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亭湖区:“小田变大田”致富路更宽

2022-01-01 09:25 来源:亭湖区委宣传部 字号:

近日,《农民日报》3版刊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部分典型案例》一文,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小田变大田”改革成果位列其中,并作为成功经验供全国各地参考借鉴。

近年来,亭湖区针对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实验,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尊重农民意愿,通过承包权不动、经营权交换的方式,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户一块田”。

12月20日一早,亭湖区便仓镇金陈村的村会计孙阿龙就忙开了。“陈爹爹,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今年下半年的土地流转租金和地力保护补贴都已经全部打到你的银行存折里了。你有空去镇上的银行查查看。”孙阿龙拨通该村五组村民陈永祥的电话。

虽然土地流转拿租金在当地早就不是新鲜事,但对于陈永祥来说,能如愿拿到这笔钱还真是要感谢“小田变大田”这项改革政策。原先,年过八旬的陈永祥有六块田地,分散在六个不同地方,面积不大而且周围没路没渠也没沟。“种不动”的陈永祥一心想把这六块地都流转出去。可不少种粮大户现场看过之后,都放弃了流转。

今年年初,便仓镇被列为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镇,金陈村也成为“小田变大田”的试点村。在镇村的统一规划下,包括陈永祥的六块零散耕地在内,全村889.81亩、1249块田地得到高标准整治。

规整的农田,阡陌纵横的机耕道,伸向远方的沟渠……在明媚的冬日阳光下,金陈村的“良田美景”尽收眼底。通过农户田块互换,调整农田布局,零散田块连成了一大片,田地四周也没有了泥泞的田埂,取而代之的是硬化的水渠。整理出来的大片农田,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种粮大户们争着流转。

自去年亭湖区成为承担“小田变大田”实验任务的地区,亭湖版“小田变大田”日渐成为惠民利民的“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已在14个村共189个村民小组进行推广,覆盖了5721户农户共计35552.11亩承包地。复垦了多余的田埂和废旧沟塘,粮食种植面积增长6.3%,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7.9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5%。其中,流转土地23544.63亩,新培育家庭农场97家;还有2320户农户选择“一户一田”自种,自种面积12007.48亩。“小农户”也从“望天收”变成了精耕细作,亩均种子用量减少2.6公斤,水稻增产78公斤。

据亭湖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介绍:“‘小田变大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选择,我们采取流转区‘多户一块田’和自种区‘一户一块田’两种模式,让愿意种地的农民‘田转人不离’增加农业经营收入,让不愿种地的农民‘田转人离’增加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随着冬季的来临,南洋镇洋湾村村民吴东锋的大棚里草莓成熟比往年至少提前一个月,迎来了首批采摘游客。“没想到、真是没想到!”面对提前到来的采摘季,吴东锋连用几个“没想到”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大棚水果的种植对土壤肥力、温度湿度等硬件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利用“小田变大田”改革的契机,吴东锋在区农业专家的指导下,选择调换了一块适宜地,试点种植“白雪公主”等新品种草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南洋镇洋湾村是江苏省美丽乡村。在这里,不仅村民们在“小田变大田”的推广过程中尝到了“甜头”,美如画卷的生态环境也因为这项改革得以彰显。

亭湖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随着改革的推进,全区大部分的试点村土地渗溢面积在6%至10%之间,各村通过对土地渗溢面积的利用,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居逐步呈现出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荫的美丽画卷,村民的生产更方便、生活更舒适、环境更生态。

俞振华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