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第6场——县农业农村局专场

2022-08-11 16:15 来源: 字号: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立秋刚过,农谚讲,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当前全县各镇(街道、区)正在有序推进秋粮作物田间管理,全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在此,借助今天的机会,我简要介绍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粮食总产稳定在14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2年净增近1.5万元,圆满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全县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以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为方向,以推进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发展为重点,我县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中国虾稻米之乡、中国河蟹之乡、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21年度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进位第一等次。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化。

依托“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2个中国驰名商标,持续打造优质稻米、特色水产2个超10亿元产业,形成东部特色果蔬、中部优质稻米、西部特色水产“三大特色农业板块”。一是粮食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202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46.47万亩,夏粮喜获丰收,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目标,颜单镇获评江苏“味稻小镇”,建湖虾稻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二是畜禽生态养殖水平持续提高,全县规模猪场51家,2022年上半年生猪存栏5.8万头、出栏5.97万头,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90%以上。三是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3.5万亩,大规格河蟹微孔增氧养殖面积近10万亩,九龙口冲浪鱼建成全国最大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建湖青虾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四是农产品质量品牌“双提升”,全县现有绿色食品55个、有机食品4个、地标1个,九龙口荷藕基地被认定为江苏省绿色优质水生蔬菜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2.81%。

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

一是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现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8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35家。二是打造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入园企业16家,2021年园区年产值达44.6亿元,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三是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今年招引了13个超千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其中超亿元项目1个。四是推进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先后打造了“十大农业园区”“三园六区一场”“一镇一园区”等,拥有现代农(渔)业园区12个,建成面积13.2万亩。

三、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生产体系现代化。

一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高标准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新建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0家,益农信息社全覆盖,我县被评为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县。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举办“农民丰收节”农产品展销直播活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25亿元。二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全县特色农机化水平达64.5%,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8.5%,建成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和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三是重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小田变大田,我县被列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全县上图入库面积达79.54万亩,列全市第一。

四、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经营体系现代化。

一是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全县家庭农场达73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6家。二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04家,培植县级以上示范社73家,其中:国家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8家,2021年被列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三是推行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所有涉改村(居)均已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8.6万户、59.2万人。

五、实施富民强村行动,加快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坚持精准扶贫脱贫,扎实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工作,2020年底全县12602户25511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56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强村富民帮促行动,将12个收入低于30万元的村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全力推进富民增收,积极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农民创业小额信贷政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四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增收与减负并举、“输血”与“造血”结合,拓展增收渠道,全县222个涉农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25万元以上,恒济镇苗庄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五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人居环境“四治理、四提升”为重点,持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废弃物整治,畜禽污染治理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化肥使用总量年削减1%以上,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

虽然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打造了一批农业品牌,培植了一些典型亮点,但对照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比如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区域品牌影响力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把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先手棋”,突出强农业、抓农村、富农民,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建湖样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全力培育特色水产、优质稻米、绿色果蔬等主导产业,以九龙口大闸蟹、建湖大米为县域特色产业品牌,持续加大“遇建湖鲜”区域公用品牌推介力度,切实提高建湖农产品知名度。聚焦500强龙头企业和长三角重点区域,大力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以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载体,着力打造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持之以恒推进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突出抓好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改善为重点,打造人居环境“升级版”。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打造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三是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一方面,做大村集体经济“盘子”。积极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努力盘活壮大村级“三资”,全面推广村集体领办新型农场模式,发展形成有长期稳定收益的致富产业,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鼓足农民“钱袋子”。坚持以培训促技能、以技能促创业、以创业促增收,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

主持人

下面开始提问。

扬子晚报记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请问近年来建湖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务实举措?

答: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十八大以来,我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聚焦重点发力,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决守牢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定保持在14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保持在14亿斤以上。我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与国内种业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县内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年平均生产种子1000万斤以上。

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全力稳定粮食面积。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努力保障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落实。

2018年至2020年全县累计发放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2亿元、发放稻谷补贴资金1.3亿元;2021年发放“三项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资金1.4亿元;2022年已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含第二批)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合计1亿元。

近三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877.7万元,补贴农机具3197台;整合资金1851.2万元,统一采购小麦、水稻病虫害防治药剂120.9吨,共覆盖防治面积213.1万亩次。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我县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农机装备,努力实施“藏粮于地”。小田变大田,大田变粮田,2015年,我县被省确定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截止目前,我县累计建成并入库达标高标准农田面积79.5万亩,占全县耕地比重78.5%,居全市首位。

