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名教师每天骑行33公里,忙于一线抗疫

2021-08-14 20:15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

一辆电动车,从南京鼓楼到江宁,单程 16.5 公里,骑行近 80 分钟。连日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师徐进天天往返于江宁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与家之间。这段路走了 19 天,全程 627 公里。

19×16.5×2,南医大教师每天骑电动车往返江宁与鼓楼

疫情发生后,南京市江宁区成了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徐进挺身而出,于 7 月 23 日来到江宁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一干就是 19 天。直到 8 月 10 日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他的首个任务才暂时告一段落。

△江宁区疫情指挥部合影(左上为徐进)

徐进说:" 在疫情面前,我们作为公卫人,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冲锋在前,责无旁贷。我想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机会。"

△徐进抗疫工作中(右一)

本轮疫情发生后,江宁的地铁和公交都作了调整。徐进支援的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坐落于江宁区天印大道,他与爱人居住在鼓楼区,两地相距 16.5 公里,徐进不会开车。

此前为保障徐进出行便利,公共卫生学院表示可以承担他来回的打车费用,但徐进并没有这么做。" 打车的来回成本高,而且早晨从鼓楼到江宁的路段常堵车。" 为了避免因打不到车而耽误工作,徐进决定每天骑电动车往返。

与时间赛跑,经常夜里 10 点还奔波在南京的路上

为保证骑行顺利,徐进提前做了不少 " 功课 "。

他先是咨询电瓶车店的老板,长距离骑行是否可行。随后,他又了解了工作点的电瓶车充电设施。确定可行后,徐进特地更换了大功率电瓶,随身携带充电器,开始了他的骑行生活。

△徐进每日骑行的电动自行车

" 骑行的时间比较容易把握,我可以克服困难。作为一名公卫人、一名党员、一名老师,我应该和大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在实际骑行过程中,徐进也遇到了预料之外的挑战。

一个是路况问题,从鼓楼到江宁的途中,有些地段在修路,路况不太好;其次是找路困难,徐进的方向感不太好,而有的地段信号差,导航不太灵,他只好凭印象找路,有几次天黑时他走错了路,到了有信号的地段才发现,只好再次折返。

△骑行路过双龙街立交隧道

抗疫工作是在与时间赛跑,因此半夜收到协查任务是常态,每天工作量很繁重。徐进先后承担了数据统计、电话随访、密切接触者及次密接者跟踪协查等工作,常常到晚上九十点才结束工作,之后骑行回家。回家后,他还要继续处理密接和次密接数据。

△骑行途中遇到呼啸而过的宁芜铁路

即便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徐进也未曾动摇。他觉得通过辛勤付出换取江宁和南京的平安,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抗疫现场与校友重逢,并现场指导 " 新人 " 工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徐进两度上 " 疫 " 线了。2020 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并参加了党员突击队志愿活动,同时在入校测温、餐厅秩序维护等各岗位循环值班。

△ 2020 年徐进在餐厅秩序维护(左一)

△ 2020 年徐进入校体温测量(右一)

徐进说,他学医的梦想是从 2003 年非典时期被点燃的。他记得,那年的校园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电视里播放着医务工作者在一线舍生忘死救治患者的画面,当时的徐进深受触动。

2006 年,他如愿被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录取,开始了 10 年的求学生涯。2016 年博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在南医公卫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实现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希望指引更多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站出来。

△徐进给班级同学上党课

△徐进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徐进说:" 很多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在离开校园后就失去了联系,而这次让我们很多人重逢。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仍能第一时间认出彼此。这些公卫同仁来自全省各个地区,大多是舍下了自己的小家,来到一线支援工作。"

在指挥部,徐进还遇到了一名刚毕业的学生。" 他入职没多久就来参加流调工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徐进回忆," 这个学生非常好学,由于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我会和他交流一些流调注意事项,帮助他提高公卫现场的技能。我能感觉到公卫精神在代代传承。"

" 我们的精神就是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止于至善。" 作为一名教师,他希望,未来千千万万的学子都能传承公卫精神,为健康中国奉献力量。

编辑:于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