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告别

2021-12-14 20:45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告别

张响响/文

我披着一身的疲惫

走在深秋的夜晚

看月儿与星子缄默地镶嵌在黑色的天际

街灯与迟归人的交集是一个稍纵即逝被拉长的影子

大地生出许多寒意

满地的落叶,企图彼此依偎着取暖

我们,开始学习如何告别

许是受白日里,从居民区方向隐约传入办公室哀乐的影响,又或是路过重症监护室的家属等待区,听到阵阵压抑的抽泣声,让我感叹;再或是疾驰而来的120救护车,没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令我惋惜。我这从医人,觉着心头似有巨石压着,无比沉闷。于是,写了文章开头的几句诗句,聊以表达心中关于生死话题的沉重感。

友人看到此诗曰:“这类诗少写……”我默默不作答。自古以来,我们习惯了欣喜地迎接新生,但关于死亡,似乎是回避的、忌讳的。其实“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聊聊关于生死的话题,直面人生,又有何忌惮了。

前些时日,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母亲写给儿子的一封公开信,信的内容等同于遗嘱。信里说到“我已经79岁,明年就80岁了!这漫长的人生,我没有因为战乱、贫穷、意外、天灾人祸、病痛……种种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要笑看死亡……”她在信中要求子女们,当有一天她失智失能了,没有自我做主的能力时,让子女首先不将她送到“重症加护病房”,其次不插各种赖以延续生命的管子,最后,帮助她“有尊严地死去”。让家人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这位母亲是家喻户晓的“琼瑶阿姨”。我甚是钦佩如此坦然面对死亡的人,生时愿灿烂如花,当生命如烛燃烧到最后一刻时,选择顺应自然化为尘土。

“活着”的起码条件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会笑会哭,能走能行,有思想有感情,会爱懂爱,到这些都失去的时候,人就只剩空的躯壳。可怕的不该是死亡,而是用空躯壳去失智和失能地活着。当然,若是夭折、天灾、意外、疾病、战争、横死这些原因而导致活不到天年,确实是生者与逝者最大的不幸。每个人出生之时,就注定必将要面对死亡。而活着时,身不由己地在得失间争斗,在爱恨间纠缠,在奔波中错过沿途的美景,无意间活成疲惫、拧巴、麻木、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样子。最终,还想着去延续无质量的生命的长度,倒不如拓展生命的高质量的宽度。卡曾斯说,“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虽生犹死才是。”

不久前,看到一则新闻报道。因为疾病原因,一位十岁的小男孩即将离开人世。男孩的母亲强忍悲痛与年仅十岁的儿子做最后的告别。小男孩的临终遗言是无偿捐献眼角膜,让别人用自己的眼角膜去重见光明。母亲在忍受痛失爱子的打击之余,选择遵从儿子的遗愿,他们将人之善良、奉献、博爱的精神清晰地呈现在世间,大众所有的困惑混沌、纠结愁苦、得失成败都变得相形见绌。当不可避免的离别时候到来时,小男孩用特别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

想必医学院的学子们,提及“大体老师”一词,定然是肃然起敬的。“大体老师”是指来自社会各界的无偿捐献遗体的人,用以医学界的学生模拟各种手术训练,以便学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操作,将来步入临床工作时,更好地治病救人。每每做医学训练前后,学子们都会集体默哀一分钟,以表达对“大体老师”深深的尊重之情。学子们也尊称“大体老师”为“无语老师”。记得我的一位学姐说过,最初选择就读医学专业时,也没想过太多,直到有一天上解剖课时,面对“大体老师”安详的仪容,豁然明白,“虽死犹生”的意义所在。那一刻,她哭了,泪流满面!向着“大体老师”深深地一鞠躬,从此医者的使命感、责任感、担当感,实实在在地在心中越发清晰明朗。她说,人生短暂,应该尽己所能、务实地做点事。多年之后,再见学姐,已是两鬓斑白,聊起当年,闲话当下,她说,这些年行医路风雨兼程,但她从没后悔。因工作关系见惯了生死离别,対生死有了更深的感悟,若是真有一天,与死神直面,她无所畏惧。回想此生为了他人的健康一直在尽个人绵薄之力,这世间的美好她参与了,就没浪费活着的时间,值了!

看着深秋的落叶,我拾取一枚,仔细端详,叶儿的纹理有着岁月的痕迹,它在这秋天告别了树,告别了世界,是结束也是又一轮崭新的开始,是谢幕也是在孕育新的希望,在岁月的轮回里默默地绵延不息,活出生命的真谛。当告别的时刻来临时,就让我们好好告个别吧!


吕迎春/诵读嘉宾

吕迎春,响水人,现就职于响水县融媒体中心,播音主持人。声随心发,淡泊明志,致力用声音诠释世间的美好。


张响响/作者

张响响,响水人,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响水县人民医院。多篇文章见于县、市、省网络平台与报刊纸媒。

编辑: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