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看盐城第十五期

2022-07-11 20:35 来源: 字号:


7月8日 CCTV-13新闻

7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江苏盐城:激发城市活力‘夜经济’快步复苏”为题,报道盐都区渎上·老西门街区通过发放消费券、云上购物节等多种方式让城市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

为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的“渎上•老西门”街区通过多种方式,点亮了城市的夜经济。

夏日的夜晚,充满时尚气息的“渎上·老西门”街区成了盐城众多市民的热门打卡地。

盐城市市民 王玲:“带上孩子来品尝美食、欣赏夜色,可以说是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是我们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快步复苏的“夜经济”唤醒了城市烟火气。入夏以来,“渎上·老西门”街区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首轮电子消费券发放的基础上又加推40万元的消费券,目前已核销近20万元消费券,最大化提升消费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街区还迎合市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创新融合,精心培育和打造夜经济重要节点、特色项目,通过云上购物节、直播间探店等方式,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夜经济发展格局,让线下市场充满活力。


7月8日 现代快报网

14年不间断!盐城一青年累计献血10000多毫升

凡人善举传递着温暖的力量,盐城市响水县潘庄村四组青年周文杰就是这样的普通人。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盐城市中心血站响水采血点获悉,14年来,周文杰累计无偿献血10000多毫升。

周文杰初中毕业后,自费参加厨师培训,毕业后在响水县城一家饭店打工。2008年的冬天,他上班途经村里中心河边时,看到6岁的儿童在河边玩耍,不慎掉进了冰河里,危急时刻,他顾不上脱掉衣服就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救人。

孩子得救了,附近村民都夸周文杰是个见义勇为的好小伙。事后,周文杰常想,自己还能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帮到其他人呢?这一年,他参加了第一次无偿献血活动。“无偿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可以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抢救他人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打这以后,他坚持每年献血两次,每次400毫升。

从2008年到2022年,14年间,他共无偿献血10000多毫升。2019年3月的一次突发事件中,周文杰不仅自己撸袖献血,还主动成为志愿者,为其他献血者服务。之后他顾不上休息,又和同事将盒饭送往医院,帮助更多的伤者和家属。

“村民患重病、村上修路、架设路灯,开展捐款活动,他从来不落后,每次都会奉献爱心。他把琐碎的事堆成感动,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动,让更多脆弱的生命变得鲜活。”响水县采血点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10月,周文杰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20年12月,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7月7日 央广网

盐城:“40岁”老小区焕发平安新貌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万户新村小区始建于1983年,现有127幢住宅楼、1.3万人口,医院、学校一应俱全,是名符其实的“万户”小区。这个40岁“高龄”的小区由于其开放式的建筑特点和密集的人口流动,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治安乱点,居民群众都很苦恼。

2021年6月10日,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万户新村警务室投入运行,一年间,警务室以“万家灯火,全心守‘户’”为服务理念,不断延伸工作触角,成为治安管理、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小区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75%,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住在这里很踏实

78岁的邢爹爹家住万户新村一区32幢,老伴和女儿已去世,如今独居。虽然身体状态并不好,但邢爹爹依然见人就笑,积极乐观。

“我在这儿住了三十多年,现在小区也改建了,天天有警察在这转,很踏实。”邢爹爹说,刚搬到小区那会,常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小青年来回转悠,他总是把门多锁两道。现在,路上转的是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他可以放心地下楼活动。

“这个小区65岁以上老人占了总人口的23%,其中又有很大比例的独居老人。”万户新村警务室民警卢俊良介绍,针对此现状,警务室建立了独居老人信息库,在他们日常活动区域布设人脸识别探头,要是有老人连续三天没有被抓拍到外出活动,平台将发出预警,提示民警及时上门帮扶。

在万户新村警务室二楼,有一张以3D实景地图为底座的数字社区平台。卢俊良介绍,这个平台可以实时展现辖区治安状况和警力、社区力量部署情况,精准推动服务群众、安全监管等职责落地。“比如,17幢这里群众报警,我可以根据警情内容,联系就近的人先期处理。”

根据小区居民多、互相熟悉的情况,警务室还吸收物业保安、小区保安、场所保安、单位保安、网格员、老年人等成立“万家卫士”联盟,实行联勤、联动、联防,实现共居一处、共享平安的目的。

