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人到中年:心中有诗 身上有肉

2021-01-01 14:18 来源:朱伟 字号:

走上健身路,纯粹始于无聊。大学毕业,在等待上班的那个暑假,除了提前备备课,找不到消遣,于是跟着我哥开始健身。器材是我哥托人打制的,一副杠铃、一对哑铃,杠铃片和哑铃片从轻到重各有数对。我哥教我的动作也很简单,就是卧推、弯举,频率是每天下午在自家二楼练上四十分钟。尽管器械简陋、动作简单,练了一个多月后身材居然有了不小变化,肩膀宽了,胸背厚了,兴趣和信心也跟着上来了。后来才知道卧推是见效最快的力量训练动作。现在不少人在设施完备的健身房里开始健身,各种器材轮流来一遍,时间没少花,效果没见着,虽然心有不甘还是放弃了。靠着最简单的器械和只攻一点的锻炼方法,我幸运地躲过了考验。

到了苏州教书,我在几乎闲置的教师阅览室里发现了不少健身器材,只是苦于钥匙保管在一个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头手里,很难接近。困境之中,喜欢看足球比赛的副校长成了我的救星。副校长的儿子当时上高三,没法在家熬夜看球,于是我向其进言,可以把阅览室的电视利用起来,我再提前备好香烟、茶叶、干果,看球时叫嚷叫骂都没人管,岂不逍遥自在?提议迅速获批,钥匙也顺利转交到我手上。我基本是晚上十点下了自习后开始锻炼,每次至少练上个把钟头,很多时候阅览室的灯都是全校最晚熄灭的。阅览室的器材比家里多了不少,尤其是像龙门架这样的综合训练器材,包含了蝴蝶机、拉力器、双杠,都是我没有接触过的,怎么用需要上网搜索,找到图片或者视频照着练,自己揣摩,一遍遍找感觉,动作不规范或者急着上量,常会有险情发生。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卧推时杠铃举不起来,压在胸口动弹不得,花了好几分钟慢慢移到腿上,最后发一声喊猛地推到地上。那一声暗夜里的惨叫至今印象深刻。当然,一个人在暗暗摸索,发现和收获远远大于危险。那一年里,晚上要做的事很多,晚自习、备课、考研复习,健身成了最好的解乏方式,非但不累,反倒提神。

教了一年书,到北京读研。学校里有专门的健身房,更有常年参加健身比赛的资深教练,我也一举从野路子成了正规军,开始接受专业的指导,知道了无氧和有氧综合训练,掌握了金字塔、顶峰收缩、离心强化等等健身法则,注意起了日常饮食,摸索出了一套系统的健身计划。两年间,体脂率一路降到10%,线条越来越明显,人生中第一次有了腹肌。回头看,25岁真的是男人一生中最好的阶段,身体条件和精神状态都达到巅峰,卧推及深蹲最大重量、百米跑最快速度都出现在那一年,踢球时踩在地上的每一步感觉都有回力,比赛中进了球总爱脱衣庆祝,闯下了“清史所黑旋风”的名头,想想真是意气风发。趁着这股好感觉,在写毕业论文的间隙考了健身教练证,这也是我本科和研究生六年里拿到的唯一一个证书了,我自己很骄傲,可惜不太好往应聘简历上写。

毕业离京返乡,上班地点从王府变成了镇政府,落差面前,老爹从此抑郁,我也很苦恼—镇上哪来的健身房啊!于是上街找了个木匠,花了两百块定做了一个既能平躺也能斜卧的木板,上面垫上海绵,这就是卧推椅了;再到市里买了两副可加重的哑铃,镇政府院子旁边还有现成的单杠、双杠,凭着这些设备和在北京积累的健身经验,保持体形是绰绰有余了。跟我同住的年轻村官,看着我这个跟省委组织部都扯上点关系的“高材生”,平时衣着随便、不喜交际,倒是天天光着膀子大练肌肉,喜欢凤凰传奇的他真感觉自己到了“月亮之上”了。

在镇里只待了半年,从那以后都是在县里或市里上班,健身房在各个地方也是越开越多,锻炼起来非常方便。唯独在前年,由于工作原因,有段日子几乎每天都是清早出门、夜里回家,一街之隔甚至在办公室里都能看到哑铃架的健身房,偏偏就是欲进之而不得。健身房去不了,只能再次开动脑筋,于是想到了徒手健身,锻炼方式是每天下班练半个小时。作为一个长期撸铁的人,我虽然早就知道徒手健身,有些动作比如引体向上也一直在练,但因为运动量太小、增肌效果不明显的偏见,从未深入接触。这段不撸铁、只徒手的健身经历,逼得自己好好研究了徒手健身,竟然重新找到了刚接触健身时的探索乐趣。与器械锻炼相比,徒手健身更加自然、柔和、灵活,也更适合年岁越来越大、口味越来越淡的自己。其实,徒手健身不仅入门难,进阶更难,练成单手俯卧撑、单臂引体向上、单腿深蹲、倒立撑这些动作,每个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现在,我的力量训练中徒手的频次已经远远超过了器械。这被逼出来的改变,反而来得正当时。

一件外物或者是一种爱好,陪伴得久了,常被我们说成是身体的一部分。健身也是如此,何况它本来就在改造着你的身体,包括高标准的肌肉含量和低标准的体脂率,也包括腰椎、脚踝等部位的常年伤痛。当然主要还是好处,否则健身就与抽烟一样了。这个好处我可以总结得很直观:十八年前的衣服不仅穿得下而且更有型,够不够得瑟?拔高到形而上层面,健身也能与你逐渐改变的处世态度相互映照。肌肉可以增加,头顶黑发不再来;脂肪可以减去,脸上皱纹抹不平。由此也更确定,凡属有情,都有来不能却、去不能止的残酷命运,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走直线,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保持爱好。健身习惯延续十八年,同一个牌子的板栗吃上二十年,一场同学聚会年年不断,不劳神,安全感还足,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光的流转和自己的执着。

社会太平心难静。在这个各种喇叭和内心的催促声里应外合的时代,愿你我手中有书,心中有诗,最好身上还有肌肉。

编辑:张伟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