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盐城市区两座西汉早期墓葬考古发掘有新发现→

2022-04-12 19:13 来源:登瀛观察 字号:

考古新发现

考古人员清理主棺

盐城市亭湖区东闸新村考古发掘工地发现西汉早期墓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4月8日,考古工地又有新发现,在汉墓M82主棺东端与椁室夹缝内发现一块青玉谷纹玉璧,质地上乘,制作精良,保存完好。主棺也已清理出来,发现玉蝉1个、玉质七窍塞6个。两座墓葬共出土随葬品140余件(套),从文化价值看,此次发现对研究盐城地区汉代社会与经济等情况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

考古现场


M82俯视照


木弩机


考古人员测量记录出土器物


漆瑟。徐行 摄


青玉谷纹玉璧


玉蝉


玉质窍塞


针对此次考古的新发现

海盐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

进行了专业解答

Q:为什么说本次发现意义重大?

A:这两座西汉早期墓葬是继三羊墩汉墓、二墩汉墓之后盐城市区的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从保存状况看,M82是盐城目前出土的唯一一座棺椁和陪葬品都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墓葬。从文物情况看,两座墓葬共出土随葬品140余件(套),种类包括铜器、漆木器、陶器、铁器、植物种子等,其中陶郢爰、完整木弩机、弩箭、弓箭、漆瑟、六博棋盘为盐城首次发现。

M82边厢细节

从文化价值看,此次发现对研究盐城地区汉代社会与经济等情况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省考古所专家连线考古现场,认为墓葬价值很高。


Q:是怎么发现这两座西汉早期墓葬的?

A:东闸新村一期地块在去年上半年土地出让前,市文广旅局按照“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前置要求,组织力量入场进行调查与勘探,初步发现墓葬293座,并于同年年底正式开始考古发掘。考古前置的做法最大程度避免了古墓群遭人为破坏的情况发生,也有助于推动“要动土、先考古”成为全社会共识。

勘探工作现场


Q:两座汉墓中出土有哪些较为特别的器物或遗存?

A:目前规模相对较小的M84已完成发掘,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一棺,盖板由多块长方形木板组合而成。揭开盖板后,能看到棺、足厢与南边厢。边厢与足厢内出土铜镜、陶郢爰、陶半两钱、釉陶瓿、陶鼎、陶盒、陶钫、陶圆壶、陶匜、陶杯、陶盘、陶勺等器物,其中明器陶郢爰为盐城首次发现。

M84出土文物细节


形制更大,规格更高的M82目前已完成对边厢与足厢的清理。该墓同样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椁室由单棺、边厢与足厢组成。其盖板由五块长方形木板自西南向东北依次排列组成,光素无纹,两端有亚腰形木构件嵌入以加固厚度。盖板顶部铺有六股蔑丝为一组横竖编织的竹席。盖板之下还有一层隔板(俗称天花板),隔板上髹大漆,彩绘有“回”字形排布的云鸟纹饰。在M82的边厢与足厢中发现了木弩机、弩箭、弓、铍、缴、彩绘木俑、漆耳杯、漆奁盒、漆瑟、六博棋盘、陶钫、陶郢爰、植物种子等文物近百件(套),其中完整木弩机、弓箭、六博棋盘为盐城首次发现。

M82隔板


M82出土的缴


Q:为什么经常在汉墓发现大量随葬品?

A:从此次发掘的随葬品可以看出,这与当时汉代“厚葬”之风盛行有很大关系。汉代帝王普遍实行厚葬,不仅帝王厚葬,宗室勋贵也会效仿。汉墓的“厚葬”并不是只在墓中填满奇珍异宝,还遵循“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就是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都要带到墓中去。在考古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汉墓十室九空”,汉代的“厚葬”习俗也常常是汉墓屡遭盗掘的原因。对于考古工作者后续的研究来说,汉代厚葬习俗所留下来的大量随葬品是当时人生活的重要参照,帮助我们重现汉代的生活场景。

M82边厢的彩绘木俑


Q为什么在两座汉墓中都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楚国货币陶质郢爰?

