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人生的行走

2022-09-20 20:58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人生的行走

李拴伍/文

凌敏/诵读


我喜欢走路,而且走得很快,那是从小练就的功夫。

记得最早走远路,是小时候为了能看到木偶戏,跟着一位老爷爷去了七八里外的村子。在半道上后悔不想走了,在老爷爷的鼓励下,总算到了目的地,看到了木偶戏。回家的时候怕被丢了,又鼓足了勇气走回了家。

稍稍长大后,电影成了我的最爱,《小兵张嘎》《地雷战》等名片,我是百看不厌,只要得到消息,哪里有电影放映,即使在晚上走十多里路也要去看,银幕上那些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鼓舞了我,让我有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斗争精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上了县城学校。每周从学校到家里,走一个来回有四十多里路。不是我恋家,是必须定期回家取粮食。星期六下午三点多放学,我与同村几个同学相邀同行,有时候一个人就走着回家了。困了,在路边歇歇;渴了,寻点儿水喝喝,来了精神就继续走。星期日下午二点多,我肩前一个包,肩后一个包,负重前行去学校,乡亲们称我为“粮贩子”。那条路,我走了三年。那时走路,心中始终有个目标。回家,家是最终目标,返校,校园是最终目标。半路上经过的氮肥厂、双中村和太白庙村呢,是一个个小目标。当这些小目标被我一个一个拿下时,即到达了目的地。

工作后,也经常行走,下班后徒步回家。前几年,遇到了大妈们“暴走”,才知她们是为了减“赘肉”,苗条身材。当然,每天街道、公园、路上也常见走路者,有上班的,有散步放松的,有锻炼身体的,各人有各人的目的。

前年的国庆假期,我与同事——都已是过了知天命的人了,还“暴走”了一次。那次走了70多里路,刷新了行走的最远记录。回家后,妻子说:“真是疯了,不要命了。”那次行走,是早有谋划,有预案的。从老家出发,沿着一条少有人走的古丝绸之路行进,一路上,我们谈天说地,欣赏青山绿树,感慨大自然之美。行走20多里后抵达全县海拔最高点,休息补充能量,再沿古道继续前行。出发时天气还算凉爽,下午便骄阳似火,我俩顶着烈日,奋勇前行,虽走走停停,但心中的目标没有变,劲没有退,终于在下午二点三十分到达一个叫酒房镇的地方。那次,两人来了个“穿越”,从本县翻山越岭,行走到了邻县,支撑我俩前行的,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和信心。

其实,人生就像行走,而且还是一场远行。远行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如果第一步是正确的,那就要义无反顾地前行。如果预设了目标,就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精神,有不辱使命的担当。

人生行走,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却能走得远。人生路上,有人甘于平庸,有人选择了伟大,选择伟大者,有理想信仰,有抱负担当,让人敬佩、铭记,他们也活成了一座丰碑。


编辑:荀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