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第17场——市教育局专场

2022-08-24 16:32 来源: 字号:

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举办“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7场——“市教育局”专场,欢迎大家。

主持人

首先有请江楫副局长发布近年来市教育局总体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市委教育改革工作会议部署,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扩资源、补短板,促改革、激活力,强队伍、提内涵,办实事、惠民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一、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一是加大建设力度。全市近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达872亿元、年增幅7%;同步建设学校230所,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全面化解。二是强化达标提升。省市优质园占比达92.47%,公办园及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90.76%。实施义务教育“薄改”工程179项,整合撤并农村小规模薄弱学校152所,义务教育学校100%达省定基本办学标准。2022年新创成省四星级高中2所,四星高中占比达52%。三是推动均衡发展。110个义务教育集团辐射带动426所成员校,优质教育集团覆盖学校比例达81.2%。54所普高成立5大发展联盟,共享优质资源,实现同步发展。四是强化产教融合。扩大工业机器人等16个专业办学规模,使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吻合度提高到80%以上,围绕无人机等产业,与企业共建一批“创新中心”和高水平实训基地,职教获评省“职教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设区市”。五是加快校地协同。推动江苏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职业技术大学、驻宁高校来盐建设现代农业创新港,支持盐城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升格办学。

二、全力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一是坚持以“增”促“减”。落实课程增“融”、课堂增“效”、作业增“质”、教师增“能”、家校增“联”、校外增“控”,学生学业负担减轻指数从“双减”前的69.07%提高至76.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98.12%,学业合格率98.55%,均超省标(95%)。二是优化课后服务。全面实行“5+2”课后服务,探索推行周六和寒暑假托管服务,开发推广课后服务项目400多种,重构学生“多样化一日生活”, 课后延时服务覆盖面达100%。三是严控校外教培。583家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教培机构注销或转型至4家,压减比例达99.31%,列省第3。线下机构“营转非”及资金监管比例均达100%。四是规范民办学校。落实国家、省部署,对“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民转公”、政府购买学位等方式规范整改。

三、致力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一是力引“名校优生”。近五年全市累计招引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9565名,其中“名校优生”888人。义务教育和普高研究生教师、职教“双师型”教师占比分别提高1.6个、6个、2个百分点,国家级、省级名师数量增长41%。二是定向选拔培养。落实高校“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1602人和初中后“七年贯通师范定向生”培养145人,其中“七年贯通师范定向生”录取分数超过四星高中。三是深化人事改革。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市直普通高中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义务教育阶段228名国家、省级名师实行“无校籍”管理,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强化培训考核。教师每年参加县级以上培训从36学时提高到96学时并严格考核。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150名高水平学校管理干部,目前已实施2期101人。五是加大激励力度。健全教师荣誉激励体系,对国家级、省级以上名师给予人均10—20万元考核重奖,近5年无一人流失。

四、倾力办好教育惠民实事

一是举办惠民实事。2019年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在校集中就餐、体育设施开放、教室安装空调“四项教育惠民”行动。2021年实施课桌椅更新、教室照明、厕所改造、饮用水及洗浴条件改善“新四项教育惠民”行动。2022年围绕实验教学设施等10个方面,实施中小学校优质均衡“十项提升”教育惠民行动。中小学教室空调、直饮水设施覆盖率达100%。受惠于照明改善,我市学生近视率从68%降至53%,降幅居省第一。二是推广校车服务。全市配备标准校车或定制公交841台,惠及学生4.3万名,通勤需求满足率达99%,并有效缓解市区部分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和家长接送学生不便等难题。三是完善就餐体系。建立以学校自办食堂供餐为主、社会企业配送供餐为辅的就餐保障体系,506所公办学校提供学生在校就餐服务,需求满足率达98%。

