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美哉,黄海森林

2021-01-22 15:46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美哉,黄海森林

夏素红/

初冬。清晨。走进黄海森林公园,呈现在眼前的景象自然、静谧,如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

漫步林间,一片片水杉林、银杏林、意杨林,红的胜似火,黄的贵如金,将冬日的公园装扮得多姿多彩,绚烂无比。

一丛丛或粉、或紫、或红、或黄的各色野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映衬、如诗如画。

在斑斓景色的引领下,去往那莽莽苍苍的林海深处,柏油路左弯右绕,木栈道迂回曲折,木屋群散落林间,百鸟园欢鸣阵阵……

森林驿站、森林温泉、亲子公园、科普馆,移步换景。还有那休闲节、音乐节、书画大赛、诗词诵读、瑜伽表演……静时,若处子;动时,如脱兔,美轮美奂,生机盎然。

黄海森林公园内,有着广袤无垠的滩涂湿地和纵横交错的里下河水网,素有“绿色天然氧吧”之美誉。

谁能够想到,这绿色文明的生态乐园,曾是寸草不生的茫茫盐碱荒滩?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这要追溯到上世纪,苏北沿海许多地方都在滩涂上进行大面积地拓荒造林,一位位勇士长年驻守,共同肩负着植绿护滩的神圣使命。他们喝着又咸又涩的沟塘水,吃着掺杂沙砾的糯米饭,住着泛土腥味的茅草房。搬砖、砌墙、搭屋,挖沟、引水、降碱,他们以苦为乐,种下了一棵棵用于改碱的刺槐树,打造了一片片竹子林、银杏林、水杉林,一任接一任接续奋斗,使黄海森林公园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人造生态林园。

那是一段艰辛岁月。从树种改良到低产林改造,一代代植绿护绿人,前仆后继,愈挫愈勇,硬是用战天斗地的不屈精神,在茫茫荒碱滩上开疆拓土,植树成林,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奋进之歌。

初到林场,职工们在场长朱龙山的带领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改良土壤运动。土壤条件好的地方种刺槐树,土壤条件差的地方挖沟排碱。茫茫荒滩,风起沙扬,土质板结,栽一棵树要折腾二三个钟头,挑一担水,也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几里路。尽管条件艰苦,但是职工们不怕苦、不喊累,与天斗、与地斗,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片心中的“圣地”,最终用勤劳的双手把茫茫荒滩变成了一片希望无垠、活力无限的绿洲。

在黄海森林公园,植绿护绿的功臣还有很多,他们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也吹进了这片凝聚了几代林场人汗水和心血的生态林。时任场长沈帮勤与全场员工意见一致:什么都可以改,唯有林地不能分!

清朝翟灏在《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一代代的林场人,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的“黄海林工”精神,用日积月累的努力和滴水穿石的坚持,终使黄海森林公园成为一处生态林园。

这世上,没有一步登天的成功捷径,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付出。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无垠的荒滩到成片的绿洲,一代代林业职工,栉风沐雨,拼搏奉献,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诚实践者,也是荒滩变绿洲的见证者。

多少年过去了,曾经的造林人渐渐老去,有的甚至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这里的每一棵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永远闪耀着神奇的光芒,激励更多后来人,永不停息,一路向前!

美哉,黄海森林!

王笑妍/诵读嘉宾

王笑妍,四川音乐学院播音主持系2017级学生,校级优秀毕业生。

夏素红/作者

夏素红,1970年12月出生,在东台市头灶镇宣传文化部门从事新闻宣传25年,累计在东台市级以上各类媒体刊用新闻稿4000多篇(次),多次被所在的东台市头灶镇党委授予“先进个人”“十佳党员”荣誉称号,被东台市授予“十佳青年”“十佳自强模范”“十佳基层通讯员”等荣誉称号。2005年11月,被东台市委、市政府授予首届“戈公振新闻之星”荣誉称号。2011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被东台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目标任务绩效考核综合先进个人”,2017年一季度被评为“东台好人”,2018年7月份,被表彰为二季度助人为乐类“盐城好人”。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