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第12场——民政局专场

2022-09-08 15:59 来源: 字号: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营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县委宣传部、县政府新闻办牵头举办“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成就和创新举措。今天是第十二场——县民政局专场,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邀请到县民政局副局长商万海介绍我县近年来民政工作总体情况。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社会救助科、区划地名科等科室负责人将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商局长作介绍。

县民政局发布会

商局长:感谢广大新闻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关注、大力支持。下面由我简要介绍过去五年我县民政工作情况: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弱有所扶、困有所帮、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残有所助、逝有所安,这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政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五年来,建湖民政系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江苏时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战疫情、促脱贫、兜底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民政力量。全县民政服务保障对象约16.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36%,全县现有民政服务机构和设施462个,2021年各级民政事业支出达2.74亿元,民政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的跃升。

一、基本民生保障的底线兜住兜牢,困难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社会救助关系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是扶贫济困、救急解难的兜底性制度安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着兜底保障的重要作用。脱贫攻坚胜利完成。将符合条件的11383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相应救助保障范围。救助改革成效更加扎实。全面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目前,全县共保障低保对象6385户9914人,低保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30元,全县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600元和1300元。全面推进温情社会救助改革。“快”响应、“简”程序、“暖”服务,困难群众凭“一证一书”(身份证、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即可申办救助,救助更加及时、高效、便捷。

二、养老护幼服务的体系日益健全,一老一小有了更多幸福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求全县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日益完善。“十三五”期间,县、镇两级财政累计投入3.1亿元,全面提升了全县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实现全县225个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14个镇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行连锁化运营,新建2个1000m²以上的“枢纽式”养老服务综合体、10个“长者幸福食堂”,制定出台了《建湖县养老服务工作考评办法》。大力开展智慧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4000名特困人员、低保家庭、失独家庭等困难失能老年人和2.85万名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开展居家上门“十助”服务,累计服务40多万工时,探访5万多次。累计完成614户困难高龄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积极推进养老机构质量提升。县福利中心实施“公建民营”,由浙江绿康医养集团注册成立建湖绿康湖垛家园、绿康康复医院。连续3年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农村敬老院“双改造双提升”工程,年内建成3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立特困人员护理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特困人员护理救助专项资金,实施分类救助服务。设立了“县特困人员集中护理院”,敬老院设立护理区,为失能集中供养对象提供专业护理服务,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为分散供养对象免费提供居家服务,体现了政府对特困人员全方位兜底救助保障功能。

二是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切实强化。严格落实基本生活补贴自然增长机制,目前全县社会散居孤儿、父母监护缺失的儿童、父母无力履行监护职责的儿童、重病重残等儿童生活补贴标准已提高至2300元、1900元、1500元和1300元每人每月。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700余万元。加强关爱阵地建设。全县共建成运营儿童“关爱之家”16家,其中通过省级验收的儿童“关爱之家”2家。今年上半年颜单镇已建成省级示范性儿童“关爱之家”。依托第三方服务社会组织、乡镇社工站与248名儿童主任,为全县留守困境儿童及家长开展法律宣传、心理咨询、协助或受委托照护、法律援助等工作。

三是机构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组织开展养老院等民政服务机构安全专项整治,17家养老机构在全市率先通过消防审验。建立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移动联网监测系统,实现全县养老机构24小时“可视化”轮转监督。在全市率先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养老机构的消防、食品、用电用气等安全进行检查维保。定期联合住建、消防、市监等部门开展“双随机、一抽查”行动,有力构筑了养老机构的安全防护网。

三、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愈加彰显,自治主体有了更多参与感。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方式创新,对社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切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加速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491万元,重点升级改造20个社区服务阵地,基本实现了民政工作阵地、资金、人员三落实、三到位。全县所有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应选尽选率和选举成功率首次实现100%,选举规范化水平创历史最好水平。重点打造示范性社工站,实现全县镇(街)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全力培育全科社工。深入推进“政社互动”“减负增效”改革,公布村(居)委会依法履职主要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两份清单”,对进入社区的事务实行“清单化”管理,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二是社会组织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县共登记社会组织924个,登记注册志愿者19.4万人,广泛活跃在社会服务、社会治理各个领域。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逐步健全,成立建湖县公益组织联合党支部,指导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组建功能性党支部。开展“邻里守望”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爱心驿站˙温馨港湾》项目被省民政厅评为社区社会组织优秀项目案例。三是区划地名创新成果持续转化。认真组织开展红色地名征集工作,全县3个红色地名入选江苏省首批和第二批红色地名库。积极参加市民政局、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盐城红色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传递民政温暖声音,创塑我县民政新形象。加强地名规范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我县“规范地名管理--赋能乡村振兴”经验做法被《中国社区报》报道,在全社会产生了影响。

四、社会事务服务的效能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认同感。近年来,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婚姻、殡葬、流浪乞讨救助等社会事务服务更加科学规范、便民高效、智能精准。一是婚姻登记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将婚检、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纳入“一站式”服务,新建“九龙喜事”婚姻登记分中心,搭建便捷化婚前辅导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婚姻家庭辅导的覆盖面。二是殡葬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建湖县共建成镇级公益性公墓11个,村级公益性(安葬点)公墓82个,城市公益性公墓1个,14个骨灰存放室,惠民殡葬政策全面落实,每年惠及0.58万人。三是救助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2021年累计救助20人次。残疾人福利保障不断完善。实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城乡一体化,统一为每人每月130元,2021年共发放两项补贴7971万元,惠及残疾人2.1万余人次。四是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摆渡”作用。根据不同致困类型,分别实施支出型临时救助和急难型临时救助。突破临时救助户籍地和居住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镇(街道、区)直接给予救助。2021年,全县共实施急难型临时救助28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6.2万元;实施支出型临时救助180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240万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

感谢商局长。下面开始提问。

问题1:我是盐城电视台记者,民政部门是民生兜底保障的主力军,近年来建湖在开展温情社会救助改革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下一步有何打算?

