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看盐城第二十一期

2022-08-31 16:11 来源: 字号:



8月31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江苏盐城:“唯有青春多壮志 敢叫荒滩变绿洲”青年运动史教育线路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林场青年不忘初心、艰苦创业,在盐碱荒滩上建起一座6.8万亩人工森林——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这也是黄海林工精神的接力传承。

1965年,东台林场在这里成立,1968年改为五七干校,1972年恢复林场建制,现由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统一规划管理。五十多年来,一代代林工在盐碱滩涂上拓荒改碱、植树造林,将一片广袤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海洋。是什么成就了这段绿色传奇?今人总结出十六字的黄海林工精神:“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

第一站:艰苦奋斗,同甘共苦拓荒植绿

“昔日一人一树渐成林,今日人人乐享林中景”。成就这片美丽的森林,靠的是林工们苦干实干的艰苦奋斗。盐碱荒滩上植树造林,不身临其境,无法想象有多困难。“太阳一出冒盐花,大风一吹满天沙,蚊子都有苍蝇大,百脚毒蛇到处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首批闯滩东台林场拓荒的18位年轻人(后被誉为“十八勇士”),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但洋溢在盐碱荒滩上的,是战天斗地的豪迈情怀。正是一代代林工克服万难,以愚公移山的方式实现“荒滩变绿洲”的艰苦奋斗精神,铸就了这一片茂密的水杉林海。

第二站:科学求真,契而不舍播绿成金

最初,林地上种植的都是低矮稀疏的刺槐树。五七干校的干部、高校走出的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城市青年、移民海边的东台农民……走进东台林场成为林工,他们团结友爱、同甘共苦、无私奉献,针对盐碱荒滩特点,历尽艰辛探索挖沟排水淋盐爽碱,种植绿肥埋青改碱,提高土壤肥力,栽树植绿,调整林业结构,循序渐进锲而不舍,打破盐碱地上不能栽植水杉的先例,把连片的圩堤打造成美丽竹海景观,开创出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这就是尊重规律,用刻苦钻研的方式实现技术突破的科学求真精神。

第三站:守正创新,守护绿色一脉相承

半个世纪风云变幻,东台林场历任10位场长坚韧坚守,守护绿色。在多个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压力和诱惑如同双刃剑,考验着林场人的意志。从周边地区林场仿效“分田到户”搞起“分林到户”,到“事改企”推进全面改制……改革年代大潮涌起,林场人坚守底线:保护国有林地一寸不丢失,保证林木资源逐年增长,历经风雨不易其志,风口浪尖不改其心,坚持“不损一棵树,不毁一片绿”。这就是坚守底线,用开拓进取的方式实现产业转型的守正创新精神。

第四站:绿色发展,循序发展绿色产业

如今,务实的东台林场人摸索出了一条“既能护林、更能富民”的路子,创造了盐碱滩涂现森林的“绿色发展样本”,昔日荒无人烟的苍凉海滩,蜕变成了风光秀丽的休闲圣地。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全员参与造林护绿、统筹规划守绿护绿、高位推进绿色旅游,以东台林场为载体的黄海森林公园悄然实现从卖林木向卖风景的华丽蜕变,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大客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最美林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党性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纷至沓来。这就是保护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精神。

唯有青春多壮志,敢叫荒滩变绿洲。东台林场通过几代林工的艰苦奋斗、薪火相传,成就了盐碱荒滩的造林壮举、沧桑巨变,在我国东部海疆树立起坚固的绿色屏障,黄海森林融“海、林、鸟、河、滩”的独特景观于一体,成为江苏沿海最闪亮的名片之一。奋斗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东台林场始终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厚植生态底色,发扬“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的林工精神,打好特色牌,做靓新旅游,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上更加行稳致远。

