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阜宁:稻田里捞起“共富虾” 田野上奏响“振兴曲”

2022-06-12 10:07 来源:阜宁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近日凌晨,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罗桥镇双联村稻虾种养基地里,灯光点点,村民们穿着防水裤,戴上手套,撑着鱼竿泛舟水上,熟练地将事先放置的虾笼从田间逐个捞起,一笼笼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被拉出水面。工人们将虾笼轻轻抖动几下,一个个张牙舞爪、个大肥美的小龙虾就滚落到盆中,随即被运送到岸边进行分拣、称重、打包。

“端午节前后是小龙虾的消费旺季,这几天把龙虾捕捞之后,田里就要赶紧排水插秧了。”双联村党总支书记、宏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林杰说,随着餐饮业的复苏,小龙虾的价格有所回升,再加上稻谷的市场行情看好,对今年的经济效益他十分乐观。发展稻虾共作,把易涝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在保证粮食生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并帮助农民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可谓“一地多得”。

收益账:一块田里产生两份收益

在双联村的稻虾示范基地,农田里水位较高,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大水塘。田中有不少人工投放的水草,龙虾便在其中栖息。在每框稻虾田里,都挖有一条虾沟,这条沟便是实现稻虾共作的奥秘所在。农闲时节,这里的稻虾田直接引入河水将水位抬高,整块田都成为小龙虾的地盘。春夏季开始插秧前,就排干稻田中央的水,喜湿不耐干的小龙虾会自动迁移到虾沟里去。水稻收割完后,再度抬高水位……如此周而复始,一块水田便能实现双份收益。

稻虾田的经济效益到底有多大呢?目前该村小龙虾亩产平均可达80公斤以上,而再加上每亩400公斤以上的水稻产量,每亩稻虾田综合纯收益可达3000多元。现在,罗桥稻虾共作模式已经从最初的一季稻一季虾发展到一季稻两季虾,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

生态账:绿色种养保证稻虾食品安全

农田里养虾,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不会在小龙虾体内产生残留,从而危害食品安全?事实上,稻虾共作并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反而可以倒逼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放弃使用化肥和农药。

在双联村240亩稻虾种养基地,村干部韩井明、高洪图自告奋勇担任龙虾养殖技术指导员,天天往基地跑,从饲料到水草种植全程监督指导。他们介绍说,基地日常投放的饵料是豆粕、菜籽饼,偶尔投放生石灰平衡酸碱度,投放虾苗前对水质进行消毒、杀菌,此外一般不会再使用其他化学物质了。实际上,小龙虾是一种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的生物,农户如果为了增加水稻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小龙虾大量死亡,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现在,罗桥镇的稻虾种养大户已经普遍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县镇相关部门还加大了监管力度,每年实施上百次抽检,通过颁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等形式,引导农户提高小龙虾品质,确保达到无公害标准。这样一来,不但小龙虾本身不受污染,稻米的品质也明显提高。

以往水稻收割后,水稻秸秆如何还田成了当地农民一道难题。而稻虾共作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废弃的秸秆在稻田里用水堆沤腐烂后成为小龙虾的优质饵料,生态又环保。“把小龙虾和污水联系起来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养殖的小龙虾都是用海陵河、苏北灌溉总渠里的活水,可以说是正宗的清水龙虾。”罗桥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夏永生拿起一只活虾说,野生龙虾一般个头偏小、头大腰细、颜色偏黑,而这里的稻田龙虾腹部都是白色的,体态匀称,漂亮得多。个大、壳青、体匀、钳小、鳃白、腹净、膏黄、肉质Q弹,凭借着这八大特点,稻田龙虾如今已初步获得市场认可。

产业账:易涝低产田变身高效稻虾田

“稻虾共作”给农民每亩土地带来3000多元的可观收入,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的渠道,走出了一条生态种养新路。这是双联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双联村稻虾基地,几年前还是易涝低产田。村“两委”抓住国土整理机遇,一边对易涝低产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一边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每亩租金从过去的每亩500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亩900元左右。

小龙虾产业不但让大户致富,也成了当地普通村民增收的新渠道。在罗桥镇,有9个村及1450个农户和稻虾种养基地项目签订了入股协议,入股农户每年保底分红9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保底增加5万元以上。很多农户把原本收益低的土地流转后,每年不但可以拿到土地租金和分红,还能在养殖基地打零工,整体收入比之前增加好几倍。

王彤 胡春禹 李金阳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