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村”撑起“致富伞”

2021-05-24 10:52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王青菁 通讯员 张咏晨 字号:

五月二十日,雨后初霁,行走在射阳县文明村的田野乡村,远眺,绿油的小麦在迎风起舞;近看,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水面,白墙黛瓦的村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头顶的蓝天白云勾勒出一幅浓淡相宜的水乡画卷,宛如一处世外桃源,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射阳县四明镇文明村给人的印象是:“文明不文明,远近穷出名;低产洼涝地,十户九户贫。”      如何让“后进生”换发出“新颜值”,成了文明村“两委”关注的“案头事”。该村围绕“富口袋与富脑袋”“兴农业与拓产业”摆兵布阵。最终确定种植食用菌,让“穷土”变“富壤”。

“刚开始,我们采取示范推广,典型引路,以大带小,以富带贫等模式,使全村的食用菌产业很快出现了滚雪球效应,从零星散户到成片连户,从家门口市场做往全国各地,上海、天津、等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出现了文明村人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育菇的身影,或分散作业,或抱团经营,最多时全村1300多户就有700余户常年在异乡生产蘑菇,年投料200多万吨,年户均增加纯收入6万元左右”。 亲身经历文明食用菌发展史的老菇农李爱军说。

走进龚久亮食用菌大棚,刚刚采摘完菌棒上长满了小蘑菇,像一个个撑着小伞的胖娃娃,争相探出“小脑袋”,窖廊道里摆放着十几筐撂放整齐的成品蘑菇,整个菇窖菇香朴鼻。龚久亮一边搬着菇装车一边说:“过去一直在外育菇,由于年过半百,就在靠近批发市场的周边租了块地,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三四户,今年投料三万斤,依据往年行情,纯收入可达六万元左右”。

为让“一朵菇”尽情绽放市场, 该镇食用菌协会统一注册“通灵”牌商标,统一印制有“通灵””牌的包装袋,提升了食用菌的知名度,现在,已带动全镇近6000户约10000人左右从事食用菌产业,每年食用菌投料量达900万吨,创产值近10余亿元,纯收益3亿多元。四明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食用菌之乡,成功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种菇收入已占到四明镇文明村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四明镇文明村终于通过蘑菇种植撑起了致富伞。“后进生”有了新“新颜值”,村民口袋有了票子,建楼房买气车……村集体有了积累,修路架桥,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全县第一个装上路灯的行政村,被评为省级“水美村庄”,全村人终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现在的文明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文明村”。

编辑:胡馨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