欢迎大家常来黄海森林公园深呼吸、赏美景,打卡“唯有青春多壮志 敢叫荒滩变绿洲”青运史教育线路。

8月30日现代快报网

盐城95后村会计用书香和爱心守护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伟嘉哥哥来啦!"日前,盐城市盐都区"优秀阅读推广人"、楼王镇公兴村会计兼农家书屋管理员周伟嘉捧着一摞新书,来到留守儿童小盛(化名)的家。看到 "伟嘉哥哥" 赶在开学前送来课外必读书,小盛高兴地蹦蹦跳跳。当天下午,周伟嘉忙完手上的工作,又赶到其他留守儿童的家中赠送书籍,倾听孩子们讲述假期生活,分享他们最近读到的好书体会,认真检查孩子们暑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并陪孩子们聊天,鼓励孩子新学期要认真学习,争取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在外辛苦工作的父母和省吃俭用拉扯自己长大的爷爷奶奶。

周伟嘉是一名 95 后,2019 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去苏南企业工作的机会,决定把自己人生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家乡的沃土上。经过报名应试和层层选拔,他如愿成为一名村会计。

在经常走访村民、服务村民的过程中,周伟嘉发现村里留守儿童较多," 这些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平时缺乏父母的关爱,安全意识、自主阅读意识不强。"于是,周伟嘉下定决心,在关心这些孩子生活的同时,用心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书香浸润中健康成长。

三年来,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周伟嘉自费购买各类图书和阅读书签送给孩子,定期登门辅导,劝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与孩子们共享阅读带来的乐趣,用知识拓展他们的思想与眼界。"记得第一次去这些孩子们家里,他们都对我有戒心,就是有什么想法,也不愿跟我说,通过长期的坚持,他们慢慢地向我敞开心扉。现在他们都叫我哥哥,偶尔也会给我打电话,跟我分享他们的一些小心事。" 周伟嘉坦言,做这项工作有苦有累,但他惊喜地发现,这些有书相伴的孩子不再像过去那样孤单和焦虑,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们年纪大了,也没读过几天书,没能力也没精力去管孩子学习。"小盛的奶奶介绍,小盛的父母常年在苏州工作,自己照顾孙子的生活起居还好,但是家庭教育却实在无能为力,"现在学校里要求读的书也很多,我们也不晓得到哪里去买这些书。这几年,伟嘉既当哥哥又做老师,教我家宝宝读书认字,真难为他了!"

说起周伟嘉给予自己孙子的帮助,楼王镇公兴村五组的王义龙也赞不绝口:"以前,我家孙子有空就玩手机。自从伟嘉上门辅导后,宝宝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据孩子们透露,他们的"伟嘉哥哥"有个"小本子",上面写的是每月阅读计划,还有各人读书情况记录。每个月,"伟嘉哥哥"都要把他们召集在一起,一边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一边在"小本子 " 上写写画画。如果谁分享的阅读心得精彩,就会现场得到 "伟嘉哥哥" 的"小奖励"。

"目前,我正在策划一个全民阅读广播栏目,准备利用各村大喇叭,采用田间地头‘听书’模式,让更多的村民了解阅读、重视阅读、喜欢阅读,养成阅读好习惯。" 周伟嘉说。

8月30日《新华日报》

盐城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新赛道上加“数”跑

盐城市日前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发布《盐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4年)》,并为全市数字经济示范标杆企业授牌。

近年来,盐城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拥有规上企业650家;累计建成5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9家省示范智能工厂,997家省星级上云企业。“数字经济是一片新蓝海,是时代的前沿,也深刻影响着盐城的未来。”盐城市委书记徐缨强调,要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为盐城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两翼齐飞,“数实”融合赋能未来

“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刚刚召开的盐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明确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盐城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

盐城坚持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并驾齐驱、两翼齐飞——将电子信息、光伏制造作为主导产业予以重点培育,招引东山精密、立铠精密、天合光能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盐城。同时,搭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盐城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获批工信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试点。“作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业服务机构,我们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一企一策提供解决方案,现在很多企业已享受到效率提升的‘乘数效应’。”中心诊断服务小组组长陈春秋说。

