮水街,这是一家集品位和文化于一体的沉浸式主题餐厅,建筑以红砖为主体,搭配旧式风格的门头,复古的圆形罩灯和墨绿色丝绒窗帘,吸引每一位走进来的游客的眼球。1953年,正是这一年,发源于建湖的地方戏曲剧种——淮剧从国家层面被正式命名,从此后,淮剧知名度越来越高,受众面越来越广。

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何在“锦”上开花,秘诀就是“生态为本,文化铸魂”。生态景色优美的“荷花漫”建成全国唯一的古今中外各类水车风车观摩体验基地,同时也是华东地区品种最全的水生花卉观赏、售卖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计划整合60亩空地,紧跟当下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打造最具潮流的“草坪音乐节”基地。风中摇曳的芦苇,错落飞舞的群鸟,组合成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美丽的画卷。为了深入做好生态文旅融合,工作人员表示,还将计划实施杉林大泽二期工程,栽植5万株柳树和落羽杉,植入20个以上特色鲜明、参与性强、体验感好的游客互动项目,推出“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的水陆游线。九龙口打造湿地研学、生态科普、非遗观赏等旅游项目,形成如“观鸟季”“摄影写生季”“淮杂文化体验季”等系列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国内国际知名文化品牌,提升九龙口整体竞争力,增加旅游吸引力。

近期,九龙口景区已成功入库市文旅局国家5A级景区创建库,并由市文旅局推荐进省文旅厅的国家5A级景区创建单位库。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主任谢超云告诉记者,他们对自己的称呼现在都是“追梦人”,整个九龙口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要通过做精做优存量、创新开发增量,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我们也在精心策划淮杂文化游、湿地风光游、亲子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增加游客逗留时间,最终体现‘一天一晚、两天一晚、三天两晚’的成效。”当下除了齐心协力推进5A级景区的创建,全县上下也积极关注本地居民利益不受损,外来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谢超云表示,围绕创建、改造、提升三方面创建阶段,建湖县将周密部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推动九龙口在文旅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11月25日 人民日报

藏粮于地,让更多农田变良田

11月25日,《人民日报》以《藏粮于地,让更多农田变良田》为题,聚焦建湖县高作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江苏省建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孙育军介绍,2019年开始,县里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粮食丰收提供坚实支撑。“土地综合整治实惠多,规模经营,订单种植,每亩比去年多收150斤,纯收益在800元以上。”高作镇种田大户马以勤说。

“原来的荒地、零散地块得到了利用,可以连片种庄稼。”高作镇党委书记唐城说,通过综合整治,全镇新增耕地3000多亩,今年新增粮食产量1050万斤以上。

“保障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必须坚定挑稳重农抓粮的担子。”建湖县委书记祁从峰表示,下一步,将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建设更多高产稳产的“吨粮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新华日报 11月26日

守底线 抓发展 促振兴

东台耀州打造东西协作升级版

在陕西省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苏陕工作队突出贡献集体名单中,东台市对口帮扶铜川市耀州区联络组上榜,在陕西省56个脱贫县(市、区)中获苏陕协作考核第2名,连年位居苏陕协作考评第一方阵。

争创陕西省“十强区”,争当铜川市“排头兵”,耀州区争先进位的最大底气和自信来自包括东耀协作在内的各方协作。自2017年东台市与耀州区开展对口协作和经济合作以来,双方累计互访113批628人次,签订战略合作、结对帮扶等协议144份,先后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实施协作项目76个。5年来,耀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以上。

耀州区地处渭北高原南缘,人口26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东台耀州统筹推进组织领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协作、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帮扶等重点工作,建立以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社会帮扶等为主要内容的帮扶协作体系,推动两地各领域交流,实现常态化帮扶。

在耀州区庙湾镇蔡河村,由东台市扶持发展的庙湾“香菇小镇”蔡河基地已初具规模。庙湾“香菇小镇”共建成8个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座香菇种植大棚,年生产菌棒300万棒,部分出口韩国、美国。2019年投产后,该项目实现扶贫产业资产年收益100万元,带动300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22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目前,庙湾“香菇小镇”基本形成菌种研发、菌包生产、菌包出口、香菇精深加工、销售终端、仓储物流、废弃菌包处理的香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耀州区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产业振兴的示范。

在东台市助推下,耀州农业的特色日益凸显,富民强村效应愈加显现,庙湾香菇、关庄奶山羊、鸿伟肉兔、石柱土豆等特色产业成为耀眼名片。东台市副市长,挂职耀州区委常委、副区长的杨小锋表示,东耀协作联络组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突出群众参与,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当地农业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带动富民强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抓项目、促发展、提振兴,东耀协作联络组通过招商引资、结对共建、创办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等举措,加快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投资10亿元、年产汽车轮毂600万只的达美轮毂公司,是迄今苏陕协作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公司八成员工为本地人,有30多名陕西籍曾在外省轮毂行业的员工回乡就业。几年来,东耀协作联络组为耀州区引进重点企业7家、完成投资近5亿元。

