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年味:蒸包子

2022-01-25 20:43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年味:蒸包子

鲁声娜/

儿时最盼望的事莫过于过年。而真正过年的感觉,是从蒸包子开始的。

那时在农村,刚进入腊月,孩子就嚷嚷着要蒸包子,家家户户也都要筹划蒸包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论经济状况怎样,一年到头了,蒸包子是一桩非常必要而且隆重的事。

那时一个村一般只有几户备有那种有五六层屉子的大蒸笼。春节时,附近的人家就互相借,自然地排好各家蒸包子的时间,一家接着一家轮流蒸。待与上一家确定好时间后,就得忙着做蒸包子的具体准备了。

准备的过程很是繁琐。首先得准备馅儿。那时大多用萝卜作馅儿。先将萝卜从地窖中取出洗净刨丝在开水里过一下控干备用,然后将肉及葱、姜等切细剁碎,再将萝卜丝、肉糜、葱姜末及适量油、盐、味精等拌匀,馅儿就成了。也有用马叶菜、梅干菜做馅儿的。条件好的就多放些肉、油及其他佐料。如能拌入一些虾皮,味道就更鲜美了。

接着就是发面。常常在蒸包子的前一天晚上,大人们在地上铺上报纸搁上大匾(口大底浅的柳编器具),在大匾里将面粉、热水以及适量的“酵头”搅和,然后脱掉厚重的外衣跪在纸上揉面。面得反复地揉,大人们常常揉得气喘吁吁、额头沁出一层又一层细密的汗珠。揉好的面团放在笆斗(口小底深的柳编器具)里,用被子捂上,有时还搁进一两个装满开水的盐水瓶,半夜时还得起床看看面发得怎样。

最后,找出几张长凳摆在院子里,将苇箔摊放在长凳上,并仔细洗刷干净。再将平时零零碎碎预备下的干树根等一捆捆地运进厨房架在锅灶旁备用。

天刚麻麻亮,不用叫,轮着蒸包子的人家的孩子一准早早就起床了,帮忙的邻居亲友也陆陆续续地赶来了,常在一起玩乐的孩子们也不约而同地汇聚而来了。蒸笼挑回来了,蒸笼里边还放着几只上一家新蒸的包子,说是给尝尝鲜。大人们忙着在大锅里放满水,再细心地将空笼一屉屉地安装好,在灶堂里架上柴火开始“行笼”,其他人则忙着将发好的面团搬出来,然后围着桌子擀面、切面、包包子。

在孩子眼里,包包子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只见大人快速地拈起一张圆而薄的面皮,再挑入一小块馅儿,左手心一合,右手指随意地捏几下,最后一转,整齐的包子“队伍”里就又多了一只圆鼓鼓的小巧可爱的包子。孩子们看得手直痒痒,大人拗不过,只好揪下一些小面团任他们捏玩。锅里的水开了,蒸笼里不断升腾出一团团的热雾,并且迅速地在厨房里外弥漫开来。缭绕的雾气里,大人们一边谈论说笑着一边井然有序地做事,孩子们则象一群快乐的小鸟不停地吱吱喳喳跑进跑出,厨房里外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温馨喜庆的气氛。

包子真正摆进笼时已近晌午时分,此时的孩子更加躁动不安馋涎欲滴。他们一会儿跑到大人身边拿表掐算起笼的时间;一会儿围在笼边听锅里开水滚动的声音,嗅笼里逐渐溢出的包子的香味;一会儿趴到灶堂口扒拉火,火光映得他们兴奋的小脸分外红亮,但专门负责烧火的人却常常被搅得得忍不住大发脾气。

终于起笼了。孩子们跳起来跑到苇箔前等候。大人将冒着腾腾热气的第一屉搬了出来,猛地向下翻盖在苇箔上。孩子们立即将手伸向那白胖可爱的大包子。包子真的太烫了,孩子们只好一边不停地将包子从左手换到右手,从右手换到左手,一边唏嘘着张开嘴吞咬。大人们这时也会暂时停下手上的活计,每人拿起一个包子尝尝,欢喜地品评包子的味道,再与自家的亲友家的作一些比较。孩子们放开肚皮一口气吞下三四个大包子后,心满意足地跑开去玩耍了,直至繁星满天银辉满地村野阗静大人们十分疲倦地收拾好一切物什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再想起吃饭的事。

过年的感觉, 就这样,在凡俗琐细中一点一点地聚集起来了。

刘建芳/朗读者

刘建芳,笔名“芭蕉叶下”,幼教工作者,热爱生活,爱好广泛。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摄影协会会员,朗诵爱好者。人生信条:因为有爱才美丽。


鲁声娜/作者

射阳人,公务员,工作之余,以文字自养自娱,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