位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农华智慧农业科技公司正在进行一场智能化升级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纵向打通设备、控制、执行、运营、决策5个层级,横向贯通设计、销售、采购、质检等全部业务,使得生产管理更精准、透明、规范。”农华智慧副总经理卞明说。

在位于盐都区的江苏盛安传动股份公司,新改造的“8AT自动变速器齿轮生产线”上,30多台大型机械借助“机械手”等串联成一个整体,两侧通道物料小车在自动穿梭。智能化改造之前,这条生产线员工“三班倒”,需60名工人,如今只需6名工人。改造之前,月产3000套变速器齿轮,如今月产能突破1.5万套。

抢抓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今年上半年,盐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79.8%,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盐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提出:到2024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数字经济规上企业达1000家以上,规模突破3500 亿元,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构建“1+4+N”数字产业体系,打造全省数字产业新兴增长极、长三角数字治理示范高地。

东台建成全省首家功率半导体产业研究院,全市20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星级上云企业,5G制造企业、智能整机龙头企业发展近百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超300亿元。东台将向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聚焦发力,加速布局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产业,大力引育数字文创、数字农旅、智慧康养等新兴业态。

射阳县更大力度推进绿色转型,坚持“产业数字化+绿色低碳化”双向赋能,联合中能研、国网能源研究院、远景能源等智库单位和领军企业,全力推进射阳港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区建设。

盐南高新区围绕大数据、机器人、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盐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尚德说:“我们将与中科院、北京大学、省产研院、南京软件谷等加强合作,建设大数据产业联盟,积极承接前沿技术应用场景测试,加快九州量子等签约落户项目投产运营,抢占数字经济未来制高点。”

全速前进,“数字盐城”大有可为

电子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是盐城的优势所在。盐城深耕优势领域,聚焦光伏组件、光电显示、印制电路板、精密结构件等领域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链由上游配套为主向终端产品及应用跃升;依托盐城汽车产业基础,抢抓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建设契机,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推广应用,培育一批车联网平台型企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车联网产业链。

盐城还加快推进千兆光纤、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盐城超算中心,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等平台。现已建成一批数字产品制造业专业园区载体,累计建设5G基站8742座,千兆光纤网覆盖率达到100%,为赢得未来打下基础。

“锻长板”的同时必须“补短板”。盐城数字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城市、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去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仅占全省3.2%、0.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足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这些既是差距,也是发展空间和潜力所在。”徐缨表示,要树立好全市“一盘棋”思想,结合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现有企业项目情况,既做好长远规划,又细化年度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务实高效推进,不断寻求突破。

答好数字经济这道“必答题”,盐城正乘“数”而上。

8月28日 紫牛新闻

盐城射阳:23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比宣讲拼劲头晒成果

一场“擂台赛”,能带来什么?

这几天,盐城射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长说”演讲比赛,成了当地的热门话题。

23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轮流上“擂台”,展示资源整合、项目打造、活动开展的“真招”,亮出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高招”,赛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招”。

站长,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体力量。作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射阳以“站长”间的互动、互促,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掀起文明实践新风尚。

谁更好,来比比晒晒

“三区社区组织以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为主的乡村贤人,以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为主的身边好人,以创业典型为主的致富能人,成立‘三人同行’小分队,将新思想、新政策、新科技送到田间地头、送进村民家门,用乡音乡情把‘大道理’讲出‘百姓味’。”

“‘我们的节日’是村里群众呼声最高的保留节目,‘好婆媳·好妯娌·好邻里互夸会’‘暮年老人集体生日会’……让罾塘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沙港村定期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发动村民围绕遵纪守法、人居环境、孝老爱亲、德善公益等方面,民主商定星级文明户创评标准。现在大家不比谁家有钱,只比谁家更和睦、谁做的好事多。”