五、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强化铸魂育人。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新增省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和“思政育人特色学校”21所,“百万学生面向国旗宣誓”活动、中小学宪法教育等引起良好反响。二是强化教学管理。确立教学质量“超扬泰、赶南通”奋斗目标,“学思融通”课改覆盖学校90%以上,30个课改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和教科研成果奖,保持苏北领先。加大课程、教程、学程“三程”建设。开展“课改校校行”教学视导,逐校明确53所高中质量建设任务。三是强化尖优培养。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集中培养尖优学生,冲击国家级学科竞赛金牌。去年我市1名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金牌。组织103名骨干教师参加“五大联赛”教练员培训,加快形成高水平指导团队。

六、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一是严密疫情防控。严格做好校园封闭、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各环节工作,全市师生员工疫苗接种率达97.44%。二是打造平安校园。聚焦“人”和“物”两个维度、10个重点安全环节,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学校保卫力量、防撞设施等实现6个“100%”。三是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所有学校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育部门发布“心语时光”等微课程7期,学生及家长受众面达93.6%。各地各校开展“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和“一法一条例”宣传教育,2.1万名党员教职工结对关爱5.58万名学生,学生健康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

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建新功。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盐城的孩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为盐城实现“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出教育贡献!

主持人

感谢江局长。下面开始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请问,盐城市在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江局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扩资源、补短板,办实事、惠民生,着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持续增扩教育资源。近三年,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专项经费143.2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47所,新增学位9.46万个,义务教育56人以上大班额全部化解。2022年全市又投入38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00个,其中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所,改善提升义务教育学校65所、高中7所,教育资源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组织实施惠民行动。我们顺应广大师生对良好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期待,着力通过一个个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先后实施教育惠民3大行动。2019年首先启动实施“四项教育惠民”行动,即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在校集中就餐、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所有教室安装空调。全市共投入14亿元,课后延时服务覆盖面达100%;新建改扩建食堂55个,100%满足学生在校就餐需求;安装空调3.27万台,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2021年在完成“四项教育惠民”行动的基础上,又组织实施“新四项教育惠民”行动,即课桌椅更新、教室照明、厕所改造、饮用水及洗浴条件。全市投入2.31亿元,更新添置课桌椅15.75万套、教室照明改造9143间、新建改扩建厕所900个、添置饮水机4953个、新建改扩建浴室39个;今年,我们又在全面调研摸排学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中小学十项提升教育惠民”行动。围绕实验教学设施等10个方面,投入11.21亿元,新建和升级理化生实验室351间,建设书法、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654间,新购图书246.5万册,新配备卫生(保健)室193间、心理健康辅导室199间,新建、改造田径场66个,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

三、全面推进学校集团化办学。坚持从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要和愿望出发,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通过“聚变”“裂变”等有效措施,不断培植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薄弱校、一般校、新建校一体发展。一是遴选优质“龙头校”领衔“聚变”,采用直办一体、结对共建、托管办学等模式办学,全市组建110个义务教育集团、55个城乡学校办学共同体,持续缩小校际均衡差异。二是推动优质集团“裂变”,赋予教育集团成熟成员校法人资格,实施独立办学,实现扁平管理,并适时领衔组建新的办学集团,循环往复推动各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四、创建县域优质均衡。严格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32项监测指标,派出督导、评估专家团队指导11个县(市、区)逐项督查把关,列出问题清单,落实解决方案,年内先行推动东台市、大丰区创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未来三年力争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全覆盖。

