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想起那年看场

2021-11-26 20:44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想起那年看场

高亚/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十月,是庄稼人收获的季节。随着收割机收、脱,卡车运送,烘干机烘焙,干蹦蹦、金灿灿的稻谷就进仓入库了。现在收获水稻,就这么快、简单。

从前,收水稻要“过五关、斩六将”。从镰刀割稻、扁担挑把、水牛打场、人工扬场、太阳晒粮、夜晚看场,直到稻谷干干净净、牙齿一瞌,听到“咯嘣”一声响,才能进队房上囤保管。

那时,水稻成熟时,女社员割水稻,男社员将割好的水稻挑到生产队队场上。负责打场的人,将稻把解开有序铺好,饲养耕牛的社员,给水牛套上格头,拖上石磙后,随着“喽……喽……”的牛打场号子,勤劳的牛,便埋头拖着石磙在铺放的稻秸上,按顺时针不停地转圈碾压。待碾压一定程度后,男女社员一起用铁叉翻场,将下层的稻秸翻到上层后再次碾压,直到稻粒完全脱离秸秆,再用铁叉把碾熟后的稻草,拖到场边堆成圆形草堆,用木锨、推耙将稻草下的稻谷聚拢成金字塔形的谷堆。

当年缺粮少吃,平常连大麦糁、山芋、玉米等粗粮都不够吃,场头上的稻谷显得尤其金贵。刚碾下来的稻子要暴晒几天后,才能上囤子,为防止有人偷稻子,晚上要安排人看场。高中刚毕业的我,作为回乡知青,被生产队长安排随一名姓周的老农去看场。

夕阳西下,漫天的晚霞仿佛一壶陈年的佳酿,醺醉了家乡的村庄和田野。我和老周找来柴席和木棍,在生产队的场头上搭起一个三角形的棚舍。在棚子四周和顶上盖上稻草,棚内地上也摊上厚厚的稻草,再铺一张柴席,放一床家里带来的被子,这就是晚上看场和睡觉的地方。老周看场有经验,他告诉我,夜里不睡在棚子里,在棚子对面的草堆里掏个洞,夜里钻到草堆肚里。如真有人偷稻,看到棚子里没有人,他就会放心大胆地动手了,那时我们逮他个正着。

看场前有交接手续,生产队保管员和掌石灰印的人,要在稻谷堆上下不规则地盖上若干署有生产队名字的石灰印。第二天早上,保管员和盖印人来验收,所盖的印完好如初才算完工,每人记5分工。

有一次,夜里几只老鼠跑来偷吃稻子,被猫发现了,一阵猫鼠战结束了,却害苦了我们。早上验印时,猫捉老鼠的地方印全被破坏了,一夜苦熬不但没有工分,还要倒赔30分工。我第一次感受辛勤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无辜受委屈的痛苦。最后,生产队长和群众代表来鉴定,在稻谷堆周边发现许多猫脚印,这事才算了结。

打谷场的夜晚静悄悄、黑黝黝的。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萤火虫,和清脆而有节奏的啯啯、蟋蟀的叫声,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一点生机。我们不时带着手电筒,围着场边巡查。熬到半夜,肚子饿得挺不住了,就到田里刨几个山芋、拔几棵花生,在场头找个僻静的地方,用稻草点火焐花生、烤山芋充饥。事后将草灰全部扫倒河里,避免第二天被发现。

一次夜很深了,场头边五保户王爹爹家狗叫得厉害,有几个人往他家走去。我们警觉地慢慢跟上去,原来是队委会几个人开完会到这边煮夜饭吃。他们也看到了我们,队长爽快地说:“你们先去看场,饭好了叫你们。”我们在棚子里,心里总是盘算夜饭吃什么,坐不安、睡不稳,索性爬起来四处晃悠,随着浓浓的油香味,竟不由自主地又晃到了他们面前。他们正在装饭、端菜,看到我们后,队长忙说:“快来吃饭,正要喊你们呢!”乖乖,白米饭,粉条烧肉、炒鸡蛋,这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食啊!一阵惊喜后,我们也不客气一声,坐下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饭后心满意足地钻进被窝,那后半夜觉睡得特别香,全然忘记了自己在看场……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农民种田全程机械化,耕牛不见了踪影,打场的石磙被收进了农耕文化馆,那夜猫似的看场活也印在了记忆的胶片里。


马昊/诵读嘉宾

马昊,影视演员,演员副导演,中国苏派扬帆传媒主持人。参演过多部电视剧的拍摄,和多部电视剧、电影、网剧、网大的选角工作。2019年中国好声音·盐城赛区十佳选手,盐城婚礼主持人大赛十佳主持人,盐城市婚庆协会会员。


高亚/作者

高亚,射阳人,文学爱好者,千余篇文章先后在《中国干部教育》《农村工作通讯》《江南论坛》《新华日报》等报刊发表。出版个人文集《大地的声音》《大地的怀想》。

编辑:王可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