买菜路上就把事办了

刘女士是万户新村的居民,是群租房的房东,同时也是万户新村警务室的常客。

“房屋出租要备案,这个是规矩,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但我坚持报备还有一个原因是方便。”说到一年来的变化,刘女士很有感触。过去,租房报备要骑20分钟车到五星派出所,费时费力,有时候干脆就不报了。现在,刘女士在买菜路上路过万户新村警务室,分分钟就备案好了。

享受到红利的居民还有很多,而带来最大改变的是警务室一楼的“盐之e警”综合服务中心。

6月10日上午9时,居民吴先生来到“盐之e警”综合服务中心万户新村警务室窗口,在引导人员的带领下,5分钟之内便顺利完成了车辆违章扣分处理。“真没想到,这里可以办这么多业务,而且还这么快!”吴先生边说边笑。

这里除了人工服务窗口,还设置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群众如要补办身份证、出生户口申报、驾驶证到期换证、办护照等,不需要再到派出所,直接在警务室就能办妥。

“除了警务创新提供的便民服务,我们还提供‘村’里服务项目,群众通过警务室还可以联系到相关人员开锁、缝纫、编织和磨刀。”卢俊良说,由于万户新村是老小区,里面住着很多手艺人,警方作为桥梁既可以方便居民,又可以让老手艺人发挥和传承技艺。

矛盾都在“家门口”解决

“你是姐姐,有时候要多包容一下弟弟……”“作为男子汉,是家里的顶梁柱,怎么能任性……”5月30日下午,万户新村警务室专职调解员彭金生用4个小时的时间,调解了沙家姐弟因合伙经营闹了3年的矛盾。

“枫桥式派出所矛盾不上交,我们小区的矛盾也不能上交。”彭金生笑着说,万户新村虽然人口多,但大家共同居住几十年,很多都是熟人,这些矛盾里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打开心扉。

据介绍,除了日常调解,万户新村警务室还联合社区调解委员会将“公调对接”向社区、网格延伸,联系法院将“诉调对接”前移到警务室,联系法律专业人士,利用“网调对接”开展视频调解。

“我们坚持公心、真心、热心、耐心、细心的五心调解,矛盾纠纷出现反复的情况很少。”卢俊良介绍,一年来万户新村警务室累计调解120余人次。

为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增进居民间的联系,警务室还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尤其是广场说法、上门普法、情景反诈等互动宣传,丰富了小区居民的生活,又提高了防范意识,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见证了万户新村警务室从无到有,见证了万户新村小区一年巨变,我深受感动,期待它越来越好!”卢俊良说。


7月6日《人民日报》

7月6日,《人民日报》消费版聚焦供销合作社系统提升流通网络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乡村消费升级的做法和成效,其中图文报道东台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上海大型连锁生鲜超市的供应商。


7月5日《新华日报》头版

盐城启动新一轮农房改善五年专项行动

让“居者优其屋”成为幸福实景

“计划五年全市改善农房9万户以上,年内完成2万户!”近日,盐城市召开全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会议,对新一轮农房改善工作进行部署。近年来,盐城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系统推进,高质量、高标准抓好农房建设,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是全省新一轮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五年专项行动的第一年,盐城列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盐城市委书记徐缨表示,准确把握农房改善面临的“时”与“势”、“变”与“不变”,迅速行动、坚决落实,努力让“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在盐阜大地上成为最普通、最生动的现实图景。

共建共享,让农民住上好房子

放眼全省,盐城农房改善任务重、难度大,全市1980年及以前建设的农房约8.89万户,占全省总量的近五分之一。

把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头等大事来抓,盐城自2018年9月启动农房改善工作以来,已累计改善农民住房9.1万户,超额完成省定三年7.4万户的目标,新建新型农村社区331个,改造提升村庄689个,有55个村庄被命名为省特色田园乡村。

盐城的农房改善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拆不拆、搬不搬,群众说了算;怎么补、补多少,全部公示上墙;房屋建哪里、如何建,方案交给群众比选。

尊重农民生活习惯,盐城新型农村社区住房以两层为主,不建多层高层,提倡80至120平方米主力户型,并建有堆放农具的辅房,配以通透的院落。站在院内,村民依然能“端着碗”和邻居聊天。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时便预留了小菜地,保留乡土气息。