……

“全县238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各有各的‘亮点’,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既是站长,更是文明实践带头行动的‘践行者’,责任意识强不强、发展思路清不清、推进措施实不实、服务效果好不好,台上立马见真章。”作为大赛的评委之一,射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田丽感受颇深,“这是一次实打实的‘高手过招’,站长们不仅要务实创新地干,还要善于总结提炼,更要能‘说得好听’拿高分。”

第四片区“站长说”比赛

全县分为5个赛区,初、复赛以文稿结合PPT形式进行,经过激烈比拼,15名站长脱颖而出,其中前10名还将以“村民访谈、打快板、情景剧”等各具特色的方式展示风采。

“比赛前,有一些年纪大的站长有‘普通话不溜’的顾虑,比赛中才发现,关键还是看内容实在不实在,‘射阳普通话’同样赢得了很多掌声。”兴桥镇宣传委员王静说,一场“擂台赛”,让大家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有了更深刻认识。

近年来,射阳按照“试点先行、全域推开”的思路,高质量实现中心(所、站、点)建设县域全覆盖,打造了“有爱射阳”文明观察团、“蓝纸鹤”未成年人志愿服务等一批接地气、冒热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

说得好,更要干得好

文明之花各有芬芳,能在“强中手”中拔得头筹,凭的绝不仅仅是“说得好听”。干得漂亮,才能赢得认可。

悠悠射阳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沙港人。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临河而建,集中居住点的村民出门就能看到。新思想、新政策、农业技术、生活常识……村民关心的事,这里经常讲。今年以来,群众代表在“吐槽大会”上提的30多件“烦心事”,也在这里被解决。

“志愿服务要跟着群众需求走,而群众最关心的始终是增收。”回应老百姓对丰收的渴望,千秋镇沙港村党总支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王寅费尽心思,牵头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通“阳河湾”农副产品贸易及微电商。实践站的电商直播间里,志愿者为村民生产的大米、酱油、黄酒等50多种农副产品倾情“代言”,每年有500万元的“阳河湾”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阳河湾”电商直播间

从重点帮扶对象到圈内有名的“能手”,李秀虹的“丰收”可观可感。

8月4日,骄阳似火,李秀虹在家里熟练地踩着缝纫机。2分钟、3片物料、3圈走线,一个快递包裹袋就“拼接”好了。“这个包裹袋做一个得8毛钱,我最多的一天做了300个,是60个人的团队中记录最高的。”李秀虹和女儿相依为命,自从去年接到了村里介绍的这份工作,她的生活便不再一样。“我的乡村我守护”志愿活动中,也总能看到她和孩子的身影。

沿着329省道向西,过了射阳大米产业园约莫两三分钟车程,就到烈士村了。看梨果挂满枝头,顺着雅致的民居往里走,便能看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傍晚时分,韩雪不时催促着“赖”在活动室不愿离去的儿子。“我在县里上班,儿子来这里跟爷爷奶奶过暑假,原本还担心他的学习生活,没想到这里不但有志愿者陪读,少儿活动更是精彩纷呈。”

送走参加“艺术彩泥”活动的孩子,红精灵志愿服务队的李章平和友人开始整理桌椅,“自从去年加入服务队,我已经参加了十多场活动,身边有6个朋友在我的带动下,也穿上了红马甲。”

余晖中,门口文化广场上的人开始多起来。荷花池畔的凉亭里,支起了三四桌棋盘;文艺青年蒋为福打开音响,带领大家跳起他自己编排的“幸福生活舞起来”;不远处,老党员陈德国正在给淮剧迷们讲新风。家门口的文化盛宴,给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赛实力,也争当标杆

带来的是好经验,带走的是新思路。一场“擂台赛”,赛出了各村的文明“实力”,也赛出了新的进步空间。

“我们不仅要和同时代的人‘打擂台’,还要和过去‘比成绩’,前面的人干得好,我们能不能干得更好?”射阳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亚东是年轻的新站长,展现新作为的思考,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社区里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近一半,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我们近期正在研发一款App,功能包括地方资讯、户政治安、生活服务等。”

