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第8场——乡村振兴专场

2022-09-07 18:57 来源: 字号:

主持人

县委宣传部、县政府新闻办牵头举办“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全县各地各部门发展成就和创新举措。今天是第八场活动——“乡村振兴”专场,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邀请到射阳县农业农村局副书记谷一伟先生,县水利局副书记刘锋先生,射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邹春燕女士共同出席,他们将介绍各条线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

首先,请农业农村局副书记谷一伟先生做介绍。

射阳县农业农村局副书记谷一伟:射阳是农业大县,先后获中国药材之乡、中国蒜薹之乡、中国蟹苗之乡、中国优质粳稻之乡、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等30多项国字号荣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精心组织,精细举措,精准落实,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21年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列第19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3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72元。

一、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巩固。实施重要农产品保供战略。粮食年播种面积235万亩次,年产粮食23亿斤,列全省第五,连续12年获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和奖励。“十三五”期间,生猪和家禽产业产值均突破十亿元,连续多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水产养殖面积40万亩,渔业经济总产值129亿元,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136.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78.86%。“十三五”期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52.19万亩,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建设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96%以上,成功入选全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构建“东渔、西粮、南桑、北蒜、中蔬菜”的产业格局,形成“粮油果蔬、特色水产、优质麦芽、乳制品、菊花”等5条农业全产业链,其中粮食、水产全产业链产值均超百亿元,“射阳大米”品牌价值245亿元,列苏米首位;年产蟹苗65万公斤,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全县麦芽企业5家,年产65万吨,是全国麦芽产能最大的县份。

二、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向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县现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260家,年销售389亿元,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1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全市第一。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个。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高素质农民4万人,全县现有家庭农场3815家,合作社780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42家,示范合作社近20家。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72.1%,农产品抽检合格率100%,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40个,“射阳大闸蟹苗”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射阳大米”入选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益海粮油、怡美食品分别获市长质量奖及提名奖,农垦麦芽通过省长质量奖现场评审。

三、改革创新动能持续释放。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2018年被确定为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县,按时完成全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路径。全国首创“联耕联种”模式,被写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签”做法被写入2021年农业农村部1号令;入选2021年全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了两项改革试验任务;在全省首创土地经营权流转限价熔断机制。不断强化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全县建成14个镇级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底,累计开展交易1万多宗次,交易额突破18.49亿元,溢价率4.8%。

四、绿色发展底蕴持续增强。绿色种养循环深入推进。我县是全省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建有13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8%以上;2021年获批全国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今年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连续3年犁耕深翻还田面积全省最大。在全省率先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用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连续两年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全省A等。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全省第一等次。

五、农民幸福指数持续提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县21802户41812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强村富民成效显著。一体推进富民强村帮促和村集体增收三年行动,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2021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65万元,所有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示范镇村建设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建设示范镇5个、示范村9个,得到省厅的充分认可。

下一步,我县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紧扣“勇当沿海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提升农田、种子和装备三大要素,抓牢粮食安全生产。坚决扛起产粮大县责任担当,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建强高标准农田。强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完成2022年度12.67万亩建设任务,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全覆盖。充分挖掘品种增产潜力。研发“射阳大米”专属品种,着力提高“射阳大米”核心竞争力。优化提升农业装备。全面推进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发展高性能、绿色化、智能化农机600台。

二是做强项目、加工和农旅三大特色,抓实现代农业产业。坚持特色化、全链条、多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重抓项目建设。实行省级示范项目县领导挂钩指导、重大项目局班子成员挂钩服务的“一对一”督查服务模式;召开全县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现场观摩会,推动全县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确保完成22个千万元以上农业重大项目。突破精深加工。着力打造生态食品大超市,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配送”,形成“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全力叫响“射阳大米造”,加快突破米粉、米糕、米醋等衍生产品,把更多“射阳味道”推向广阔市场。促进产业融合。加快建设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二期、“芯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阳河湾生态康养示范基地,串联鹤乡菊海、四季果香、桑乐田园等文旅业态,全域展现“射阳河畔好风光”。

三是聚焦绿色、平安和示范三大重点,抓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聚焦关键环节,打造美丽宜居示范镇村,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深耕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建立有机稻、绿色水稻高效集成技术示范区5个,完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面积10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2.49万亩。筑牢安全生产底线。突出渔业、农机、农村能源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安全。开展以双随机执法为重点的执法检查,侧重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方面,对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保持农业行政执法高压态势。提靓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督查,统筹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重点突出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创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