走进盐都区花吉新型农村社区,磨盘、石碾等老物件成为村中景观小品,令人眼前一亮。在农房改善过程中,盐城不破坏村庄原本的自然肌理,延续村庄与自然有机相融的空间关系,避免了“千村一面”。东台红庄村以雕塑艺术、农耕文化和水乡渔文化为个性亮点打造的新型农村社区散发着独特的田园魅力。

“空斗墙、旧瓦房,一门两窗、六十平方。”这句“顺口溜”,曾是盐城农房的真实写照。如今,在盐城的新型农村社区,小桥流水、黛瓦白墙、绿树成荫……风景美不胜收,社区还配套建设卫生室、文化礼堂、日间照料中心、快递驿站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靶向发力,多元改善居住条件

盐城农房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老旧,缺乏统一规划设计,村庄布局较分散,农村功能面貌较差。此次,盐城开展新一轮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五年专项行动,将聚焦全市农村危房、老旧农房、空关房等,通过原址翻建、加固改造和选址新建等多种方式,同步推进农村改善和村庄更新,计划五年改善农村住房9万户以上,确保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行政村集体土地上的危房消险解危,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1980年及以前建的且农户有意愿的农房改造改善。

“农房改善的首要任务是让农民群众住得安全,也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盐城市市长周斌说,加强农村既有房屋排查整治力度,不能仅仅满足于清人围挡等应急消险手段,必须采取工程性措施、台账式管理,整治完成一户、销号一户,要保证今年年底前所有的C、D级危房整治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带着感情温度做好低收入群体帮扶,强化对特别困难群众的托底保障。”

盐城将打通进城入镇购房、加固改造、原址翻建、选址新建等多种渠道,鼓励农民群众结合房屋质量、居住现状、自身经济条件等因素自主选择改善方式。

经过前期摸排,全市目前还有6万多农房空关或半空关,由于长期不住人,这些房子正逐步变成危房。“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探索空关房拆除退出长效机制,通过货币化结算等多种方式,引导长期空关或半空关农房农户自行拆除、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盐城市住建局村镇处处长徐爱文说。

久久为功,做好“后半篇文章”

“推动新一轮农房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是顺应群众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徐缨说,盐城的农房改善和乡村建设需要久久为功,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摒弃“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心理,持之以恒办好这件民生实事。

响水县最大力度做好“减法”,坚持把拆除空关房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逐村制定工作清单,分类施策、加快推进。把房屋解危作为优先任务,确保今年全县756户1980年以前建成的房屋全部治理到位,动态排查出的150户C、D级危房迅速拆除或修缮到位,列入年度计划的空关房将于11月底前拆除到位。阜宁县继续坚持以进城入镇为主导方向,实行“土地交易收益返、国有公司促销补、开发企业团购贴”叠加奖补办法,大幅提高进城入镇购房奖补标准,将新的购房补贴政策与原进城入镇政策叠加,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购房负担。

农民不仅要住得好,还要能致富。盐都紧扣“一村一业一特”定位,提升发展绿色果蔬、特色花卉、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做强精品民宿、果蔬采摘等农旅产业,打响盐都草莓、大纵湖大闸蟹等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产业社区一体化、农户就业精准化、农村三产融合化,让农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收入、有保障。

“农房改善,不能就房子谈房子。”当前盐城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这一轮农房改善中,盐城将以点带面、统揽全局,加快实现农民居住形态、农村发展质态的同步升级。


7月4日 中新网

江苏盐城今年已人工孵育40只丹顶鹤 数量再创新高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鸟类繁育中心4日消息,该中心今年已人工孵育40只丹顶鹤,孵育数量再创新高。

2022年3月19日,保护区内编号YC154(雄鹤)和编号N0321(雌鹤)的一对“鹤夫妇”顺利产下两枚鹤蛋。4月22日,两只小鹤相继破壳,自此掀起了2022年保护区丹顶鹤孵育高潮。

“2021年,保护区孵育了28只丹顶鹤,没想到今年数量再创新高。”保护区鸟类繁育中心副主任陈卫华介绍,每年3月至10月是丹顶鹤孵育的关键阶段,目前除了这40只小鹤,还有5只在孵育中,最后一枚鹤蛋产于6月9日,预计7月11日出壳。到了10月,所有小鹤都能翱翔天空。

