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凤凰桥的故事

2021-02-16 20:05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凤凰桥的故事

栾承臻/文

1961年,我小学毕业后,考取了阜宁县十灶初级中学。学校位于一座旧庵堂里,离家有七八里路,我每天上学时都要经过一座木桥,这就是凤凰桥。关于凤凰桥,有两个故事,一个是我听来的,一个是我所经历的。

与其说是听来的故事,不如说是当地老百姓对这座木桥美好想象的历史追溯。传说在很久以前,中三灶村有一条由东向西的中灶河,十几里长的河上没有一座桥。河两边的老百姓出行办事极不方便。当时河南岸有一户李姓人家医术高明,常为百姓治病拿药。有一次,河北岸有人生了急病,等李医生赶到时,病者已没了气息。李医生痛心不已,后来他筹集了八棵洋槐树,在乡亲们的共同帮助下架起了一座桥。在选好吉日“封龙口”那天,东南方的天空突然大亮,一只美丽的凤凰落在桥头,头顶红冠,羽毛金黄。参加庆贺的百姓高兴极了,认为是上天的吉兆。也是从那时起,凤凰桥这个美丽的名字流传至今。

现实当然不如传说中那样美丽,凤凰桥其实就是一座长十来米,宽约一米,由八根洋槐树干作为桥桩,上面铺有少量木板的简陋小桥。因其简陋,行人每每过桥时都很小心谨慎,生怕其不堪重荷。有时遇到刮风下雨天还得绕道而行。但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这座简陋、粗糙的桥,连通河的南北,让两岸百姓少走了不少弯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位阔别家乡三十多年、从台湾归来的老兵返乡寻亲。这本应是亲人团聚的喜悦时刻,但令人唏嘘的是,他的这一次返乡寻亲之旅,竟成了一次扫墓之旅。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面对的是亲人离散、阴阳两隔。作为一个和这片土地暌违多时的游子,他和乡亲们用家乡话聊起自己的亲人,聊起那些过去的家长里短,聊起童年的小伙伴,还特别聊起和小伙伴在凤凰桥上奔跑以及在河里游泳的往事。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众人鼻子发酸,心头发烫。返程前夕,他捐了一笔钱,让乡亲们重修了这座桥。也许,家乡的凤凰桥将成为他心灵深处永远秘不示人的珍藏。

河水汩汩流淌,桥墩静静矗立。一座小桥见证了梦碎的痛苦,见证了梦圆的欢欣,见证了这片土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转眼又是几十年过去,那八棵洋槐树早已成为历史,凤凰桥也几经修缮,不再是旧日模样。每天桥上来来往往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发出的轰鸣声、喇叭声,似乎湮没了那段晃晃悠悠的历史。但传说中那位救死扶伤的李医生和返乡探亲的老人,在构建宏大叙事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帷幕上,却成了具体而又不可或缺的历史符号。

李林彦/诵读嘉宾

李林彦,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主持人。

栾承臻/作者

栾承臻,退役军人,一直从事乡镇基层工作,爱好文学。现已退休,居住盐城市区。

编辑:陈静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