四是发力主体、品牌和改革三大支撑,抓细农民增收致富。突出主体带农、品牌强农、改革惠农,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让农民共享增值收益。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培育市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新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强化品牌培育推广。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重点打造“射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大米节”系列活动,争创省级农产品目录品牌1家;加快实施“二品一标一基地”创建,全年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15个。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分阶段、分步骤扩大“土地经营权流转限价熔断机制”试点范围;深入探索农村产权矛盾纠纷调裁诉多元解决机制,制定农村产权土地经营权流转线上交易地方标准。加大推进富民强村力度,实现所有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0万元以上。

主持人  

感谢谷书记,下面请水利局副书记刘锋先生做介绍。

射阳县水利局副书记刘锋: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县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治水思路,紧扣服务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履行水利保障职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紧扣规划,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十九大以来,我县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建成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全县防灾减灾工程基础得到了有效增强。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6.2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河道整治、生态河道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央高效节水灌溉、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五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王开、跃中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整镇推进等工程,累计疏浚土方4424万方、建设生态河道150条884公里、更新改造各类建筑物1000余座,建成高效节水示范面积1.97万亩。

2、防洪设施工程建设。投入2.33亿元,持续实施了双洋闸北侧、扁担港南侧、夸套河口等海堤达标工程,共新建海堤防护7.6公里,新建修复保滩工程10.9公里。投入7.6亿元,实施了小洋河、大兴河、备战河等31条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疏通淤堵河段,恢复汇水行洪功能。投入3600万元,实施了新建备战河北闸站工程,拆建张网西干沟闸工程,扩建曙光河泵站工程。建成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

3、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6亿元,跻入盐城市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建设项目,新建盐城到射阳供水管网85.5公里,供水规模15万吨/日,于2018年12月23日正式通水,让百万城乡居民吃上了“长江水”。先后投资4亿元,对县城水厂及城区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提升;对全县镇通村、村通户二三级管网进行改造提升,漏损率明显降低,实现区域供水100%全覆盖。

4、区域治理工程建设。投入6109万元,实施了新洋港沿岸31座封闭建筑物拆建,使其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要求。投资1.56亿元,拆建射阳河、黄沙港沿线48座封闭建筑物,合并射阳河沿岸碎片圩区5个,增加排涝流量62m3/s,大片“洼地”排涝标准从“五年一遇”提高到“十年一遇”,同时引水灌溉能力得到提高。投入7297万元,实施了八丈河整治工程,疏浚八丈河及其支河战备河共26.4公里,拆建沿线配套影响建筑物,消除了防洪安全隐患,为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排涝等综合保障。

二、攻坚克难,各项涉水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改革。2016年启动,先后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管理办法,制订考核细则,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体系。不断巩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工程管护,每年投入1224万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经费,加强考核,严格督查,确保小型水利工程运行良好。

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7年-2020年全面完成160.51万亩农业面积改革任务,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规范管理,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其在工程管护、用水管理和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良性运行机制。累计投入2086万元,建成全县农业用水监测系统。

3、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2017年开始组建专职统一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成立“射阳县水利工程建设处”,依法依规履行项目法人职责,承担项目法人责任。目前,已承担39项工程建设任务,工程总投资10.2亿元。

三、依法行政,行业运行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和加强。

1、划定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为规范河湖管理,依法管护水利工程设施,投入1000多万元,对境内23条骨干河道及明湖水源地、144公里一、二线海堤和34座主要涵闸、泵站进行划界,实际划界1403.4公里,制作安装界桩(牌)8978个、告示牌1410块。投入900多万元,对境内33条国普河道、五岸灌区内18条河道4座建筑物、44条县级河道、9个中型灌区内105条河道和28座建筑物进行划界,实际划界2539公里,制作安装告示牌421块。

2、全面推行河长制。2017年出台《射阳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21名县四套班子领导分任省级骨干河道县级河长,同时明确镇级河长219名、村级河长333名,全面建立村级河长工作站,近2000名村干部、志愿者参与河湖巡查管护。制定河湖长制巡查、投诉、考核等配套制度规范运行,设立河湖长公示牌近4000块,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检察+河长制”工作机制,设立检察院驻河长办检察官工作站,督促部门履职、监督执法管理、发起生态公益诉讼,推动河湖治理管护工作进一步法治化、规范化。