在家一按专用按钮,网格长立马就能收到“信号”,这样的全天候悉心守护,烈士村的独居老人很快就能乐享。“我们和移动公司开展战略合作,致力打造一个智慧社区,让居民生活更安全、更便利。”烈士村党总支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万亚洲介绍说,一方面村里主要道路的监控摄像头将增设人脸识别功能;另一方面在助力乡村治理上,对不可调解的矛盾纠纷实行“线上”开庭,真正实现矛盾不出村,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科技助农理论知识宣讲

甲侯村梨果种植历史悠久,如何做好“富民文章”,村党总支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李楠受大赛中“他山之路”的启发,萌生了打造“‘梨树下的文明实践’科技助农志愿服务项目”的想法,把科技科普、理论宣讲、教育文化、邻里互助服务送到种植户身边,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生产生活深度交融。同时,酝酿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叫响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这次大赛,大家都亮出了看家招数,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同时,这也是一次基层文明实践相互取长补短、对标提升的重要探索。”射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磊表示,将以解决群众需求为导向,继续推出一批接地气、冒热气的文明实践项目,推动文明实践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让广大群众共享文明实践成果,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往实里做往深里走。

8月27日 中国江苏网

江苏盐城:为高质量发展铺就生态底色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在美丽的初秋时节,来自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相聚“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共话生态文明新时代、共谋绿色发展新未来。这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场学术盛宴,对于促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聚四海之智,借八方之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上,众多行业“大咖”带来精彩纷呈的主旨演讲和激情碰撞的主题研讨,分享丰富的案例,阐释前瞻的理念。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将认真吸收创新理论,加强成果转化运用,努力让更多的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让更多的实践创新转化为制度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江苏贡献更多的盐城智慧和盐城力量。

绿色之约

不负青山不负人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面临严峻挑战,人类正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世界的聚光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分量很重、引人深思。”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夏光在演讲中率先亮出明晰的观点。他认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主题,必须运用强大的国家力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保障。”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毕军的主旨演讲观点鲜明,并通过非现场监督、智能环境治理实验等创新案例,对江苏省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给予肯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会场内外,与会人员所见、所听、所谈的观点中,这些绿色“金句”被频频提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地球家园的世界情怀,向我们展示了生态正义的中国境界。”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执行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岩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经济发展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观、满足人民优美环境需要的生态政绩观、构建合作共赢生态治理机制的正确义利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生态正义的崇高政治站位。

笃行致远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绿色发展,究其实质,是要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前提和基础上,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和谐、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须创新居首。”中国社科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教授黄承梁认为,不创新就不能实现生态技术的重大突破;不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就无法实现战略性突破,就无法使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经济性、成长性和未来性。以实质创新、应用、推广一批绿色核心技术为突破口,才能够发展新技术、转化新产业、培育新动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地位持续上升,国家‘1+N’的生态补偿格局已经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正围绕体系建设、纵横推进、要素覆盖等方面不断完善,系统、多样、精细、科学综合生态补偿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在专题研讨中,生态环境部规划院研究员葛察忠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生态补偿制度是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各相关方利益关系的经济政策。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江苏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江苏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肩负着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重大政治责任,如何在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有效服务经济稳定增长,是江苏最需要破解的难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伟京结合我省实践案例作专题报告,他认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系统的根本遵循,结合江苏实际,适应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理念实现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指导监督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并重转变。

未来可期

打造生态文明实践典范

初秋的盐城,碧空万里,秋高气爽。

研讨会期间,与会嘉宾参观了荷兰花海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天的荷兰花海风情绰约、游人如织,夜色中的荷兰花海流光溢彩、绚丽成诗,沉浸式演出《如果爱》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绿意盎然,一群群麋鹿或悠闲觅食、或水中纳凉,在游客眼前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绿色生态画卷。

“十多年前来盐城,就对这里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次来,感觉盐城的变化真的太大了。”群众杂志社总编办主任丁和平感慨,盐城近年来在交通、生态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次参加研讨会也充分领略到大丰区的丰姿。

