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响水:西兰花茎叶巧利用 变废为宝成“香饽饽”

2022-05-17 10:51 来源:响水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眼下,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近4万亩的春季西兰花正进入采收高峰期,成熟的花蕾畅销世界各地,留下的秸秆和茎叶。如何变废为宝,增加附加值?勤劳智慧的响水人动了不少脑筋,在这方面又找到一条致富路径:采摘后的茎叶一部分鼓励农户粉碎还田,一部分做成腌制品,让西兰花根茎从生产线“走”一趟,迈向群众的餐桌;西兰花加工产生的茎叶,则开发成饲料。

“之前西兰花加工后产生的茎叶得不到充分利用,大多被周边农户拿去喂家禽。现在不同了,有了西兰花边角料处理厂,我们就将废弃的西兰花秸秆送去做成成品,还把尾菜处理制成畜牧饲料。”叶恩君是响水旭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掐指一算,每年能额外得到900吨的边角料收入,对他做大西兰花产业规模,实现滚动发展提供很大帮助。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西兰花速冻加工后出口,速冻产品只需西兰花花蕾部分(约长2-4厘米),废弃的茎叶数量很多。”响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兰花采收结束后会留下遍地的西兰花茎叶,一旦腐烂后就会影响环境。为此,响水县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引进总投资1.1亿元的备得福蔬菜精深加工项目,主要以西兰花茎叶、大头菜、雪里蕻为原料,加工成梅干菜、榨菜等产品。这个项目近期投产后年可加工西兰花茎叶等蔬菜10万吨,有力推动西兰花全产业链条建设。

政府做表率,协会当龙头。地方政府及时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加以规范引导,避免西兰花产业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响水县西兰花产业协会不仅连着政府和种植户,还连着市场。围绕西兰花废弃茎叶再利用这一课题,协会主动作为,多次组织会员外出参观学习,吸收外地经验,不断提升西兰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会长秦永斌感叹:“蔬菜深加工企业将新鲜的西兰花秸秆用复合菌种处理做成腌制品,尾菜及茎叶加工成动物饲料,可大大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肉、蛋、奶品质,为发展高品质畜牧产品提供全新的技术途径。”

享有“中国西兰花之乡”称号的响水,西兰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年产量近13万吨。通过这种方式,响水县每年不仅解决12万吨废弃的西兰花茎叶,而且实现土地集约化、高效化发展。

蒋大勇 叶珊珊 王静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