3、开展“三乱两违”专项整治。2018年,把整治河道“三乱”作为重点,全县共清除养殖网箱20324只、鱼簖785只、鱼罾36樘。2019年,围绕省、市提出的“两战”要求开展“两违”整治,依法行政,共迁移或拆除骨干河道沿线畜禽养殖场106座,搬迁关停或规范整改砂石场、商砼场72座,清退射阳河沿线水产养殖塘口213个,平整苏北灌溉总渠滩地养殖塘口420亩,县域水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4、地下水压采取措施较实。我县原有地下水井362眼,省计划封井153眼(其中永久52眼、封存备用51眼,转为监测井50眼),压采地下水量248.55万立方米。截至2021年底,全县累计封井256眼。目前,全县保有地下水井106眼。其中,在用井50眼井,许可水量214.44万m3,年开采量47.48万m3,较2015年压缩了684.5万m3。其余56眼井为封存井或监测井。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细化工作举措、加大推进力度,全面提升我县水利建设和服务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安全保障。

主持人

感谢刘书记,下面开始提问。

射阳日报记者: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射阳作为农业大县,是如何扛起稳产保供重任的?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情况如何?同时今年我县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目前进展如何?

射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邹春燕:射阳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235万亩次,粮食年产超23亿斤,粮食产量全市第一、全省第五,连续12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和奖励,牢牢扛起了稳粮保供重任。一是全面落实产粮任务。实行党政同责、齐抓共管,逐层逐级分解粮食生产任务,并将稳粮保供工作列入镇区年度综合考核重要指标。今年,我县积极响应国家扩种油料作物号召,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9000多亩,超额完成市定任务。二是切实夯实生产基础。全面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全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源头管控提升耕地质量。持续推进农机化进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总体水平达96.24%,是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三是着力提升产业质态。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深入推进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国家级绿色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水稻)基地面积均居全省前列。实施大米加工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工程,“一企一策”推动大米集团、宏健粮油等一批核心企业“智改数转”,推动大米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全县现有稻米加工企业62家,年总加工能力达300万吨。四是用足用好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2022年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近2.4亿元,解决了粮农后顾之忧,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投入1000万元,购买发放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确保第一次用药全覆盖。

近年来,射阳坚持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规模开发、区域推进,示范引领、提档升级”为原则,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任务,高起点谋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36.92万亩,今年12.67万亩高标准农田国家项建成后,将实现全县宜建项目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我县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能力,充分贯彻国家藏粮于地战略。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抓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协调推进、运营管护等工作。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管理等工作,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科学规划设计。落实精品质量理念,顺应适度规模经营、“宜机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规划项目建设内容。优先解决项目区灌排、田间交通等基本生产条件,将高标准农田与灌区建设相衔接,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注重农田农机与沟渠路林结合、桥涵闸站综合配套,切实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

三是严格建设标准。严格执行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新建高标准农田和已建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统筹推进,强化数量、质量、生态全面提升,补齐短板、提档升级,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射阳品牌。

四是落实长效管护。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将资产移交给项目乡镇,建立管护制度,安排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根据工程管护特点,及时纳入到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管护体系,确保管护资金和管护措施落实到位。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我县按照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五大振兴要求,年初印发了《射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文件,在全省率先提出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工作,着力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推动示范“串点连线成片”。

乡村振兴示范镇村申报采取自查评估、县内初审、专家评分的方式组织评审,评审结果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已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公布。具体为:示范镇5个,分别为海通镇、洋马镇、黄沙港、特庸镇、盘湾镇;示范村9个,分别为合德镇友爱村、新坍镇新潮村、临海镇金海村、长荡镇宏才社区、兴桥镇红星社区、千秋镇联合村、四明镇开明村、开发区陈洋居、海河镇烈士村。目前,各镇区均已召开动员大会、开展专题会办,启动具体建设工作。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积极响应国家“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在巩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质量,将射阳建设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射阳电视台记者:随着射阳县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全县各镇村二、三级管网均已接入区域供水主管网,用水总量已接近饱和,在用水高峰期,已出现供水紧张局面。请问有什么解决方法吗?今年夏季,我国南方多地出现高温现象,旱情发展迅速。射阳县今年降水、河道水位情况如何?是否有旱情?在应对旱情方面采取哪些重要举措?同时受近几月高温影响,有害水草长势惊人,请问射阳县对于漂浮物打捞工作是如何实施的呢?

