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市场监管局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2022-08-15 11:21 我言新闻

近年来,阜宁县市场监管局在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中,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突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打牢创建工作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开展常态化食品安全抽检。监督抽检覆盖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大型以上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等业态,抽检量达6.5批次/千人,不合格食品一律立案查处,并将抽检和处罚结果信息在政府网站对社会公布。建成41个农贸市场快检室,同步建立一支快检员队伍,覆盖全县所有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每天农产品快检量达700批次。开展“你点我检”活动,每周二对一个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农产品快检,全年覆盖所有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并接受群众点检,逢点必检。

强化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通过“手机食安员”App软件对全县所有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员、质量管理员等主要人员进行食品安全考试,覆盖率和合格率每年在全市率先达到100%。打造“市场监管风险智控”智慧监管新模式,投入230万元建设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将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中型、大型、特大型餐饮、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410家餐饮单位纳入监管。通过《江苏省食品生产监督检查系统》,每年对食品生产企业检查覆盖率和发现问题整改率均达100%。

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在餐饮行业,建成80家“放心餐厅”和42家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食堂)”全面加强网络餐饮经营监管,督促2家平台对1000余户网络餐饮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相关要求,对日常抽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交办给平台督促整改。在保健食品行业,印发《阜宁县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印发整治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涉诈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重点整治非法生产经营、欺诈及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行为,加大违法违规会销行为查处力度,整治以来已经取缔以会议营销、健康讲座等模式,欺骗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销售活动30场次,立案查处案件10起,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在“阜宁市场监管局”公众号定期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醒。在食盐流通领域,重点检查了食盐批发企业1家、食盐零售企业280家,进工厂、校园、超市等宣传15场次。在进口冷链领域,持续深入开展冷链食品风险排查工作,严查“三证一码”,严格落实“六专”管理。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涉外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的通知》,推动阜城街道和开发区设立了集中隔离点对8家食品生产企业高风险岗位人员15人落实了闭环管理,实现了隔离点和工作地之间“两点一线”的闭环转运。卫健委每周对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人员、环境、货物等开展核酸检测,确保安全无风险。

抓牢重要部位食品安全治理。校园食品安全方面,念好“早,陪,赛”三字诀,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以“早”为本,夯实食品安全根基。在盐城市率先建设“透明厨房”全县所有学校、幼儿园食堂100%接入“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创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机制,通过学校公用经费和配餐公司购买的方式,为学生、教职工购买食品安全责任险。大宗食材采购,坚持公开招标、可溯源,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到蔬菜生产基地,粮油生产企业招标采购,保证所购食材新鲜质优价廉。全面“陪”餐,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全面落实食堂陪餐制度,各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带头陪餐,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各学校、幼儿园行政领导、食堂管理员和教师代表与学生同餐。“赛”出营养,提升食品安全质量。营养师负责把关审核学校食谱,确保食材搭配营养。组织开展学校食堂管理学观摩评比,促进学校食堂管理提档升级。组织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相关负责人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所有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开展“守查保”专项行动。紧盯农村食品、农村集体聚餐、校园及周边食品、网络食品等重点领域全面排查隐患,同时突出重要节日时段和重点品种,对投诉举报量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重点检查,自开展专项整治以来,出动执法人员8500余人次,检查各类业态4164家次,排查发现问题12492个,已全部督促整改。

应急处置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了《阜宁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2020年开展了以学校学生食物中毒为事件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活动。出台了舆情处置管理办法,加强舆情监测、处置工作,定期在“阜宁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费提示。同时,通过部门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形式对外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出台《阜宁县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设立投诉举报专项奖励基金,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明确专人负责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的受理、调查和答复,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介入处理,投诉举报按期处理率、群众反馈满意度均达10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