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白菜青盐郑板桥

2022-11-30 16:20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白菜青盐郑板桥

孙曙/文

凌敏/诵读

说句攀高枝的话吧,我多少是受了郑板桥的影响的,最早是经过汪曾祺先生的二传。汪先生的名作《故乡的食物》引用了郑板桥的文字,“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几句出自板桥《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后面还有几句也很喜欢,“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简约鲜活、干净爽利的文字,既有文言句式与词法的雅正清健,又有白话词汇的浅近平白。微贱的乡村餐食,顿成温暖的人间滋味,颇有“百姓日用既是道”的意蕴。唉,糊涂粥少说也有三十年没喝过了。高宝兴盐,用汪曾祺先生的话说“风气相似”,读到《板桥家书》和汪老描写家乡风物的文字,殊感原乡的亲切和乡愁的怅惘。我是把板桥先生和汪老作为自己的文字之源的。

跟学生讲过《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板桥先生是中国漫长的农业时代的一位贤者,坚守儒家“仁”之底线,担任潍县县令,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不等上面指示,就开仓放粮。僚属相阻,他说: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吾任之。他是孟子农本思想的实践者,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一再感叹“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还叮嘱家人,再有钱也只许“买田二百亩” “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在这些叮咛里分明能听到孟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回响。儒家两千多年,板桥这样的贤儒还是很多的。

我知道郑板桥这个人则要早得多,小时候听大人叨咕谁家有郑板桥的字画,那都是各家珍藏的。板桥家族本来在盐城就有多家姻表之亲与世交故旧,他又在大纵湖北宋庄等地坐过馆,留下的字画很多的,也得到了普遍的拥趸,我家里也挂过他的竹石四条屏(印刷品)。上大学的时候,八十年代了,流行佩铭牌,有中山先生的名言“天下为公”“博爱”之类,也有板桥先生的名句“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我是不敢佩的,一者算不得聪明,大事小事常是糊涂蛋,二者个性也没这么宣腾,还没做什么先夸口。也许那时候年纪小,板桥等扬州八怪的字画总觉得令人敬畏,不那么可亲。后来看到板桥的家书,家常之语,喜甚。现在想想这两种面目是统一的,一是严酷人世中的凛然自持,独标士子之节;一是烟火人间的人伦温情,拥抱有生之趣。一个人面对世间和自我的黑暗,将这两者圆融起来,人生就是通达的、怡和的。泰淮陈德林先生演过一部戏《板桥应试》,我觉得德林先生的郑板桥最贴近我想象中的郑板桥,记得还为此写过一则新闻稿,发在《中国艺术报》。

我最近一次引用郑板桥的文字,是他的《朱子功寿序》评说盐城人性格的几句:“东海之滨,土坚燥,人劲悍,率多慷慨英达豪侠诡激之徒,而恂恂退让之君子绝少”,盐城是出过张士诚的,盐城人的刚直确如板桥所言。到底是熟人知底。

汪曾祺先生引用板桥文字不少,《钓鱼的医生》中用过一副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这两句文字与形象都生机盎然,农家小院菜畦之美生动浮现。老盐城县前街市幼儿园北侧有家饭店,门口挂了副楹联,也是郑板桥的,“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老板娘自述是盐城名厨苏鸿祥的什么亲戚。就这副对子,荒废的老街精神多了,突然风雅了。就为这一副对子,去吃过几次饭。前些日子打老街走,饭店改成什么高濞泰店,猛一看招牌不明所以,看看LED广告屏才明白是治鼻子的。让人一看就明白的那副板桥的楹联呢?

编辑:顾原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