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倡导弘扬促进 家风建设、家庭和睦的进步者

2022-05-28 10:00 来源: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党员干部作风不仅体现在工作作风上,更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尤其是重要的家风。党员干部家风正,才能促进改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的家风淳,才能让党风政风清朗昂扬。“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做精神文件建设的倡导者,做弘扬家风建设的践行者,做家庭和睦幸福的进步者,做廉洁自律的模范者,做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带头奉献者。

家庭是人格养成的重要场所,家风是家庭精神风貌的体现。家教家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一个家庭世代传袭下来的精神积淀和人生修为,体现的是长辈对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的是子孙后代立身处事的准则。

党员干部家风,直接关系到干部政德的培养。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对个人品德养成起决定性作用。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门风,就算走上了领导岗位,也会是墙头草,根基不牢,难以为党和国家忠诚干事。同时,家庭是党员干部生活的重要环境,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如果家教不严、家风不正,家庭式、家族式腐败将不可避免。近些年中央、地方纪委查处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良好的家教门风的树立,在现代社会依然是培养党员干部政德的重要方面。

党员干部家风,直接影响着工作作风的好坏。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家教严、家风正,就可以将精力更好的用在工作岗位上,如果家教不严、家风不正,那么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必然漂浮不定;若家风败坏,则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必然骄横霸道,对人民疾苦诉求熟视无睹。

党员干部家庭家风,对党风政风社风影响更为巨大。一个社会的良好民风,需要以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引领;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古人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党员干部是社会的综合管理者,要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如果党员干部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家人干着借用公权牟取私利之事,那么党员干部还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自己的下属?正所谓“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更是贻害大众,“不仁而居高位,是播恶于众也”。如果上级党员干部为家谋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行下效,层层效仿,那么党风政风就会一片污浊昏暗。所以说,党员干部的家庭家风败坏,不仅会导致个人违法违纪、家庭不幸,更严重带坏社会风气,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国家的声誉。

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关键是处理好公私关系。涵养新时代家庭家风,党员干部要摆正公权与和私情、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做到廉洁修身、廉洁持家、廉法兴家,以过硬的家风锻造过硬的作风,以过硬的作风塑造清廉的党风政风。

加强党员干部的家庭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家风兼有的公私两方面属性。家庭的事,不仅仅影响着个人,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百年历史一再证明,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家风纯正,社会风气才能纯净。认为家庭家风只是个人私事和家庭私事,只要不影响到个人工作,就无需向组织汇报,这种观念是严重错误的,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损害,有时甚至很严重。例如党的十八大以前,个别党员干部的家属长期移居国外。自己只身在国内当官,成为“裸官”,有人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对组织汇报,而某些上级党员干部也认为这是下级的私事,不主动去掌握,到最后携款外逃者有之,受贿所得暗汇国外者有之,悄无声息办理绿卡移民者有之,这都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声誉,给人民的事业带来了严重伤害。事实表明,党员干部的家庭情况不是个人私事,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也不是家庭私事,而是影响着党和国家的事业的重大因素。

加强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公权公用。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用人民的全力服务人民,坚持公权公用、公心办公事,决不能和家庭的私事相混淆。在这一方面,无产阶级老一辈革命家为当代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榜样。周恩来同志一心为公,夜以继日,一生两袖清风,一贯反对特权。他曾制定了“十条家规”其中就有“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以此约束自己的亲属,戒除任何特权思想,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不准谋求任何特殊待遇。他的弟弟周同宇曾在天津工作,到北京后,周恩来要求他先去华北大学学习,再由组织根据学习情况按规定安排,并要求工作安排“职位尽量低,待遇尽量少”。后来,周同宇被安排到一个仓库科员的岗位。

倡导和加强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必须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古人云:“治人者必须先自治,责人者必须先自责,成人者必须先自成”。作为党员干部,要从严管理亲属子女,纯家风,正门户,真正做到为党工作,为民掌权。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为了“小家”不顾“大家”,为了“亲情”不惜“循情”,在亲情面前丧失了原则和底线,走上了误党、伤国、害己、损家的违纪违法之路。从近些年查处的“大老虎”腐败案件看,“丈夫办事,妻子收钱”这样的家庭式、家族式腐败屡见不鲜。反观这些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大都是“微风起于青萍之末”,违纪违法的发生首先都是从家风败坏开始的,所以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公权私用的危害性,认识到公权家用的极端错误性,认识到权力背后就是风险,摒弃一切以权谋私的念头和行为。

党员干部必须培养和弘扬良好的家风。党员干部把家庭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育和弘扬良好的家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下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作出表率,当好楷模。

弘扬良好家风,党员干部要从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像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家风问题。毛泽东严格要求家属不搞特权,要求子女要树立“平民思想”;彭德怀则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邓小平要求妻子,不要到外边工作,不要出风头;陈云要求家人不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的文件,子女不准进出他的办公室;习仲勋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低调做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家风文化,深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在处理家庭和事业关系中的智慧,让红色家风滋润自身的心灵,滋润家庭成员的心田。

弘扬良好家风,党员干部要从传统家风文化中汲取养分。经过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华民族发展出了底蕴深厚的家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每个家庭的家教家风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归来溯源,都以品德教育作为根本,都将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勤奋好学作为基本美德,都重视仁义礼智、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道德品行。诸葛亮在《诚子书》中告诫后人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教育儿子司马康要把节俭习惯传承下去;林则徐则提出:“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些传统家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的内涵,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积极学习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家庭的道德水平和精神素养。

弘扬良好家风,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当代正反两方面例子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代社会中,既涌现出无数家风纯正的先进楷模,也出现了不少家风败坏的腐败分子。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他们一心为公、两袖清风,他们虽没有留给后人万贯家财,却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良好家风,留下了一座座令后人仰望的精神丰碑;苏荣、刘铁男、周本顺等腐败分子蝇营狗苟,一心为家庭谋私利,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家人,他们留给世人一例例鲜活的反面教材。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向先进楷模学习,多从反面例子中汲取教训,坚持以“510”警示教育为契机,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充分认识到家风问题的导向性,律己律妻律儿女,慎微慎始慎欲,入耳入脑入心,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良好的家风是党员干部一张靓丽的“明信片”。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德行修养、党性修养,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做到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切实让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推动新时代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幸福和谐文明的新风尚。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滨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于 越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