答:近年来,县民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有效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提升党和政府关爱困难群众的温度,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建立分层分类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更加安心。探索构建包括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在内,分类分层、阶梯递进的社会救助格局。二是推行“一证一书”申请救助,让困难群众更加顺心。全面推行只需提交居民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一证一书”即可申请社会救助的做法,取消可以通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获取的相关证明材料,让困难群众申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三是实施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让困难群众更加省心。按照“放管服”要求,将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完善制度措施,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四是健全低保缓退渐退机制,让困难群众更加暖心。对因就业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并且主动申报退保的,给予3个月的渐退期,渐退期间,低保对象的低保金和其他优惠政策不变。

下一步,县民政部门将持续紧扣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特殊群体,依据困难类型和困难程度,实施差别化、类型化、项目化救助,在坚持发放救助金、实物等救助方式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类救助。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状况和需求程度,实施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救助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方式,持续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问题2:我是盐阜大众报记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请问建湖今年实施了哪些养老服务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由我回答这个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关心支持养老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努力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美满晚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近年来,我县围绕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聚焦养老服务这一民生关切,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创新工作思路,拿出管用实用的办法,解决了一批广大老年人反应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到老人心坎上。今年我们共安排了8个养老服务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分别是:①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这项工作从2020年开始,2年已完成614户困难、高龄和老党员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我县今年将再为300户老人进行适老化设施添置和改造,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度;②建设2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将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对镇(街)敬老院进行改造升级,引导有条件的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保障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向农村社会老人开放富余床位,以满足他们“养老不离乡”的愿望;③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为了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专业的养老服务,加强全县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2年全县新增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养老护理员不少于245名;④建设1个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城市街道“枢纽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业务指导、统筹调配资源等功能,提供长者照护、医疗护理、康复保健、膳食供应、教育咨询、委托代办、居家安全、家庭支持等“一站式”为老服务;⑤建设10个示范性“长者幸福食堂”。依托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采取新建示范性助餐点、改造老旧助餐点、优质餐饮商户助餐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膳食服务;⑥失能(失智)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利用绿康湖垛家园的医疗和护理优势,集中供养123名失能(失智)特困供养对象,提升失能特困老人健康生活水平;⑦为困难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装置。进一步扩大适老化改造普惠面,通过前期摸排、申报、公示,确定为1356名困难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一键呼叫设备,织密独居老人居家生活安全网;⑧为75周岁至79周岁失能社会老人购买居家上门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每月1次、标准不低于30元,进一步扩大居家上门服务普惠面,为我县75周岁至79周岁中度、重度失能社会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上门服务。

下一步,县民政局将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区域和城乡间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为构建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作出盐城贡献,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问题3:我是建湖日报记者,请问当前我县困境儿童基本情况如何?在困境儿童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我县困境儿童是根据2018年民政厅等八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有关问题的补充意见》进行界定的,是指不满18周岁,因自身和家庭原因而陷入生存、发展和安全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关心帮助的儿童。困境儿童共有六大类55小类。由社会福利机构、儿童监护人或亲属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受理和审核,县级民政部门予以审批认定。截止8月底,我县共有困境儿童756人。

困境儿童保障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困境儿童应保尽保。我们常态化开展困境儿童信息核查,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同时落实好困境儿童“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关爱”工作举措,全面提升关爱效率。二是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实施医疗救助。我县根据上级通知精神按时上调困境儿童生活补贴标准,所有困境儿童享受全额资助参保和医疗费救助政策。三是保险再兜底。我县从2018年起实施“困境儿童平安健康保险”项目,由财政出资,每年为每名困境儿童支付600元保费,对困境儿童因意外伤害或疾病情况进行理赔,切实减轻了困境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四是加强阵地建设。近年来我县特别注重困境儿童关爱平台建设,全县已先后建成“儿童关爱之家”16个,2022年新建成1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 “儿童关爱之家”同步引进优秀社会组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关爱服务。

问题4:我是建湖新闻记者,请问我县在婚俗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谢谢您对我县婚俗改革工作的关注。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推进婚俗改革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加减乘除”四法并行的婚俗改革新路径。

一、在弘扬时代新风上做“加法”。在新人登记领证的环节,通过增加宣读结婚誓词、举行颁证仪式、赠送爱情护照、赠送家风家教宣传手册等形式,来增强新人领证的仪式感、增进新人对婚姻与家庭的理解,引领新人珍视彼此的婚姻关系,增强彼此的家庭责任感。我们还充分利用“七夕”、“520”、“214”等婚姻记忆的特殊日子,开展“情定九龙口、福伴五谷树”等主题颁证活动,在传统婚俗文化中加入时代新风之美。

二、在承办婚事负担上做“减法”。针对目前婚礼中的“彩礼用秤称”“风光一阵子,辛苦一辈子”等突出问题,我们通过多渠道发放“节俭办婚礼、文明新风尚”婚俗改革倡议书形式,引领新人们带头抵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减轻家庭婚事负担。

是在便民服务上做“乘法”。我县在九龙口镇新建了“九龙喜事”婚姻登记分中心,搭建便捷化婚前辅导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婚姻家庭辅导的覆盖面。推行婚前检查和婚姻登记一体化,助力新生儿的优生优育,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

是在不良习俗上做“除法”。紧紧围绕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等主题,借助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基层阵地,以小家带动大家,切实移“歪风”、除“低俗”,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嘉宾,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编辑:荀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