A是的,我们在M84边厢东侧与M82足厢的竹笥内都发现了大量摆放整齐的陶质郢爰,这在盐城地区为首次发现。

“郢”是先秦时期楚国都城的名称,“爰”是楚国的重量单位,郢爰是一种主要流通于楚国的货币,也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而这两座汉墓所出土的郢爰是泥质灰陶质地,模仿了金版郢爰的形制,作为冥币被专用于丧葬中。盐城地区,在战国时属于楚,陶郢爰的出土,证明了西汉早期的盐城依然延续楚文化的影响,对研究盐城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意义。

M84出土的陶郢爰


M82出土的陶郢爰


Q:在编号82的墓葬的足厢中发现有大量植物种子,具体有哪些品种?

A:我们在M82足厢中发现了多个装有粟(小米)、黍(黄米)、杏核、枣、桃核、板栗等植物遗存的漆笥。后续提取入库后,我们会制定详细的科技考古研究方案,如提取镜检分类、数据库对比以及量化分析等,以确定此次出土碳化植物遗存的具体种类等信息。植物遗存的发现对了解汉代盐城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和复原汉代饮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M82边厢细节


M82足厢内的植物种子


4月8日下午3时

考古工作人员继续对亭湖区东闸新村

一期考古发掘工地M82的主墓室进行清理

在墓主头部下和胸部位置

发现了多枚窍塞

↓↓↓↓


Q:什么是窍塞?

A:《抱朴子·世俗篇》中记载:“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玉窍塞是汉代葬玉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有九窍,窍塞就是塞于窍穴之物,一般指眼盖、鼻塞、耳塞、玉琀、肛塞、阴塞。一般是玉质的,也叫玉窍塞。玉窍塞可能源于道家,道家认为:玉为山川精英之灵秀,集日月之精华,生人佩玉可以辟邪,死者用玉可以护尸,防止精气外逸。九窍为外逸的通道,故用玉作塞,将精气留在体内,以保尸体不腐。

Q:玉窍塞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时候消失的?

A:玉窍塞一般认为出现于战国晚期,但在春秋秦墓中曾出土过一对玉耳塞,可以说是九窍塞的雏形。西汉早期,玉窍塞并不完备,只有1件、2件或3件,最多不过7件,如徐州九里山刘和墓中玉衣较完整,玉枕、玉握猪都是全的,只有玉窍塞为七窍塞。在西汉中期偏早,出现了完整的九窍塞,如河北满城汉墓。

两汉以后,鉴于当时“天下尚未安定”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金匣丝缕,骸骨并尽”以及当时魏晋玄学冲击及佛教传入诸多原因,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作《终制》:“饭琀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此后,葬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Q:盐城为什么会出现窍塞?

A:江苏地区是汉代诸侯国的主要封地之一,出土的墓葬等级较为齐全,玉器数量多,丧葬玉器所占比重大。据学者统计,江苏地区出土有丧葬玉器的汉墓76座,至少233件丧葬玉器。丧葬玉器汉墓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地区,徐州楚王和扬州广陵王墓葬中出土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占整个江苏总数量的70%以上。丧葬用玉中,又数玉璧和窍塞数量最多。所以,在盐城发现丧葬玉器中的窍塞并不足为奇。

Q:江苏出土玉窍塞特点?

A:江苏地区出土的汉代口琀造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蝉形口琀,认为蝉能使死者生命化腐朽为神奇,生命重新延续;一种是其他玉饰残片和玉片改制的口琀。西汉初期改制的口琀数量众多,早中期以后蝉形口琀逐渐占据主流,东汉中晚期口琀数量骤减。

江苏地区的个人墓葬中目前没有出土过完整的九窍塞,最多也就是7件,一般都是两三件。西汉早期偏早窍塞中只有口琀,玉质窍塞主要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西汉中期以后窍塞的材质逐渐多样化,扬州出土了琉璃质和木质窍塞。

Q:汉代葬玉制度是怎样的?

A:葬玉制度包括葬玉组合和葬玉的使用方法。一般包括玉衣(玉面罩、玉衣套)、玉枕、玉握、玉九窍塞、玉璧五大类,根据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种类和数量会有相应的变化。

编辑: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