在不久前召开的盐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上,鲜明提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将其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破题之钥”,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值此之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召开,充分展示出盐城这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城的独特魅力。

“沿海地区是江苏发展的最大增量空间。‘国际湿地、沿海绿城’新城市定位,高度凝练盐城特色特质,将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内涵、注入新动能。”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夏锦文高度评价盐城在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上勇毅笃行,“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盐城蓄积已久的‘好生态’优势迎来释放迸发机遇,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恰逢其时、前景可期。”

研讨会上,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大丰实践调研基地揭牌。“作为盐城的副中心,大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呵护好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主题研讨会上,大丰区委书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大丰实践调研基地主任李志军简要介绍了大丰的基本情况,并从积极探索实践,大丰成为盐城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和用好实践启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两个方面阐述了大丰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

“大丰将保持战略定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海上风力发电源源不断将海风变为绿电,积极赋能盐城绿色发展。把好生态变为富民的‘聚宝盆’,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李志军表示,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大丰将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打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实践典范。

8月27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以《产业聚成链 项目加速建阜宁优势“雁阵集群”蓄势崛起》为题报道了阜宁县“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 产业大招商”工作。

8月22日,阜宁中材叶片测试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技术工程师正紧张忙碌地对测试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中材科技(阜宁)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供应基地,新测试中心建成后可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今年以来,阜宁县扎实开展“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1—7月全县新签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56个、39个,其中5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3个;列盐城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3.2%……全县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持续巩固,“进”的动能不断增强,“好”的态势逐步显现。

“链式”招商,主导产业谋突破

聚焦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纤维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阜宁县围绕晶硅光伏、风电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3条地标性产业链,石油机械、粮油果蔬加工2条优势产业链,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慧家纺3条潜力产业链,以壮大“链主”、强化招商、优化布局为抓手,深入推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打造具有优势的“雁阵集群”。

围绕这8条产业链,阜宁组织120名专职招商人员分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紧盯产业链紧缺和薄弱环节及央企、国企、行业头部企业,深入园区、街区、厂区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疫情期间,积极开展各类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活动,保证招商不断线。今年阜宁5·18经贸洽谈会期间,全县集中签约产业投资项目25个,计划投资额130.4亿元,项目涵盖新能源、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

阜宁建立产业链培育工作专班,紧盯可招引的“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和配套企业,突破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产业发展新动力澎湃。

项目为王,建设加速谋发展

今年以来,阜宁县奏响“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最强音,全力全速推进项目建设,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新成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江苏精镁智创镁合金轮毂项目是阜宁今年新招引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达51.8亿元。作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为一体的高端镁合金轮毂和精密结构件的专业化公司,江苏精镁智创制造有限公司为全球通讯设备厂房、手机终端、航天工业制造厂商提供精密金属产品。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0万只锻压镁合金轮毂及500万只紧密结构件生产能力。

作为阜宁重点建设的光伏产业项目之一,淮宁异质结二期项目6月初开工,目前已经完成结构封顶。“淮宁新能源专注于异质结高效太阳能电池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太阳能板、城市公共交通、通讯设备等领域。二期项目目标是建成2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加1.5GW电池组件,预计年底就可实现电池片下线投产,让我们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江苏淮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凡信心十足地说。

随着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阜宁产业链的实体根基不断夯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精准服务,助企纾困谋实效

“这是帮扶企业征求意见表,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都可以填。”日前,在江苏高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阜宁县工信局局长陆志功走进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近期生产状况和遇到的问题。

8月份以来,阜宁专门制定“企业大走访”活动工作方案,建立县处级领导走访服务全县重点骨干企业,县各部门(单位)科级干部走访服务重点规模企业,各镇区(街道、社区)组织科级干部兜底走访服务辖区内其他企业的三级走访机制。