1986年,保护区正式开启了人工孵育丹顶鹤的征程。30多年来,一代代驯鹤人接力使命,在湿地滩涂与鹤相伴。“以前丹顶鹤少,我们经验也不足,只能靠孵化机孵化,成功率不高。”陈卫华说,30多年来,从孵化机孵化到亲鸟孵育,保护区摸索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丹顶鹤人工饲养繁殖技术,丹顶鹤种群数也达到近200只。

近年来,保护区大力推行退养还滩、生态补水、污染控制等措施,让湿地生态系统得以保持原真性和完整性,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到这里栖息。

“我刚工作的时候,这里有300多种鸟类,现在增加到418种。”保护区科研人员赵永强说,他工作30年来,一直用望远镜和记录本为新成员做“户口登记”。最近,保护区又增加了AI鸟类识别、卫星追踪器等高科技观察手段,在提高监测精度的同时,还可减少对动物的干扰。


7月4日《新华日报》4版头条

5月以来盐城共调引市外水量35.18亿立方米

给620万亩水稻“解渴”

进入5月以来,农业大市盐城干旱少雨,全市出现中等程度气象干旱、局部重旱。620万亩刚播栽下地的秧苗,缺水之困如何破解,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农户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告急:大雨爽约,稻田张开干渴的“嘴”

“正常年份这时候不应该缺水。”阜宁县郭墅镇种粮大户周铁种了5000亩水稻,今年秧苗下田后,水的问题一直让他揪心。“过去六七年中,6月21日至24日都会有大雨,有时还是暴雨,雨来得最迟的一年是6月27日。今年虽然6月23日盐城也下了一场雨,但雨量只有20毫米,秧苗‘不解渴’。”

站在田埂上,看着已有手指高的秧苗,周铁说,小秧已长出三叶一心,到了施肥的时候,没水咋行?

这段时间,几乎每位种植户对天气都格外关注。建湖县顺达农机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袁加军告诉记者,盐城气象部门每三天就会推送一次天气情况到他们农机持证者的手机上。“很多次预报有雨,大家充满期待,但最后却是艳阳高照,有时就光打雷。”

在建湖县钟庄镇,拥有130台农机的袁加军不仅是农机大户,还是种植大户,这些年流转并承包了8000亩土地。今年,8000亩小麦获得大丰收,“比去年至少增收100万元。”

然而收获的喜悦很快被缺水的焦虑所替代,站在合作社附近一条10多米宽的河边,记者看到裸露的河床,河底只剩少量的水,找不到一根水草。“周边大小河道都像这样,西塘河的水又过不来。”袁加军一筹莫展。

在东台市黄海原种场,700亩的直播稻田已完全干涸,土地龟裂得如被放大的鳞片。原种场副场长石磊在干泥里拔出一根缝衣针大小的秧苗,无可奈何。这是一块盐碱地,含碱量4‰左右,过去有地下水灌溉,现在因响应政策,无法从地下掘淡水稀释盐碱。尽管今年的小麦也丰收了,但这一季的稻田如不及时降碱补插,很可能没有收成。

截至6月28日,盐城620万亩水稻已全部播栽结束,同比提速约1个百分点。秧苗下地,同样不能缺水。水,该从哪里来?

自救:购置设备,让秧苗喝足水挺直腰

“虽然农业种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有时还得‘看天吃饭’,特别是像这样的种收忙季,错过就会误了一季的收成。”每天和土地打交道,周铁说,春种秋收,土地与水的关系非常密切。就拿今年小麦来说,周铁算过,自己的5000亩地亩产900斤,这个收成放在今年不算好,与自己去年的收获持平。问题出在哪儿?就在土和水!

“阜宁土壤算是‘油泥地’,去年11月份种麦时,正逢连续阴雨,只好迟种,加上地烂,麦苗没出好。滨海、阜宁、响水又遇今年3、4月份干旱,‘油泥地’接不上水,所以不像射阳、大丰‘沙泥地’今年普遍高产。”眼下这5000亩地,周铁不能坐等下雨。

周铁自掏6万元,仅电缆就买了4万元,又向镇里借来抽水泵,找来几名工人,6月20日就开始翻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小河里有水了,再抽进稻田,加上23日一场雨助力,现在秧苗终于‘伸直了腰’。”

