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五个强化” 致力探索创新 切实提高全市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和能力

2020-12-03 11:12 来源: 字号:

去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落实“五个强化”,致力探索创新,全市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盐城市应急管理局被表彰为全省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作先进集体。


举办全市镇级以上灾害信息员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业务培训班


强化制度建设 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础

灾害信息员AB角制度。“市-县-镇-村”四级设立AB角灾害信息员,全部录入国家灾害信息员管理系统,并汇编成册。A角缺位B角顶补,保证灾害信息工作责任明确、无缝对接。全市现有AB角灾害信息员5255名。灾害信息员培训制度。市级每年组织1次镇级以上灾害信息员集中培训,县级每年组织1次县级以下灾害信息员集中培训,镇(街道)每年开展1-2次自然灾害信息工作会议或村级灾害信息员集中培训,确保培训全覆盖。编写《基层灾害信息员培训教材》《自然灾害知识700问》。举办全市镇级以上灾害信息员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410多人次,并将培训测试成绩书面通报其所在单位。通报和表扬制度。每年对各地灾害信息员工作情况通报不少于2次,每年表彰一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优秀灾害信息员,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次全市“十佳灾害信息员”。去年对全市36名优秀灾害信息员进行通报表彰,今年底拟表彰全市“十佳灾害信息员”和一批优秀灾害信息员。灾灾建档一户一档制度。对每次灾害过程的基本情况、受灾家庭、损失情况、紧急转移和紧急救助款物发放等资料收集整理,做到“灾灾建档”;对城乡家庭年度内遭受自然灾害的详细资料整理归档,做到“一户一档”。值班值守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灾情值班值守制度、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24小时所有工作人员通讯畅通制度、24小时局机关工作人员请假逐级报备制度,24小时中层以上干部离盐局主要领导审批制度。


市应急管理局与市红十字会签订应急合作协议


强化规范引领 务求防灾减灾救灾实效

规范灾情统计报送。灾害发生后,灾害信息员在2小时内将本地区灾害情况统计、汇总、审核、上报。灾情稳定前,实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规范信息报送渠道,除紧急情况外,统一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灾情。规范灾情档案管理。制定了《盐城市自然灾害灾情档案管理规范》,对档案的责任主体、主要内容、格式规范,以及制版、打印、装订、装盒等都提出明确要求。全市各(县、区)按此规范要求,对去年以来灾情管理档案进行整理归档。规范灾情核查核定。每次灾情稳定后,及时做好本地灾情核查核定,对于达到启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灾情,及时组织灾情会商核定,启动响应级别,开展救灾救助,保证各涉灾部门灾情数据准确、口径一致。去年以来,全市共遭受自然灾害9次,46854人受灾,22人因灾伤病,紧急转移安置645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261.73公顷,倒塌房屋27户42间,直接经济损失4431.98万元。规范灾后生活救助。按照“户报、村评、镇审、县批”程序规范救助款物发放。去年以来,下拨受灾人员生活和冬春救助等资金838万元,棉衣360件,棉被360床。会同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对救灾款物发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足额拨付到户、发放到人。延续实施的全市人均2元、年投入1600万元的2020-2022年度盐城市因灾致贫生活救助保险项目有序开展。


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活动


强化责任担当 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合力

在灾情管理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市-县-镇-村”四级灾害信息员的责任。总体责任为:灾前,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的工作;灾中,及时发出灾情预警,提高突发灾情信息报告时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后,及时报送灾情数据,积极参与灾后救助等工作。具体责任为:市县两级灾害信息员负责本级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核查、评估、报送工作;村级灾害信息员主要是负责开展灾害预警和救灾应急响应工作,引导群众第一时间紧急转移避险,收集统计辖区内灾情,做好灾情初报、续报、核报,协助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冬春生活救助、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调整了市减灾委、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市级联席会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等议事机构,明确其成员单位灾情管理职责,强化四级联动,协力推进灾情管理工作。


强化机制建立 提供防灾减灾救灾保障

图表应急机制。组织全市各地精心编制“一图一表”,将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灾情上报、拟转移人员分布及干部包保责任、紧急疏散安置点、风险隐患现状、基础设施、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物资等8个方面情况分布编制成图表,建立全市自然灾害基础信息数据库。形势研判机制。建立涉灾部门、专家团队等多方参与的灾害形势会商机制,建立完善季度会商制度,及时分析研判全市自然灾害形势,今年以来组织会商4次,印发分析报告4期。信息共享机制。与市住建局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和应急工作的意见》,与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制定数据共享清单、交换渠道、途径方式、评价机制等,实现相关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专家支撑机制。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专家库,第一批入库专家27名,涉及气象、地震、地质、水旱、海洋、农业等方面。积极组织专家开展涉灾活动,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多元参与机制。积极探索将社会力量纳入灾害信息员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手段,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灾情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引入有较好专业素养和公益服务经验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加入灾害信息员队伍,并将其纳入本地灾害信息员培训体系,不断提高灾情统计报送能力。


市应急管理局组织指导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抢险救灾训练


强化常态推进 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准备

修编应急预案。市本级拟建立1+49应急预案体系,经市政府批准,已发布《盐城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2个专项应急预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在走发文程序1个,等待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11个,7个正在进行合法性审查。整合应急力量。全市现有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14支、队员253名,县级专职消防救援队15支、队员246名,镇级专职消防救援队92支、队员935人,市重点行业企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共有14支、队员279人,城市各类应急队伍130支、队员3448人。加强物资储备。全市已储备救灾物资30种12041件。编制落实2020年度市级救灾物资储备需求计划26类36650件。明确生活保障类、抢险救援类、队伍保障类应急物资生产供应商19家。新增应急抢险救灾装备22类39种。坚持综合储备与专业储备、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集体储备与家庭储备、军用储备与民用储备“五结合”。注重社区创建。我市已被命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0家,今年县级申报候选社区14家,市级推荐候选社区7家。建立社区创建组织机构,签订创建管理工作责任书,自编《盐城市〈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评定细则及基本要求(试行)》,将国家标准评定内容从47条分解细化成185条,对每条都提出详细要求,既为基层创建工作“指点迷津”,又为基层减灾工作“点穴把脉”。

盐城市应急管理局
编辑:吕聪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