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 ,关键在“作为” ——东台市头灶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功实践及启示

2022-04-14 17:23 来源: 字号:

徐明官


        众所周知,1998年的二轮土地承包,多地农村在一轮承包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退少补”。当初,虽然减轻了土地分配上的不少麻烦,但却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除界址纠纷、水系纠纷、道路纠纷不断外,还严重影响机械化作业,更不用说发展现代农业了。近几年,东台市头灶镇的陈章、中渠、新合、兴灶等多个村先后成功践行了“变散为整”“小田变大田”工作,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

充分准备,周密计划

“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充分的准备就没有成功的希望。

入户调查,了解“变散为整” “小田变大田”意见。重点了解是否同意土地流转和“小田变大田”调整,同意的户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同意户的原因是什么。事实证明,除少数户因承包地位置和土质优势有异议外,绝大多数支持 “小田变大田”。由于土地承包户的合同面积一般小于实际种植面积,确保实际种植面积不减少是承包户最为关注的问题。

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意见。主要办法意见有:一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土地划分为两类区域,一类为自种区,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将其承包地集中到一块区域;另一类为流转区,将需要流转的土地整合成更大的“大田”,以村公开发包。二是以承包户土地台账最大面积调整合并和流转,不愿流转户按“一户一地最多两地”调整分配。三是因调整影响一季种植的,按500元每亩补偿。四是所有服从流转及调田户的自种田,村集体统一平整,并按住房“座势”确定新的田位,同时可以服务农户间的协商调整等。

召开村民会议,进一步统一认识。宣传“小田变大田”的目的意义,公开系列问题解决办法,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对自愿土地流转户、同意“小田变大田”调整户进行现场签字确认。

精心组织,强化落实

践行以村组织、以村民小组落实的方略。每个村民小组建立两个工作组,即以村会计为组长、村民组长为副组长、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方案信息组,以村书记或主任为组长、村民组长为副组长、部分老同志为成员的协调落实组。

方案信息组,具体负责四件事。一是对每户的零散土地信息进行整理,根据承包户意愿,形成土地流转面积和自我种植面积信息;二是形成“一户一地”自我种植的土地面积及位置方案,并交承包户确认;三是协助村与承包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四是配合协调落实组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做出的调整和必要的补偿信息登记。

协调落实组,重点做好 三件事。一是协调解决承包户之间、承包户与集体之间的调田争议、补偿争议等;二是落实自种区的土地平整及“一户一地”的分配;三是对承包户流转给村的土地进行对外发包等。

后续跟进,巩固成果

“小田变大田”主体工作到位后,相关村除注重“软件”更新,建立完善新的承包户“信息数据”外,突出“硬件”投入。在头灶镇政府及涉农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他们后续跟进,强化服务,巩固成果。

针对承包户原先自备的“水电”设施需要重新布置的实际,他们以村协调服务,免费为调整至“自种区”农户布设水电“网点”;针对“流转区”需要较大投入平整、配套基础设施的实际,他们采取涉农部门免费服务、村和“大户”分担投入的办法,跟进落实。由于敢作敢为、善作善为,“小田变大田”工作被“驱动”为现代农业、产业振兴的“引擎”,有效巩固并扩大了成果。

事实证明,推动实施“小田变大田”的村居,都促进了土地流转,实现了流转面积百分之八以上的渗溢土地,农户和集体的“双赢”真正成为久违的现实,每村年创收25万元以上,两个村突破30万元。现如今,地容地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新时代的新农村近在眼前。


编辑:袁靖宙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