新华网记者:自2021年7月实施“双减”政策以来,盐城市如何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破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难题,确保“双减”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徐局长:回望一年前,中央两办发布“双减”政策,明确“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这既是工作目标,也是庄严承诺。“双减”实施一年来,我们通过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细落实,全面推进教育减负提质。一方面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出台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配套文件10余件,为各地推进分类审批、预收费监管、综合治理与督查等提供政策依据。建立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合检查工作机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持续加大对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查处力度。目前,全市583家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教培机构注销或转型579家,压减率99.31%。线下机构“营转非”及资金监管比例均达100%。今年来,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369人次,检查培训机构1523家,查处违规培训29例,关停“无证无照”机构2个,通报违规学科类培训27家,促进校外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整治的同时,将校内提质增效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推进。通过课程增“容”、课堂增“效”、作业增“质”、教师增“能”、家校增“联”等措施,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健全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增“容”。系统建构课程体系,开发推广课后服务课程400多种,目前100%学校、100%名师、100%有需求的学生参与课后服务,重构“学生多样化一日生活”,有效解决家长“四点半”难题。二是推进教学改革,实现课堂增“效”。秉持“学思融通”教学主张,围绕“双减”背景下课程如何实施?学法如何指导等核心要素开展课改实验,培育示范学校37所,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强化过程管理,实现作业增“质”。出台《盐城市义务教育学生作业管理办法》,引领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作业审核与公示制度,牵住作业管理“牛鼻子”,通过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等方式,充分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反馈与分析等功能,形成高效轻负学习样态。四是注重教育科研,实现教师增“能”。启动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强化教师全员培训与考核,着力提升“减负增效”教学能力;针对教学难点、痛点及堵点,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开展微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学难题。五是密切沟通交流,实现家校增“联”。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专题培训、家长空中课堂等各种方式,引导家长重塑孩子成才“价值观”、改进家庭教育“方法论”、升级科学育儿“工具箱”,开展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推进“双减”落地见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决扛起责任,强劲攻坚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我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代快报记者:高中教育质量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是全市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请问,盐城市在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周局长:从高校集体送达录取通知书等渠道侧面了解,盐城市考取清北等C9高校和“985”“211”高校等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往年,正在加快形成盐中领头、县中抬头,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态势,基本实现市委、市政府“面向大多数、惠及大多数”的目标。

过去的一学年,我们围绕“高中教育质量提升”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目标引领。对于高中学校来讲,能否及时准确把握、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动态,结合其现实基础、个性特长引导确立未来人生航向,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历次巡回视导、督导中,都要求各学校结合学生已有基础、目前状况和个人期待,科学预设高考发展目标,制定“一生一案”成长档案。学校、年级、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过程中咬定目标不动摇,坚定方向不摇摆,这是质量提升的首要保障。

二是推进联盟共建。根据市委教育改革工作会议要求,特别是周市长讲话要求,我们以盐中、市一中、亭湖高中和7所县中为牵头校,在全市跨区域成立5个发展联盟,促进不同区域高中学校横向交流,共同提高。每个联盟包含重点高中、老四星、新四星、三星及一般高中,形成“领跑”与“赶跑”、“同群”与“同频”的积极样态。我们将发展联盟活动与全市高中“家家到”“校校行”活动相结合,把研讨观摩开到学校、开到课堂,定期开展专题调研、主题研讨、跟岗研修、联动检测,推动全市高中教育提质提效。

三是强化教学研究。我们借市委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的东风强化教研支撑,充实教科院专兼职教研员,促进县级教研机构人员配齐配足。目前已聘请全市129名骨干教师担任市教科院兼职教研员(其中高中33名)。全市成立32个学科教研中心(其中高考学科9大中心),立足基地学校,定期组织研讨,针对高三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编制高三复习教程,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我们注重教研工作的横向联系:多年保持与省会城市南京联动模考,在大数据比照分析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督促各学校与南通优质高中挂钩结对,跟岗研训,常态交流,收益良多。

四是注重师能提升。去年,我们组织了全市普通高中教师学科素养培训考核,得到了绝大多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全市各高中“师生同考”现在已成为常态化动作。今年,全市高中教师素养考核已于8月21日完成。为不断提高我市高中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水平,发挥竞赛“提高裸分”“赋能强基”“促进综评”的效能,我们从去年起遴选全市骨干教师组织竞赛学科教练员培训,请来南大、南师大等高校的博导、教授开设学科竞赛指导课程。受疫情影响,本轮培训仍在有序推进之中,今年底可望顺利完成。为淬炼全市教师教学基本功,我们抓住省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契机,通过以赛促训方式在各学段培训一批青年骨干,让他们在实现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同校、同区域教师业务提升。

