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今夜月明人尽望

2021-10-13 17:35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今夜月明人尽望

徐友权/文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倚在阳台上的顺子再也寻不见乡下的月亮,她想起了李婶,想起了李婶的儿子。她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这个中秋节她一定要去乡下看看。

那是20世纪70年代,顺子从城里插队来到串场河边的这个小村。那时她刚走出校门,穿着一身爸爸送她的旧军服,扎着两条小辫子,一脸稚气。刚到乡下时,她对一切都感到新鲜,看到老水牛她要爬上牛背,看到田里的瓜果要伸手摸一摸,整天蹦蹦跳跳。然而,面对低矮的草房和繁重的农活,这个快乐的小姑娘渐渐沉默寡言了。

一天晚上,她从田里收工回来后累得实在不行,鞋子也没脱就上床睡觉了。睡意蒙胧中,她觉得有人用毛巾帮她擦脸,接着又帮她脱掉鞋子。过了好一会儿,她闻到了蛋炒饭的香味。睁眼一看,她发现房东李婶端着饭碗站在床前。李婶拉了拉她的手说,坐起来吃晚饭吧。恍惚中她觉得眼前站着的是母亲,猛地抱住李婶放声大哭,她感到心里堵得慌。李婶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说,不哭不哭,你就把这儿当家里一样。我没有女儿,来了你这么个大闺女别提多开心。

这以后做农活时,李婶都紧挨着顺子。插秧时别人要插一整趟秧苗,顺子只要插半趟,另半趟李婶帮她插了。割麦割稻时,顺子也只割半垅,另一半李婶帮着割了。李婶的儿子像大哥哥一样护着她爱着她,挑担时要从她的担子上拿下两捆稻装到自己的担子上。李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必定是她先吃,顺子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顺子学会了很多农活,习惯了看着生产队里信号旗出工和收工。有次为了看一场露天电影,她和李婶的儿子摸黑走了20多里路,回来时都下半夜了,第二天一早正常出工,说起电影的内容仍然很兴奋。她喜欢李婶的儿子,并偷偷地为他织毛衣。

她忘不了在小村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她和李婶做农活很晚才回家,吃过晚饭她就上床睡觉了。半夜里李婶把她叫醒,让她一起祭神看中秋的月亮。月光下,他们围坐在一张小方桌旁,桌上摆着菱藕和李婶刚做的月饼。李婶的儿子剥开一只菱角举到她面前,说这些菱角是他收工后摸黑从塘里采的,让她尝尝鲜。李婶掰开一角月饼送到她的嘴边,问她好不好吃。

那一夜,她睡意全无,和李婶的儿子坐在村头的小河边看月亮。她告诉他小时候在城里过中秋节的情景,为了看到月亮之上的嫦娥和吴刚,她和哥哥偷偷爬上楼顶,害得妈妈虚惊一场。她问李婶的儿子,月亮之上是什么样子?李婶的儿子说,神仙住的地方一定很美。

命运有时真会捉弄人,顺子做梦也没有想到,她和全国“上山下乡”的知青一样可以返城了。李婶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夜未睡,一边流泪一边帮她收拾行装。李婶的儿子为她准备了一大口袋土特产,并用自行车把她的行李送到镇上的汽车站。李婶抹着眼泪说,走吧,城里比乡下好,什么时候有空了就回来看看。

这一别就是多年,她在城市拥挤的人流中为生计奔波。她似乎淡忘了那段让她刻骨铭心的乡村生活,但又时刻牵挂着小村。随着年龄的增长,思念和怀旧的情绪像一根银线越拉越长,于是她决定重返小村。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苏北平原上跳动着诗意的韵律,满眼金波银浪。成熟的稻谷压弯了腰杆,吐絮的棉花在一片片绿叶间露出了笑脸。然而物是人非,李婶五年前去世了,李婶的儿子也去南方打工了。顺子来到李婶的坟前,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坟前的草地上。

月亮升起来了,如水的月光照着顺子孤独的身影。她要陪李婶坐会儿,她有太多的思念想对李婶倾诉。她要告诉李婶,这片洒下她汗水和泪水的土地,是她心灵深处永远的家园。

汪琦/诵读嘉宾

汪琦,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任职于盐城市聚亨路小学,擅长音乐制作。

徐友权/作者

徐友权,江苏大丰人,作家、文史研究员。

编辑:苏舒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