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延安”新滩盐场的英模们

2021-06-11 16:41 来源: 字号:

在革命歌曲《南泥湾》中,人们把南泥湾比作陕北好江南,陕北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学习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在黄海前哨的新滩盐场,被誉为淮北盐场的“小延安”,生活在“小延安”的广大盐工也是又战斗又生产,党员骨干是模范。

新滩盐场是新四军开辟盐阜抗日根据地后,由当地人民政府率先铺建的一个盐场。这里自建滩以来,日伪国民党反动派从未涉足过,是淮北盐场唯一的根据地。因此,人们称新滩盐场为淮北盐场的“小延安”。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了江苏盐场第一个党支部,培养了一大批盐业干部,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新滩盐场为支援华中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不仅供应了华中解放区的民用食盐,还把这些盐运至边区换来大量的“洋火”“洋油”“洋碱”“洋布”、医药,还有枪支弹药,有力地支持了民用和军需。华中部队的军饷也大部分来自新滩的盐税。华中边币的币值,盐是其中的主要物质保证,故人们称新滩盐场是“华中金库”。

在淮北盐场“小延安”“华中金库”的崇高荣誉中,共产党员、劳模骨干功不可没。他们听党话,跟党走,一不怕苦,二不怕累,艰苦奋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盐场中开创了许许多多第一。

老盐工刘克广,他年轻时就接受先进思想。1940年参加盐阜根据地的民主革命,1944年3月新滩盐场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他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淮北盐场第一个盐工党员。4月在党组织的发动下,场区灶民为反对资本家拖延克扣灶民工资一一灶粮,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罢工算账运动。场区灶民会选派朱朝山、刘克广等人为灶民代表。他们冒雨赤脚行走几十公里赶赴苏北行署同资本家打官司,在公堂上刘克广据理力争,列举资本家克扣灶粮的事实,并誓言,资本家如不答复条件绝不复工。最终资本家全部答复灶民提出的条件,取得了这场历时20多天劳资斗争的胜利,从而提高了灶民的灶粮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从事盐业生产,先后任领滩手、生产组长。他所在的滩组,年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局、场先进生产者。1959年1月15日,他以最普通的盐工身份,首次从盐城乘飞机赴南京参加省党代会。

刘广德是原灌云县人,新滩盐场建场后,他积极投入盐阜地区民主革命,1945年任场区民兵中队长,一边保护场区安宁,一边从事生产劳动。在盐业生产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成绩非常突出。1956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场部新建卫星工区,组织决定调他去卫星工区当领滩手。他在新铺的盐滩上大显身手,带领职工精修盐田,加强“和、耙、压”,最大限度减少海水渗漏,提高制卤能力。他说:“晒盐没有鬼,全靠人和水,只要我们大干,就能多制卤水,有卤就有盐”。这一年是工区新铺的27份盐田,仅有刘广德单元首次产盐300多担,率先实现当年铺滩、当年产盐。

1959年10月,他出席全国工业、交通、财贸基本建设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也叫群英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同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新滩盐场被国家授予“红旗场”的光荣称号。刘广德载誉归来后,场党委为了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向全场发出学习“五虎上将一群英、花木兰、穆桂英”的号召。(五虎是:齐耀祥、王金贵、吴加元、立长江、陈守仁,上将是:于佃楼,一群英是:刘广德;花木兰是:徐珍;穆桂英是:封培英。)全场上下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刘广德是淮北盐场“小延安”第一个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劳模,是老盐人的光荣。

刘克伦是新滩盐场跃进工区西南单元领滩手,他一心扑在盐滩上,不分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一门心思多产盐,产好盐。他以滩为家,连续四年只休过一天假,就是生点小病,也要拄着拐杖上滩干力所能及的轻活。刘克伦被称为盐场刘铁人,他的执着换来了丰硕果实,他所在的操作满滩储存都是高级卤(原盐析出的卤水),别的操作盐都是长在结晶池,而他操作的盐一直长到大洼里(储存海水池),场里多次组织人力帮他刳盐挑盐。1968年,他的生产单元产盐1200吨,完成年计划的200%。1969年,他出席江苏省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被授予连云港市劳动模范称号。

刘克伦不光用苦干实干拼命干的顽强斗志荣获盐场铁人称号,他还善用巧干,摸索海盐露天生产的规律。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产盐技术,把握生产主动权。海盐生产中,雨水对盐的生成威胁最大,雨水冲淡了卤水,就无法产盐。因此,每逢雨天就把盐池里卤水放入卤塘保存起来,等待雨过天晴再重新嗮盐,这样就耽误了时机。

为了摸索雨水冲淡卤水的规律,刘克伦专门用一块结晶池做试验,经过多次观察发现,小雨对卤水冲淡不大,可以不管它。中雨对卤水冲淡时机来得慢,可以在盐池埝边开口(与卤水齐平),让卤水面上的雨水流出。大雨来势较猛,必须把卤水及时放入卤塘保存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克伦运用“小雨抗”“中雨裁”“大雨保”的做法连年获得海盐生产大丰收。

为了宣传刘克伦的先进事迹,场领导要求写篇报道,题目是《学好唯物辩法掌握生产主动权》,完稿后投给《连云港报》,该报于1971年2月3日在第二版整版篇幅刊登此稿。接着,《盐阜大众报》转载此稿。同年4月27日,《新华日报》在三版用二分之一的篇幅登载此稿。《新华日报》见报后,《人民日报》下半年特派哲学部记者王礼明来到新滩盐场审定该稿,《人民日报》记者走后,经修改,于10月22日在第三版登载。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盐工,能在国家级报纸上谈晒盐经验,实属难能可贵,对全场上下鼓舞很大。

在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我重新整理了新滩盐场老盐人刘克广、刘广德、刘克伦等人的先进事迹,重温了老盐工的高贵品德,让我们一起“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王统山
编辑:魏洪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