赛得利集团总裁张文涛对阜宁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自赛得利项目落户阜宁以来,我们深刻体会到‘阜’好办、‘宁’放心营商名片和亲商温度。政府工作人员真正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即知即办、立说立行,为赛得利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截至目前,阜宁已兑现2021年工业奖补资金8860万元,累计走访企业3201人次,收集办理问题245件,已办结240件。

8月26日 人民网 青年说栏目

科技强农|“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楼里的这句标语,默默影响着一位在此从事水稻育种技术研究的年轻人,他叫王克剑。

1983年出生的王克剑已是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基因组编辑及无融合生殖”团队的首席科学家。王克剑和他的团队使杂交水稻的自留种从不可能变成理论可能,从0到1攻克了世界级“种子难题”。他也因此获得了2020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第一次授予农业领域的青年科学家。

站在人民网《青年说》栏目舞台上,王克剑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如果说袁隆平的愿望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那我的愿望是借袁隆平先生的成果再进一步,让杂交稻的制种变得更加简单。”

王克剑1983年出生于江苏盐城,跟很多农村的孩子一样,稻田是他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我是否还要再过一遍父辈们的生活?”王克剑曾经的梦想就是走出农村,过上远离泥土的生活。然而似乎是命运故意安排,高考后,王克剑被扬州大学农学专业录取,与热门的金融、计算机等专业擦肩而过。

大学期间的一次实习经历,让王克剑了解到遗传学研究的妙趣,同时也认识到我国农业相较于发达国家仍非常落后,有很多问题需要年轻人去研究、去解决。一股蛰伏已久的热情就这样被唤醒了。“我开始憧憬着在农业领域踏出自己的足迹,即便回到田间,也可以做出我的贡献,找到我的价值。”

此后,经过不懈努力,王克剑顺利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完成了硕博连读后,他留院工作,主要开展水稻生殖发育的研究,为之后的无融合生殖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地基。

2013年,王克剑放弃出国机会,加入到中国水稻研究所,也就是在这里,杂交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种子梦也逐渐“生根发芽”。

王克剑在田间走访调研中,留意到因“制种难”而导致“种子贵”的现象,即杂交品种虽然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诸多优势,但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优势无法遗传,种植后无法将其后代留种用作下一年使用。若想种植高产量的杂交稻,每年都得花上一笔不菲的成本购买新种子。常规稻种只需三四元一斤,而杂交稻种的单价通常要三四十元一斤,好的甚至要一百多元一斤。

从育种家和种子企业的角度来看,因为制种的过程极为繁琐复杂,每年在制种工作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始终都是不小的成本,一旦遇到不利的天气,甚至会导致杂交制种失败,给种子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实现杂交稻优势的稳定遗传,解决制种难题的想法深深烙在了我心里。”

当时,并非无人关注到这个难题,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都曾经设立专门的国际攻关项目,这个方向一度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然而相关研究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个研究方向也由热变冷。

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农业重大需求。王克剑决定利用自己多年在遗传领域的研究积累,带领团队探索通过克隆种子实现杂交稻的稳定育种。

“科研探索就像走钢丝,常常要面对实验失败、经费花完等艰难时刻。”王克剑说,对于刚成立的团队而言,开展该冷门方向研究就意味着极高的失败风险,所幸的是,这个项目得到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所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各项保障和支持。

科研中,王克剑和他团队的成员经常两点一线奔波于稻田和实验室,两头交替进行实验。尽管理论设计得很完美,但最后的实验结果总是与预期不一样。实验室里完美无缺的测试数据一到田间实验总又会出现各种问题,一切只好推倒重来……

“无数次看着希望出现继而又跌进谷底,反复失败,反复总结,再反复试验之后,我们最终在杂交稻中,找到了跟遗传信息交流相关的4个关键基因。这4个基因同时失活以后,在它的后代中就可以获得无性繁殖的克隆种子,这些种子的性状和上一代杂交稻是一模一样的。”一块“硬骨头”就这样被“啃”下了。

