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日本大地震十周年 | 十年后,回首乡关何处

2021-03-11 16:02 来源:新华社 字号: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惠晓霜)日本“3·11”大地震及海啸灾难已经过去10年,一些灾民仍然无法重回故乡,而且他们被告知,可能100年内都回不去。

百年

在福岛县浪江町津岛地区赤宇木村,一座房子远离其他人家,厨房里,锅碗瓢盆仍在;卧室床边,放着一个洋娃娃。

这是三浦民老人的家。她103岁,曾在这里住了70多年。

赤宇木村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20多公里。这座核电站遭海啸侵袭,发生最高等级辐射泄漏事故,津岛地区受到辐射污染,居民被迫搬迁。津岛全域被划为回归困难区域。环境省官员曾告诉赤宇木村居民,可能“100年也回不来”。

三浦民出生在福岛,上世纪40年代嫁给一名农民,在津岛垦荒落户。她与丈夫靠种植薯类等为生,拉扯5个孩子长大。

“村里人当着我孩子们的面说:‘三浦家吃不上大米,算不上人。’”三浦告诉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我)又气又伤心,总是哭。怎么说得出这样的话呢?”

虽然生活贫苦,但三浦仍然觉得养育孩子非常快乐。“(我的一生)过得不错,直到遇上核辐射。”她说。90多岁时,她被迫迁往外地。

2017年,福岛核电站周边地区,人烟稀少,随处可见废弃的民房和商店,无人看管的田地里野草疯长。(新华社记者华义摄)

三浦现在与长子在福岛县过着避难生活。两年前接受采访时,她还能一边吃着最喜欢的方便面,一边聊往事。但现在,很多事她已经记不清了。

“您是喜欢洋娃娃吗?”记者问道。“想不起来了。”她躺在病床上微笑着回答。

遗愿

2011年元旦,佐佐木和子和丈夫与从外地返家的两个儿子短暂团聚。1月3日,她得知22岁的次子患癌住院,而且已经扩散全身。佐佐木住进医院照顾儿子,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她得知患有肝硬化的丈夫在家吐血后去世。

她瞒着儿子,回家办好丈夫葬礼后返回医院,但儿子从她的神色中看出异样。在儿子再三要求下,佐佐木吐露实情。得知噩耗后,儿子蒙在被子里痛哭。

随后的日子里,儿子一直说:“我想回津岛,想去给父亲扫墓。”3月8日,儿子转院至离津岛更近的一家医院。但3天后,灾难降临,佐佐木所住的村子遭严重辐射污染,被划为禁止入内区域。“我想回津岛,想去父亲墓前,有话想跟他说。”儿子这样盼望着。但他始终没有等到这一天,5个月后去世。

佐佐木想把儿子与丈夫葬在一起,但墓地所在的寺庙的住持告诉她:“辐射太强,不能去。”

这是2017年2月22日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以南的富冈町拍摄的一处核辐射污染土包装袋堆放点。(新华社记者华义摄)

10年间,佐佐木的婆婆和公公也相继去世。“两人直到去世前都念叨着:‘想死在津岛。’”

现在,一些津岛原居民偶尔回乡看看。佐佐木每个月从避难居住地回到津岛,给4个家人扫墓。“我也想埋在这里,”66岁的她看着墓碑喃喃自语,“不过,那时我已经回到津岛了吗?”

阴影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两个女儿。”柴田明范和妻子柴田明美看着全家照说。

2011年,他们的长女上初中3年级,次女上小学6年级。津岛地区孩子少,当地实行从托儿所到高中一贯制教育,两个女儿当时都盼望着与朋友们一起升学。

这是3月9日在日本宫城县石卷市大川小学遗址前拍摄的人们献上的悼念花束。(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然而,震灾来袭,柴田一家迁往栃木县亲戚家暂时避难。得知长女即将就读的浪江高中津岛分校迁至福岛县二松本市后,为上学方便,他们一家住进二松本市一家酒店,次女则在当地一所初中就读。

次女不习惯新学校,受到歧视,逐渐开始厌学,待在酒店不出去。“其他人说从浪江来的转校生‘有辐射,别靠近’,我也被这样说。”她告诉父母,恳求回到家乡。

柴田夫妇只能回答:“津岛有辐射污染,现在只能在这里坚持下去。”

后来,浪江初中津岛分校也迁至二松本市,次女入学后情绪好转,升入高中后学习更加努力,成绩拔尖,还当上学生会会长。

不过,震灾的阴影仍未消散。“时至今日,女儿们仍然在问:‘我们也能生孩子吗?’”柴田明范说。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