结对共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全力打造东耀“升级版”区域协作。继东台市三仓镇、富安镇分别与耀州区小丘镇、石柱镇共建现代农业园区,东台经济开发区与惠塬工业园区合作共建绿色建材产业园后,今年7月,东台市溱东镇草舍村与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结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开展乡村建设、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由苏陕协作资金支持的一条年产10万件套富硒耀瓷生产线于10月下旬投产,预计年销售达1600万元,收益200万元,可解决150人就业。“十四五”期间,东耀协作项目共有102个,计划总投资6亿元,申请苏陕协作资金1.5亿元,今年确定实施8个项目总投资2.63亿元,其中省级苏陕协作资金1660万元。

5年来,东台市共选派6名党政干部和76名专业技术人员到耀州区挂职,耀州区共选派40名党政干部和8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东台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其中,东台市人民医院先后派驻27名医疗专家去耀开展医疗帮扶,组织6批次专家去耀短期指导,帮助当地医院建立10余项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组建肿瘤科,有力提升了当地诊疗水平。当地群众看大病有地方、不出区的目标基本实现,区域内就诊率超90%。

记者日前在小丘镇福安小区遇见刘勇财。8年前,因交通事故双腿残疾的刘勇财被定为三级伤残,此后基本没出过门。去年,东台市送给他一辆适配电动轮椅。据统计,东台市工商联、工青妇、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各界机构,6年累计向耀州区提供社会帮扶资金1056.74万元。

消费帮扶,东台市全力以赴、不遗余力。东耀协作联络组邀请东台企业和客商到耀州采购农特产品;东台市总工会积极落实省总工会文件,组织动员各会员单位采购耀州特色农产品。通过消费帮扶、开设专营店、线上线下营销等方式,铜川市销往外地的樱桃、苹果、黄小米等优质农产品总额达5028万元,仅东台市农投公司一家销售额就有1000多万元。

东台市援陕干部和人员用心用情用力接力帮扶,谱写了情深意重、协作攻坚的东耀版“山海情”,赢得耀州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东耀协作联络组组长杨小锋表示,东台市将抢抓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机遇,充分发挥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深入挖掘合作潜力,全面拓展合作空间,致力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携手共进。

11月28日 人民政协报

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苏东台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小记

上午参加江苏盐城东台全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备课会,中午和东台市委党校的同事交流宣讲工作,下午给东台市统战系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22日,东台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宏斌紧张忙碌着。这也是他和同事们最近一直保持的工作状态。

东台是江苏地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逾88万,拥有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市、中国书画之乡等众多荣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深厚,给当地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带来了多元的需求和较高的要求。

“这就要我们早学一步、深学一步。早在10月下旬,我们就举办了为期6天的全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骨干专题研修班。班子成员牵头,挑选骨干教师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教学课题组,开展集体备课、打磨文稿、集中试讲等活动,打造一批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精品课程。依托‘1+N送理进村传党音’活动,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活动。”张宏斌说。

“1+N送理进村传党音”是东台市近年来打造的理论宣讲活动。1名理论工作者带领若干名“百姓名嘴”开展互学互鉴、理论宣讲。

东台党校副校长易雨与三仓镇“百姓名嘴”顾平结对。“顾平对东台的红色资源非常熟悉。他还采访过很多老人,一些老人给他讲述过粟裕当年在东台带兵打仗的故事。这些红色故事让我们的理论宣讲更生动、更感人。”易雨说。

易雨前不久刚到金墩社区宣讲。这是一个老旧小区,不久前还因新冠肺炎疫情封闭管理了一段时间。“来听讲的主要是老人。他们其实很关注党的二十大,很多人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报告。这更激发了我做好宣讲的责任感。”易雨说。

易雨从父亲生病用的医疗器械的变化说起,谈国家发展变化,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深入人心。宣讲结束后,很多老人围着易雨交流体会。

易雨的宣讲只是一个版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过程中,“1+N”被赋予新的含义。“1也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主体内容的宣讲,N也指若干分主题的宣讲。宣讲不仅要有鲜活的案例,还要学会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张宏斌说。

东台市政协委员、梁垛镇临塔村党总支书记沈平也参加了宣讲。他主要给本村的居民宣讲,宣讲的重点则放在了新农村建设上。

“给村民讲,就不仅要讲理论、讲上级的政策措施,更要讲我们自己怎么干。在宣讲中,我们布置了临塔村促进乡村振兴的举措。目前我们在推进机电产业园发展的同时,正在组建农文旅服务有限公司,将根据村民情况,推荐到企业、农业园、物业公司工作岗位。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我们将用好政协帮我们搭建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听取民意、凝聚民心。”沈平说。

临塔村的宣讲,引起了张宏斌的思考。要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就需要更宽广的平台、更丰富的形式。身为东台市政协委员,张宏斌就思考如何在政协的平台上更好发挥作用。不久前,张宏斌专门录制了“《掌见识》——委员荐书”电视节目,这是盐城市政协打造的品牌栏目。他为大家荐读的书目是《百年大党面对面》。节目将在盐城电视台播放,并通过互联网传播。

“这本书深刻回答了13个干部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专家学者不觉得浅,普通群众不觉得深,无论是标题概括还是内容呈现,无论是行文还是编排,都让人喜闻乐见。相信能够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贡献。”张宏斌说。


编辑:促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