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年是一碗人间烟火

2021-03-04 19:55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年是一碗人间烟火

王迎春/文

人最不容易改变的应该是胃,开始有人说是语言,其实是胃,我后来看弗洛伊德才明白这个道理。他说什么叫本我,本我就是有个原则叫快乐原则。什么叫快乐,快乐就是一种紧张状况的消除。我很小的时候在乡下,愈是过年,这样的体会越深。其实人小时候,如果始终处于一个紧张状态,那时候给你吃什么东西你就烙下这个记忆了,所以你到老了还会记得这个东西。怎么都不会变,再有钱都改变不了。

改变不了的是人的本性,吃什么也是一种本性,这个由不得你,这就是人之初,地域之初,山水之初,民族之初。乡音里暗藏的密码,与从嘴边出来的到耳朵听进去的相比,终究不如舌尖味蕾上的让人久久神往与纠合,那是贯穿到血脉里的,久久便成了一种基因与宗教般的存在。所以,我一直认为舌尖上发出的尖叫才是最有辨识度的。当然对于美好的,诸如美食,美人,美景,我认为从审美上应该是一体的,温婉的,奔放的,热烈的,清淡的,重口味的,等等。统统的,归结为一碗人间烟火。

都说现在解决了吃穿温饱,平常不是年,天天胜似过年。其实有时在吃的面前,我们更多的是被动供食,选择的权利不是人人时时都有。遇饭吃饭,遇粥喝粥,我们时常也便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更多是粗放型的,没有精细,没有讲究,更无文化无诗意,只是肉块比过去大,汤水比过去油腻,肚量比往日见长。充其是一种叫占有的力量在膨胀。

如果说有诗意的吃法,我想还是从前。有那么一段时光,在村庄上,从房前的藤蔓上摘下丝瓜,皮炒青椒,肉烧汤;从屋后的河里拉上螺蛳爆炒,酱油脚子炖豆腐。里下河村庄上平常人家的午饭,到今都深深印记在一代一代人的舌尖。还有就是进入腊月以后,村庄渐行渐浓的年味,祖母炸肉圆的幽香盖帽了庄户人家平常日子的一切粗茶淡饭。年和胃,此时真正浓情上演了一场365天漫长等待的恣意拥抱。

这些年,在盐城街店,我至少尝了数十家的鱼汤面,最多的还是有第一回从没有第二次的,也有将就再光顾一两次的。但至目前,江家的鱼汤面我还是要吃的,天天吃都不讨厌。那个面汤的做法我相信是费了功夫,花了真诚,那种感觉还真是不错,这家人抓住了我的胃,感动了我的味觉和胃,也是我们的缘分。缘分多了,生活中自然多了些温馨和快乐,这小日子自然就滋润多了。你看街头,这年把新开了很多盐城土菜馆,家家顾客盈门,这当中体现最多的应该还是怀旧情怀,过去苦日子过来的人的一种复习,一种情感和物质的补偿,类似于与旧日情人的一场场的奢华约会。这好日子的好,哪一天都与一日三餐割裂不开,那么一个味儿,地道的味儿,真正是一个字:爽。郝柏村老人90高龄回乡,我印象最深的是重走水路去沙沟,还有就是乡里人精心准备的八大碗最让老人欢欣不已。胃留下的记忆,已纯然成为一种DNA,根植人体,根本难以格式化掉的。贾平凹文章里总是离不开羊肉泡馒,这东西难道真是多么好吃,不见得,但贾平凹不提这个你难道让他去写清蒸狮子头吗?!

你懂你自己吗?那先了解你的胃。你是里下河人吗?不管你走多远,你舌尖上一定暗藏识别淮扬菜的条形码。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我想,其实从未改变的,应该是他的胃和孩提时的吃相吧。

王晓铃/诵读嘉宾

王晓铃,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曾多次在市教育局、市妇联等单位举办的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王迎春/作者

王迎春,盐城西乡人,公务员。现在宣传部门工作。业余为文,偶尔写诗。居盐都。

编辑:陈静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