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脱贫“快车”,载着盐城楼王镇村民驶上小康路

2020-12-30 10:24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我以前在家里没事干,一分钱也挣不到,现在到镇里的蔬菜基地干活,每天能挣个百儿八十的,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过了。”12月27日,在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鼎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大棚里,低收入户王红梅和众多乡亲一起起菜、拣菜、分装,身边的纸箱堆成小山似的。“这些有机蔬菜马上就要发往上海,一天要拉好几车子。”蔬菜合作社负责人范得珍说,最近几年,他的蔬菜基地吸纳了当地十几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共20多人来此打工,像王红梅这样的一年要挣3到4万块钱。

蔬菜大棚里温暖如春,各种辣椒和青菜长势喜人,翠绿养眼。“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出门打工没人要,在家门口挣钱,多方便。这要感谢镇党委、政府帮助我们脱贫致富。”低收入户林虹美忙着采摘辣椒装箱,干劲十足。

鼎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助农脱贫是楼王镇党委、政府多措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的一个缩影。

当日一大早,镇里的新风东路上,外出打工的村民川流不息。负责这条道路保洁工作的张荣兰拿着大扫帚一边扫地,一边捡拾白色垃圾。“我每天4点多钟就来打扫了,这个是文昌社区给我安排的公益性岗位,一个月600块钱,加上政府补助400多元,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文昌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刚介绍说:“她家是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儿子残疾,以前几乎没什么收入来源,我们及时跟镇里汇报,拿出公益性岗位给他们做,她丈夫专门负责垃圾转运,两口子现在一个月能挣到2400块左右,这样日子就能过起来。”王刚告诉记者,目前,社区18个建档立卡户共33人已经全部脱贫,主要得益于政府扶持和公益性岗位安置。

在城头村的兴达纱管厂,记者看到三四个年纪较大的打工村民正在加紧生产塑料纱管配件。52岁的范存洪戴着手套从滚烫的注塑机里拿出纱管产品,用专用刀具把纱管的毛边裁剪干净,然后整齐地摆放到箱子里。“我身体不好,不能爬高,打工没人要,过去就在家里玩,粮食全靠姐姐家送。现在好了,村里安排我到纱管厂做一些轻松的工作,每天8个小时,一个月能挣个2500块钱。老婆也是,都在这里打工。两口子一个月能有4000块以上收入。总之,日子是越来越好过。”

城头村党总支书记陶保久介绍,村里有10个建档立卡户被安排到渔网厂里去缝蟹袋,扶持养猪的有9户,还有十几户被安排到镇里工业园区上班。目前,村里的75户建档立卡户已经全部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挣钱的门路,都已经脱贫。

该镇农经站站长智恒宏介绍,2018年镇里提高了集体经营性收入识别标准,经排查,全镇共有5个村被盐都区列为经济薄弱村。通过村干部领办集体农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成片土地流转面积,盘活和充分利用集体资产资源,尤其是财政加大投资力度,为经济薄弱村购置集镇门面房和园区标准厂房出租,以及土地众筹等帮扶项目稳定创收,2019年5个村实现脱贫“摘帽”,脱贫达标率100%,提前一年完成经济薄弱村“三年脱贫计划”任务,到2020年底,全镇所有村(社区)集体长期稳定的年经营性收入都可超20万元。扶贫系统中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为1140户2244人。通过努力,截至2019年9月底,全镇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都已达标,且通过“一评议、三公示、一公告”和“五签字五确认”脱贫程序,脱贫率100%。


编辑:张伟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