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盐之有味:又闻豌豆香

2021-04-23 20:19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又闻豌豆香

顾银燕/文


连日里心里郁闷浮躁,总觉得疙里疙瘩解不开。晨起,做些许杂事,把那些花花草草打理一番,看着散枝开叶蓬蓬勃勃的植物,心境开阔了许多。收拾冰箱时候,看到了那袋豌豆荚,那是准亲家几天前小花园收获特地带来的,一直忙于杂务,竟放着忘记了。解开袋子,一只只翠绿鲜嫩的豆荚蹦跶进眼帘,煞是招人喜爱。放在盆里洗的时候,忍不住拿了一只放到嘴里,脆生生,甜丝丝,顿感满口生津,齿颊留香。淡淡的乡土气息在心头漫溢,这样的豌豆味有多少年没有尝到了!

儿时记忆里,在那物质条件极其匮乏,连水果糖都是奢侈零食的日子里,豌豆因了它的随时可摘可食解馋打牙祭,而成了乡里孩子最简便实惠的美味。有时候可以边摘边吃把嘴巴塞得满满当当,讲究一点的采回家用针线穿成一长串放锅里煮食。煮熟的豌豆套在脖子上,随手拎起一只,一手拽着豆荚一头,用牙齿去顺着挤夹,那一串滚圆鲜嫩豆粒便一溜趟儿骨碌碌滑进口里,香喷喷,嫩生生,面面的,留下一个完整的豆壳。

每到麦苗青青拔节长高的时节,许是麦种里夹带的,许是上一年留下的,那麦地里总摇曳着一些豌豆的身姿,粉厚扁圆的叶片,弯弯的豆荚,散发出甜丝丝的清香,粉嫩的豌豆头可以采下来炒了下饭,而那翡翠一般绿莹莹的豆荚则诱惑着孩童去采摘。倒不是吝啬这些豌豆,庄稼人惜粮如金,最怕的是顽皮的小小子把地里的麦子给糟蹋了,于是总在豌豆成熟的日子里不时到麦地里转悠,以防钻进不速之客,名曰“看青”。

那时我们家虽然伙食上不比别家差,我却也是极喜欢吃豌豆,常常跟在大孩子后面去偷豌豆荚。七岁那一次周末晚饭后,趁着天色昏暗,随着几个大哥姐去到河对岸地里摘豌豆,刚钻进麦地不久,就摘到了大把颗粒饱满的豆荚。正为自己能够满载而归而喜不自禁,就听闻有人大声呵斥:“干什么的?都给我出来!”

许是主人早有防备,许是人多目标太大惊动了主人,一趟孩子连滚带爬落荒而逃,大孩子们都身手利落顺着小河边翻墙头缺口成功脱逃,只有我太小,身上塞满豆荚跑不动落在后面,没人顾及又不敢翻墙,跑了几步只有站在那里束手就擒。那人抓住我很严厉地问我是哪里的,要找我们家大人,以后还敢不敢再来偷豆荚了,我吓得哇哇大哭,只好告诉他。原来他是认识我母亲的,母亲在镇上这个唯一饭店小卖部卖饭票和酱货,为人宽厚,童叟无欺,人缘极好。看我像是被吓着了,他赶紧安慰我别怕了,又特地把我送回家,和母亲打招呼说不知道我是她孩子。

那人走后,母亲批评我不该到处乱跑闯祸,安慰我事情过了别再去想了。奇葩的我竟然还记得边抹着眼泪边从鼓鼓囊囊衣裤口袋里掏出一把把豆荚,让母亲穿上针线煮出来吃了很多,想想那时候还真的吃得下去呢!

以后的日子,上学工作,立业成家,便很少看到豌豆荚身影,老公也不爱吃豆类蔬菜,偶尔去菜场看到也是急于买菜没有闲暇顾及理会。晨起散步看到机场路那边人家门口生长着一片豌豆,紫色豆花随风摇曳生姿,间杂几只嫩豆荚,就有去摘取的冲动,因怕主人家责备而作罢。

煮好的鲜嫩豌豆荚盛放在桌上,冒着热腾腾的雾气,清香四溢,吃了几粒不及回味急于上班,喊着楼上香睡的丫头下来吃,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孩子是永远吃不出我们那时童年的味道了。


江蓠/诵读嘉宾

江蓠,从事教育工作。声音饱满大气,表达自然流畅,张弛有度,极具个人特色。曾为中小学语文教材录音,出版过声音作品《世界著名童话故事集》。


顾银燕/作者

顾银燕,亭湖新区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盐城市作协会员,盐城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从教三十多年,爱好散文、旅游、红歌,创作随笔游记近二百万字,偶有作品发表于各级报刊。

编辑: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