射阳县水利局副书记刘锋:射阳县目前已针对用水问题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乡供水规划。按照规划要求近期目标(2021—2025年):在现状合德水厂西侧用地扩建水厂,扩建规模为5万m³/d,使合德水厂总规模达到10万m³/d,明湖水厂保持现状10万m³/d;射阳县总供水规模可达到20万m³/d;远期目标(2026—2030年):在现状明湖水厂厂区内扩建5万m³/d,使明湖水厂总规模达到15万m³/d;射阳县总供水规模达到25万m³/d。目前合德水厂扩建工程已完成项目批复、初步设计方案审查、土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等手续办理,正在进行土地征收签订,计划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 今年气候异常,副热带高压强度比常年偏强,且长期驻留在我国南方地区,受其影响,长江、淮河流域持续高温少雨,长江多个水位站点出现历史最低值,淮河干流几近断流。今年5月以来,我县持续干旱少雨,全县出现中等程度气象干旱;6月23日入梅,7月11出梅,梅雨期降雨量仅为15.2毫米,比常年减少92%;进入8月,又出现持续高温晴热,降雨量75.4毫米,比常年减少59%。我县属里下河腹部下游地区,地表水资源来源主要依赖本地降雨和上游来水,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上游来水主要为淮河流域的苏北灌溉总渠和里下河河网。今年本地降水偏少,加之淮河和长江流域均有旱情,来水不足,导致在今年6月中下旬水稻栽插时节用水紧张,最严重时(6月19日),全县共有2条大沟、263条中沟、389条小沟断流,射阳河最低水位至-0.1米,出现中度旱情。进入7月后,我县迎来数次降雨过程,加上关闸保水等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我县旱情得到缓解,当前境内主要河道水位维持在0.9米-1.0米,目前无旱情。为应对今年旱情,我局主动应对,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全县生活生产用水需求:一是千方百计找水。我局调度战备河沿线特庸套闸、潭洋河南、北套闸、兴桥南、北套闸和运棉河上游节制闸开闸,分别从新洋港、潭洋河、黄沙港以及廖家沟引水。同时,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提请加大上游来水量,有效补充河道库容。省防办调度江都东闸(扬州)、高港节制闸(泰州)引调长江水向里下河地区补水,引水流量最高提升至日均960m3/s;市防办调度北坍翻水站向总渠补水,补水流量最高提升至日均50m3/s。二是坚定不移保水。在6月下旬旱情期间,严格调度县管沿海涵闸实行关闸保水,同时调度五岸东、西涵洞全力调引苏北灌溉总渠来水。三是厉行节约用水。我局督促各镇区、各单位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各引水口门运行管控,杜绝管理欠缺、水源浪费的现象,严格执行省、市下达的用水计划,厉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四是想方设法提水。在6月下旬旱情期间,我局派出技术人员到各镇区进行指导抗旱,要求各镇区排查引水河道的明暗坝埂并动态清除,对局部淤堵河段应急疏浚,确保引水顺畅;对水位较低、无法提水灌溉的河道,则通过打坝蓄水、架设临时机泵二级甚至三级翻水的措施,提高河道水位保障灌溉泵站能正常运行;适时启用千秋、鲍墩两座翻水站翻水,向射阳河北地区补水,共计开机1391台时,补水1051万方。目前,我县仍处于防汛抗旱关键期,下一步,我局将抢抓时机从境外引水、利用雨洪蓄水、沿海关闸保水、适时开机补水,进一步加强用水管理和节约用水,做到开源节流;加强我县饮用水源地——明湖的巡查保洁,拓展有效库容,确保全县城乡居民饮用水清洁安全;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化部门会商联动,加强值班值守,切实落实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严防旱涝急转。 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的高温持续时间比往年都长,有害水草长势惊人,为实现全县河道水面无漂浮物积聚的目标,我县从以下三个方面全面开展全县河道水面漂浮物清理工作。1、落实管护责任我县将河道管护责任进一步落实,明确了县属国企三维交通集团负责新洋港、黄沙港、射阳河等区域性骨干河道及县城区河道的保洁工作,为保证河道生态环境,一共配置打捞船38艘。各镇(区)、驻射农(盐)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保洁队伍,负责本辖区其余河道漂浮物打捞与清理工作。2、开展常态化打捞清理打捞清理工作常态化,每天进行有害水草的打捞工作。各镇(区、街道)根据河道划分对境内河道、沟渠进行日常清理,漂浮物日产日清。同时每月各地开展一次全面的河道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积极主动沟通协商,把属地打捞责任落到实处;加强有害水草处置环节及处置场地的环境防护和现场管理工作,避免二次环境污染;为保护健康水生态,严禁使用除草剂,避免伤害芦苇、蒲草、轮叶黑藻等有益水生植物。3、完善拦截设施设置我县进一步完善拦截设施设置,定期维护各类拦截设施,确保发挥拦截作用。上游单位打捞处置集聚水草,下游单位关口前移、堵捞结合等措施,提高打捞效率。

编辑:荀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