袁加军同样“等不起”。“6月8日,我就花10万元买了水泵翻水,到现在一直未停。”小河没水,袁加军便用水泵、管道将附近的西塘河水翻进小河,补进稻田。

跟着袁加军走进田野,路东的小河,河水丰沛充盈,河边水草肥美。“这就是翻水的效果。”记者想看水泵安在哪儿,袁加军说还要去一个地方。沟渠里翻进来的水由南至北缓缓流动,10分钟后来到“南华双泵排涝站”前,这座建于2010年的排涝站,沉重的闸门将西塘河水挡在南侧,村民吴文广说,只要把闸门抬起来,水就自然流进来,但他们得到村里的回复是“闸门吊不起来”。无奈的袁加军只得在南侧掘开几个大口,摆下10台水泵,通过10多米的水管将水翻进闸站北侧的河里。河畔,是他那几千亩干渴的稻田。

调水:外引内翻,缓解废黄河沿线旱情

放眼盐城,从6月5日开始,各大河、港、湖水位都出现明显下降。6月20日左右,许多河道水位达到这段时间的最低值。里下河地区新洋港盐城站、黄沙港建湖站、射阳河阜宁站水位6月20日达到最低水位,低于常水位0.4—0.7米。总渠灌区六垛南闸6月19日达到最低1.24米,低于常水位0.76米。废黄河灌区中山河闸6月20日达到最低2.02米,低于常水位0.78米。

为解禾苗之渴,“从5月9日开始,盐城就着手调水,首先调度沿海涵闸控制排水,6月8日至26日关闸保水。启用大套一站、北坍站、大套二站等补水泵站向总渠、废黄河灌区补水。同时,想方设法争取来水。省水利厅调度江都东闸、高港节制闸全力向里下河引水,根据用水计划向盐城废黄河、总渠灌区放足水量。”盐城市水利局副局长梁喜辉介绍。

“6月9日、14日,盐城市水利部门分别发布废黄河干旱蓝色和黄色预警。废黄河灌区正值水稻栽插用水高峰期,用水需求急剧上涨,用水形势严峻。”盐城市通榆河枢纽工程管理处办公室主任蒋为洲说。

5月9日、30日,通榆河枢纽开通两个泵站翻水。“前两年只需启动一个泵站。”蒋为洲坦言,这段时间,他们24小时值班,时刻盯着水位变化。“通过泵站,以通榆河水向废黄河补水。到现在还在翻水,以保证废黄河灌区滨海、响水两县2515平方公里用水需求。”

引水还要节水,通过错峰用水、错峰轮灌,盐城最大限度保证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为此,市水利部门还组织滨海、响水签订废黄河用水备忘录。

从5月1日至6月28日,盐城全市共调引市外水量35.18亿立方米,市内翻水量4.11亿立方米。值得欣慰的是,6月25日10时,废黄河中山河闸闸上水位已回升至2.54米,沿线旱情得以缓解。同日,废黄河干旱预警解除。


7月4日 荔枝网

国内唯一受邀 盐城向世界介绍滨海生态保护经验

6月27日至7月1日,联合国海洋大会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6月30日晚,盐城市作为国内唯一受邀的地方政府代表线上参加全球滨海论坛边会。

自今年1月10日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咨询会在盐城市召开以来,全球滨海论坛国际筹建工作组各成员积极推动论坛筹建工作。本次召开的全球滨海论坛边会,以“为人类和生物多样性加强滨海保护和修复——基于科学且多利益相关参与的全球滨海论坛”为主题,旨在向国际社会进一步宣介全球滨海论坛,广邀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等相关方关注、支持并参与论坛建立,同时为争取在今年11月于《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全球滨海论坛正式建立及设立秘书处做好国际舆论预热。

盐城市市长周斌简要介绍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他说:“中国·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黄海湿地生态修复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举办,成功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广泛凝聚国际共识,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盐城智慧。周斌表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将继续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实践NbS等创新理念,切实守护好黄海湿地,努力向全世界交出一份遗产保护的精彩答卷。期待与大家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全力推动全球滨海论坛秘书处、NbS亚洲中心落户盐城,着力构建起深化全球生态治理合作长效机制。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盐城发展,与我们共谋绿色转型发展之道,共筑开放科学治理之基,共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共同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会上,《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鸟盟、地方可持续发展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代表围绕边会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编辑:促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