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中李仁甫开创微博式作文教学 学生写作热情大涨

2021-03-23 07:49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姚梦 字号:

如何让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面临的难题。日前记者获悉,省语文特级教师、盐城中学的李仁甫老师,开创了一种微博式作文教学范式,革新了传统作文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热情和信心,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李仁甫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新理念更新作文教学

李仁甫是新媒体的拥趸,玩微博的高手。自2019年起,他尝试将微博写作中的经验,移植到作文教学中来。3月19日,记者采访李仁甫时,他表示,在他看来,微博的功能特色很明晰,就是写作功能、交流功能和展示功能。这三个特色功能,让李仁甫产生联想:如果作文写作,也是与微博一样,是否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

但写作文毕竟不是玩微博,李仁甫针对当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厘清了自己的思路。“在我看来,当下作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总希望用一种‘普适性’的写作来应对学生。”李仁甫说,所谓“普适性”的写作,就是写作话题普天下而适用,今年可以用、明年可以用,南通学生可以用,盐中学生也能用。于是学生就要搜肠刮肚地寻找记忆中的素材,实在找不到就胡编乱造。

针对此种情况,李仁甫借用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提出“此在性写作”的理念。即学生作文写作,应当接地气、关注当下,具有将作文写作代入当下某种情境的能力。

“例如高考全国Ⅰ卷曾提到管仲列传中的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哪一个人物令你感触最深?”李仁甫举例说,这个提问是“普适性”的。但命题人设置了一个情境,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请考生就此问题写一篇发言稿。这个情境设置,就是要求考生将自己的身份代入进去。这就考验了学生“此在性写作”的能力。

与此同时,李仁甫借鉴微博的交流、展示功能,提出“多向度交流”“高频率展示”两个概念,更新了传统作文课堂的研讨模式,令作文教学课堂为之一新。

新环节盘活课堂氛围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点评是重中之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批阅作文之后,会选择几篇优秀作文,在班级进行阅读、点评。受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影响,一堂课下来,能够点评的作文数量有限,感兴趣者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充耳不闻。

微博式作文课堂的点评方式有所变化。李仁甫设置了三个环节:上帝之手、自己之手,老师之手。在“上帝之手”环节中,李仁甫会随机抽取三篇作文,由作者自己朗读出来,然后接受全班同学的点评。由于是随机抽取,不确定性强,全班同学都要做好准备,因此戏称“上帝之手”。

在第二个环节“自己之手”中,由学生自己举手报名,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接受全班同学的点评。此举可以让那些觉得自己写得不错的学生有机会走上台前;而第三个环节“老师之手”,则是由李仁甫根据批阅作文的情况,选择几篇进行点评、推荐。三个环节合起来,就是“多向度交流”。

“传统作文点评模式,集中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多向度交流’则强调生生横向交流。老师的话听得多了,学生未必上心。但同学的眼光,却是他们特别在意的。为了展示自己,无论是作文还是点评,他们都得做好准备。”李仁甫说,采用新模式后,每次作文课课堂氛围都相当活跃。

新尝试提升写作热情

微博式作文教学还借鉴了微博“刷”的概念。何谓“刷”?就是“高频率展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根据自身喜好,写作、交流、展示各有所重。但李仁甫认为这三者应当是一体化的。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舞台来充分展示自己,展示是一种动力,可以促使作者写得更好。”李仁甫介绍说,他会通过各类平台,向外推荐学生的稿件,帮助学生在全国作文类报刊上发表习作,同时借助校内刊物、班级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帮助学生展示佳作。

目前,微博式作文教学已经开展很多期。诸如“后浪”“关于语文课的一封信”“课堂是否被互联网遗忘”“惩戒权”“配角”“试错权”等与当下息息相关的话题,都进入了作文写作与教学。

记者了解到,李仁甫的微博式作文教学尝试,已经得到国内业界诸多媒体的关注,诸如《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