深入推进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农机装备增量提质,粮食生产装备力量进一步提高。全县拥有80马力以上拖拉机1520台、乘坐式插秧机661台、联合收割机1639台、粮食烘干机543台,农机总动力达70.1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8.5%。推进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创建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园区)1个,建成“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和“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水平。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为抓手,大力推广绿色先进生产技术,推动粮食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藏粮于技”。近年来,我县通过“资金补助、物资扶持、技术服务”等方式,积极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发展,现有规模化防治服务组织10多家,病虫防治服务能力在10万亩以上。大力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采取全程承包、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治服务,截止目前,全县拥有植保无人机410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425台,2021年全县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4.1%,超过全省统防统治覆盖率60%的指标。

现代快报记者:建湖是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请问在建湖在推进品牌强农发展战略进程中,有哪些特色亮点和具体举措?

答: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展农业集群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布局产业结构,全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全县已形成优质粮食、设施果蔬、花卉苗木、特色畜禽、水产水生作物五大主导特色产业,全县设施农(渔)业面积达22.2万亩、稻田(藕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1.35万亩,优质稻米、特色水产2个特色产业产值超10亿元。建强产业龙头,培植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35家。加快农业园区等级创建,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湖现代渔业产业园、上冈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4A级园区。我县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虾稻米之乡。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建成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2万亩、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1个,面积达28.1万亩,拥有“两品一标”数量60个,其中绿色食品55个、有机食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2.4%(截止2021年底),荣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农业品牌建设走在盐城乃至苏北前列,先后打造“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2个中国驰名商标,“建湖虾稻米”“九龙口冲浪鱼”“建湖草鸡”“建湖三伏酱油”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湖青虾被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三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2020年9月在上海专场推介会上正式发布“遇建湖鲜”区域公用品牌,统筹协调,搭建发展平台,组建“遇建湖鲜”优质农产品产业联盟,注册建湖县优质农产品产业协会,改建建湖县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开展共建创牌活动,推行“遇建湖鲜产业联盟+九龙口大闸蟹公用品牌+主导产品”营销模式,通过高铁冠名宣传、品牌形象代言、专场推介、参加展会等活动,使“遇建湖鲜”与“九龙口大闸蟹”互为依托,共建共荣,2021年9月成功举办盐城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遇建湖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广活动,被央视及人民网、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连续报道,引起热烈反响,进一步叫响“九龙口大闸蟹”为主要代表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建湖日报记者: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十四五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请问建湖县在拓宽村级增收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县围绕强村富民目标,以增强造血功能为主线,以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强化内生动力,挖掘自身潜力,加大政策助力,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规模体量明显提升。2020年全县所有涉农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8万元,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摘帽。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资产16.6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58%。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8亿元,村平收入71.29万元,比“十二五”末增长41%,2021年所有涉农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25万元,95%以上的村达3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81个,涌现了一批集体经济强村,最高的沿河镇自强村达479.73万元。

发展模式日渐成熟。积极探索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涌现出发展新型农场、农旅融合、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一批新型农村集体发展典型。如颜单镇马路村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组织对全村所有集体塘口面积进行重新测量,共渗溢677.5亩,按1000元/亩发包计算,渗溢塘口每年可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67.7万元。另外,组织对到期的塘口全部进场交易,一次性收取5年承包金2115万元。高作镇季墩村挖掘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农旅融合之路,被认定为江苏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庄。2021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24.62万元,成功入选全省“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今年4月我局印发了《建湖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二种模式》,供镇村学习借鉴。

联结机制初显成效。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后半篇”文章,着力构建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联结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村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作社社员进行分红和二次分红,实施多重反哺,让农民成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如我县西南片区资源禀赋较好的镇村已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股份分红。2021年恒济镇东袁村每个集体成员分红1145元,沿河自强村每个集体成员分红600元,另外,为55岁以上的村民投保了一份保费为55元/人的意外伤害险。冈西镇徐王村2019年村集体领办成立合作社,结合农房改善集中流转土地3269亩种植稻麦两季(其中村集体自主经营1458亩),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2.99万元,入股农民每亩土地除800元租金和120元地力保护费外还获得分红80元。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共富成为建湖乡村发展一大亮点。2020年,全县低收入人口可支配收入均超6000元,实现整体脱贫。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15元,增幅9.9%,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下一步,我县将围绕集体经营性收入村村突破50万元的三年行动目标,坚持开放共享理念,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开展为农服务等,有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编辑:赵丽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