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个性化” 守护“夕阳红”——盐城市区各社区为“老宝贝”办实事

2021-07-04 09:30 来源:盐城晚报 字号:

社区戏曲班,老人乐开怀


义诊送上门,服务暖人心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逐步凸显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如何开展工作,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一直是社区探索的课题。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市区各大社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让越来越多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了“养老不离家”的幸福晚年生活。

娱乐 公益授课,圆了百姓“戏曲梦”

说起俱乐部,可能人们印象里都是乒乓球俱乐部、健身操俱乐部等体育运动场所或组织。但在亭湖区五星街道雅和社区,却有一个“夕阳红艺术团俱乐部”,每周三、四两天下午安排专业戏曲老师,集中为有淮剧爱好的老年人提供义务教学。

6月24日下午2点半,雅和社区二楼活动室里坐满了来自辖区的戏曲票友。他们退休前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公务员,平均年龄为65岁。现在,这支由50多人组成的表演队伍,定期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唱腔台步,交流戏曲技艺,悠扬的曲调伴随着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不时传出窗外。“自从来社区学唱戏曲后,每天唱唱跳跳,退休后的生活一点不孤单枯燥。”74岁的戏曲票友唐荣华说,“社区把周凤英老师请来后,她教学很认真,我们能学到真东西。”

教老人们学唱戏曲的周凤英是一位退休教师,早年任教于原盐城鲁迅艺术学校,教淮剧表演专业。虽然年过七旬,但对艺术兴趣不减。“周老师退休后不断有老年学员登门请教,她听说我们社区无偿提供场地,非常高兴,这才答应义务指导老年人学习。”雅和社区党委副书记高玲娜说。

不管是开办“夕阳红艺术团俱乐部”,还是开设社区淮剧培训班,都是针对中老年人的爱好设立的,非常适合老年人养老生活,同时也能满足一些因名额有限而无法参加市区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追求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周凤英看来,把淮剧唱响,发扬光大这门极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她很乐意做这件事,从不考虑报酬,只图一个乐趣。

引人关注的是,居民唱淮剧是雅和社区多年形成的传统,此前还在市区率先创办了社区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大学不光是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老年人开展社会活动的良好平台,成为社区一个充满文化艺术氛围的老年人好乐园。”高玲娜表示,该社区通过挖掘自身资源,创造条件,为的就是要让辖区内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今后,他们还将继续开办舞蹈班、书法班、京剧班等,欢迎老年朋友踊跃报名参加。

医疗 足不出户,在家问诊“保健康”

“高压150,低压80,高压稍微有点偏高,最近要多注意休息啊……”6月24日下午,亭湖区毓龙街道桥东供电北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医师姚春梅,和往常一样跟随该社区党委书记胡正艳,到家住农科花苑小区5号楼的孙凤贤老人家,为其义诊。

孙凤贤老人今年75岁,由于身患多种疾病,行动多有不便。胡正艳在一次走访中得知后,经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商量,决定用送医上门义诊的方式,来关爱社区老人的身体健康。可是,要想服务到位谈何容易。供电北村现有老年居民1600多人,光靠姚春梅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思前想后,胡正艳决定将社区划分为5个片区,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安排社区网格员定点定期协助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上门,免费对老年居民进行血压、血糖、心跳等常规检查,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习惯及身体状况,并针对每个老年居民的不同情况,叮嘱他们各种日常注意事项。同时,该社区还和卫生服务站定期开展免费义诊进社区活动,为辖区老人提供疾病防范、合理膳食等科普知识讲座,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是老年居民对供电北村社区义诊志愿服务队最多的评价。“我心脏不好,医院医生叫我按时吃药,定期检查。但我腿脚不方便,每次去医院都要排队,很麻烦。”孙凤贤说,“社区搞这项活动太好了,让我足不出户就能免费就医。姚医生不但给我检查身体,有时还帮我买药呢,我从心里由衷地感谢他们。”

为民办实事,既修“面子”更做“里子”。据了解,供电北村社区上门义诊服务老年人,是亭湖区深入推进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开展“开门七件事、启航新五年”行动的一个缩影。根据部署,社区要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即围绕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难,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分类型梳理一批方便解决的“关键小事”、迅速解决的“群众急事”、必须解决的“问题难事”,形成“微实事”项目清单。

与此同时,每个村(社区)选择2至3件近期能办结的“微实事”,由“两委”班子成员认领牵头,明确办结标准,倒排时间节点,集中要素攻坚,确保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救助 精准帮扶,织密助老“服务网”

亭湖区毓龙街道海纯社区辖区人口有1.1万人,其中老年人占了近一半。如何提高这些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成了社区党员干部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今年该社区党委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探索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模式、新路径,在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效能的基础上,延伸服务老年群众“触角”。

儿子服刑、儿媳去世、老伴残疾,还有一个5岁大的孙子……谈及拆迁户唐大爷家的情况,辖区群众无不摇头叹息。海纯社区党委书记沈小娟得知此事后,想着尽快帮其解决生活困难。于是,她到处奔波,除了到民政部门为唐大爷的孙子申请1600元/月的困境儿童帮扶资金外,还安排老人当文明交通志愿者,发放50元/天的补助。“这样算下来,我能拿到3000多元/月,感谢沈书记帮我过难关。”唐大爷说。

可是,怎样才能调动更多力量参与结对帮扶老年困难群体?沈小娟最先想到的是130多名辖区老党员。通过成立“老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老党员自身优势特长,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开展多种为老服务。

72岁的居民刘加新,党龄47年。虽然早已退休,但老人继续发光发热,活跃在辖区各个角落。“有一次,刘加新邻居的母亲生病住院,邻居自己身体也不好,实在无力照顾。刘大爷听说后,主动义务替其送餐去医院达20天。看似小事,却帮了邻居大忙。”沈小娟表示,像刘加新这样的老党员们都希望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展现老有所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彰显党员志愿者风采。

后来,为有效激发老党员们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为老服务的意识,海纯社区党委紧抓政治建设主线,以“小支部,大党建”正能量活动为载体,组织老党员们发挥自身优势作用,通过搭平台、织网格、提技能、聚合力,进一步深化“以老帮老、以老扶老”的服务模式,提升社区邻里圈的“温度”。

“老年人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什么。”沈小娟表示,近年来,海纯社区一直将为老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建立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今后他们将继续以文明城市文明人为抓手,牵头带领老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赵亮
编辑:洪云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