2019年,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以封面故事发表的一篇成果宣告了王克剑带领的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无融合生殖体系。中国科学家成功获得了杂交水稻克隆种子,它标志着杂交稻无融合生殖技术从0到1的关键突破终于实现。这个成果一旦成熟将大幅降低杂交稻育种的成本,同时也让今后种植杂交稻的农民自留种子成为可能。

“袁隆平院士为此专门致电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研究成果,袁先生说‘这项工作证明了杂交稻进行无融合生殖的可行性,是无融合生殖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同时,袁先生还鼓励我们‘再接再厉,早日将该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当王克剑回忆这件事时,他激动异常。他说,袁老的来电给大家增添了一份温暖动力,促使团队把这项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

“尽管现在已经取得了突破,但是从杂交稻种子克隆成功,到投入生产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前方可能依旧困难重重,但只要有种子,就会有希望。”王克剑说。

8月26日 中国新闻网

江苏盐城:60多年老影院再归来 唱响时代新声

中新网盐城8月26日电(顾名筛)25日晚,江苏盐城市区建军路上,落成于1956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名的盐城电影院内灯光璀璨,丝竹悠扬。“昆曲王子”张军携“水磨新调——新昆曲跨界音乐会”在这里上演,让沉寂已久的老影院唱响时代新声。

盐城电影院建于1956年,曾是盐城建军路上的重要地标,承载着一代代盐城人的岁月记忆。

近年来,盐城亭湖区致力找回城市记忆、提升城市魅力,从建军路先行“破题”,深度挖掘、系统梳理盐城历史文脉,建成开放“回想”盐城文化展示馆,打造“城市阳台”、瓢城绿廊等城市更新示范项目,竹林大饭店获得“长三角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第一名,建军路商业集聚区获评江苏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

盐城电影院也华丽转身,以“1956星剧场”的妆容重新回归。据了解,这幢建筑的外观未作任何改变,门楼的样式、云纹的图案,以及水刷石、水洗石等传统建筑工艺的应用,都完整复刻了1956年开业时的设计。特别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盐城电影院”五个大字,醒目地展示在门楼上。

改造后的“1956星剧场”是一个以剧场为主要功能的,兼具人文书店、文创美学、艺术展览、咖啡茶饮空间的复合型城市文化会客厅。盐城市亭湖区委书记、区长盛艳表示,将借助这个平台,加强与文艺界人士的沟通交流,引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在亭湖首发、首演、首播,打造盐城文化新名片。

作为盐城电影院的回归首作,“昆曲王子”张军带来“水磨新调——新昆曲跨界音乐会”,受到市民热捧。笛箫伴着小提琴,昆曲混搭摇滚,再以现代的光影艺术,张军用新颖的方式演绎了《牡丹亭》的经典段落。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上张军与同门师弟、淮剧演员王俊杰,联袂打造了一曲融合昆曲与淮剧的《声声慢》,悠远绵长的曲调诉说着历史,也诉说着传统戏曲融合发展的新未来。张军认为,将古老的戏曲带到新剧场的舞台上,进行一些碰撞、实验和“化学反应”,显得非常有意义。

今年是中国小剧场戏剧发展40周年,“小中见大”的小剧场模式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让观众收获沉浸式观赏体验。活动现场,“盐风海韵”2022盐城市小剧场剧目展演季演出安排正式发布。从8月下旬至11月,话剧、舞剧、音乐剧、儿童剧、淮剧、杂技剧、综艺等50余场高水平演出将在盐城全市12个小剧场轮番上演,掀起文化新风潮。

盐城建军路商业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创作是小剧场具备强大生命力的“源头活水”。除了打造精品演出空间,升级后的“1956星剧场”还将构建以演带教、以教促演为导向的演艺教联动发展模式,传承传统戏曲、培育艺术人才。

活动当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盐城人才培育基地”揭牌。未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和盐城有关部门将共同致力于戏曲人才培养,促进戏曲艺术长远发展。

编辑:促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