五是开展视导督导。为强化教育教学过程跟踪指导,我们统筹市教育局督导室、中教处、教科院力量,以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力量,将“教学视导”升级为“综合督导”,对高中学校教学管理、课程建构、校本研修、队伍建设、学科竞赛等工作开展全方位督导。为强化问题整改与措施落实,我们每次综合督导都给相关学校开列“问题清单”,由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审签后转达学校,并要求学校对照清单逐项列出整改计划,由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和教科院对照计划定期跟踪,确保整改到位。

新的学年即将来临,我们将从2022年高考的成绩中总结经验、提振信心,同时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面开展学南通工作,并结合我市高中的校情教情学情,努力扬优势、补短板、显成效,促进全市高中教育质量再次跃升,真正把教育办成盐城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回答4 徐卫东

中国江苏网记者: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来“强筋壮骨”。请问,盐城市教育系统是如何招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如何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的?

徐局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教育系统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引才纳贤,形成优秀人才争相来盐从教的良好局面。

一是招录名校优生加盟盐城教育。用好“黄海明珠”等人才政策,面向境外世界名校和20所国内重点高校、5所部属师范大学,以及省内部分高校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简化招聘程序,发放生活补助。为提高政策知晓率,我们到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10余所高校进行现场宣讲。今年,我市已签约“名校优生”329人,其中来自20所重点高校的51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214人。二是引进教育名家助力盐城教育。积极从市外引进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苏教名家、省教学名师等三类,对全职引进的,分别给予100万、80万、50万元奖励;非全职柔性引进的,分别给予10万、8万、5万元奖励。目前,我市有17所学校与外地名校合作办学,共引进52名教育领军人才到我市相关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三是鼓励优秀学子报考师范院校。对考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重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高中毕业生,愿意来盐从教,与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培养协议》,可分别享受 30 万元/人、20 万元/人、10 万元/人的奖励。在师范生定向选拔培养方面,坚持入学前与入学后选拔相结合、研究生与本科生相结合。一方面,面向初中毕业生实施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七年贯通”本科生培养计划;另一方面,与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签订定向培养协议。计划利用 10 年左右时间,定向培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6000-8000 名,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素质,积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储备优质师资。

二、激活队伍,形成名师引领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是重奖高层次教育人才。对获评全国教学名师、江苏人民教育家(苏教名家)培养对象者,每人每年考核奖励20万元;对获评省特级教师、教学名师者,每人每年考核奖励10万元,同时,对其中任教初、高中毕业班,且中考、高考学科成绩优秀者,奖励标准上浮20%,以此鼓励高层次教育人才深耕教学一线。二是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作用。从2020年起,每年面向全市选拔50名左右的优秀校长参加“名校长培养工程”,着力提升校(园)长管理水平,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首期50名培养对象已经结业,目前,第二期51名培养对象正在培养过程中。评选组建各类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45个,“四有”好教师团队62个,吸纳3000多名教师成为骨干成员,将名师效应向更广范围辐射,充分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三是建立全市中小学教师荣誉激励体系。分综合类、德育类、教学类和管理类等四个类别评选激励优秀教师,实行逐级考评和届期考核认定制度,有效引导广大教师始终保持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全国教学名师2名、“苏教名家”培养对象5名、正高级教师25名、省特级教师24名,40人次在全省教学大赛、班主任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下半年,我们还将组织最美教师、优秀工作者、模范教师、师德标兵的评选,全面推进名师梯队培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市师资力量的提升。今后,我局还将认真贯彻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在师德师风、招聘录用、考评激励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编辑:荀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