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精准发力兜牢防返贫民生底线

2020-11-28 05:45 来源:滨宣 盛伟为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张长虎 滨宣 盛伟为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张长 字号:

“你看,人口,购车,购房,医疗支出……一项项数据清清爽爽、一目了然。”11月20日,滨海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第一时间精准识别返贫户,我们充分发挥数据共享机制在防返贫、精准帮扶等方面的作用,利用‘机器’建立‘精准识别’低收入农户预警机制,做到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近年来,滨海县聚焦精准识别率,建立扶贫数据比对中心,围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保障”以及“四类人员”,在每个月的1日、2日,全县16个相关行业部门就人口、购车、购房、医疗支出等信息开展数据集中比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通过一把尺子量到底,实行地毯式排查、零遗漏摸底和全方位访贫。

为了把动态监管贯穿精准扶贫的全过程,滨海县整合大数据资源和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阳光扶贫”系统,建立健全“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阳光监管体系,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在识别方面,通过数据比对识别出疑似漏评和错评户名单;在退出方面,围绕住房、医疗、教育等三保障信息,形成2016年以来建档立卡户未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保障的疑似错退人口名单。如此集中比对的方式,为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同时,滨海县以产业扶贫为引领,以就业、教育、健康、安居、资产收益、社会扶贫为支撑,以政府托底扶贫为保障,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个不少。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程,编制发展规划、列出项目清单、强化推进实施。“十三五”期间,全县产业扶贫总投入23.2亿元,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468个,带动低收入农户31395户,产业扶贫对低收入人口的覆盖面达74.7%。

在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程过程中,滨海县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探索形成具有滨海特色的有效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增强扶贫产业带动能力。“这块葡萄田是样板示范田,所有工序都是按照标准化、绿色化建设的,可以迅速占领高端市场。”正红镇创越生态葡萄示范基地负责人杜效涛种植了150多亩葡萄,选择错峰上市的品种进行种植,效益很是可观。投资300万元的东坎街道沙浦村红胜火高效农业种植基地,依托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的技术支撑,流转周边土地、吸纳低收入农户务工,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滨海因病、因学、因残致贫的比例占低收入农户总数的84.2%。为了补短板、兜底线,滨海县聚焦“三保障”,坚决兜牢防返贫的民生底线。“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额资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记者从滨海县卫计委了解到,该县抓实健康扶贫,祛除致贫“病根”,推行“一站式+”结算模式,低收入人口在县域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教育脱贫是整个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滨海县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加强“过筛式”回头看自查力度,抓实教育扶贫,阻断代际贫困。“我们积极构建扶贫、扶志、扶智、扶技‘四扶一体’、各学段全覆盖的立体化教育扶贫新模式,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高质的教育。”滨海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滨海健全教育帮扶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五级贯通”式帮扶,努力实现贫困学生思想品德好、学业成绩好、就业趋向好的“三好”目标。此外,滨海县统筹推进危房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累计改造低收入农户危房2762户,并对四类重点人群实行兜底安置,免费为828户困难群众筑起“安居暖巢”。

告别破旧房屋入住新房,逢年过节收到慰问金、物品方面的资助,低收入户的生活有了保障;入户采集信息建立档案,进一步完善脱贫台账,确保贫困人口不返贫……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滨海县出台系列文件,健全帮扶责任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增收致富机制,加快推动低收入农户由脱贫向小康跨越。开展扶贫“直通车”、技能培训等活动促进就业富民,疫情期间推动14621名低收入劳动力返岗就业;在全省率先成立农副产品市场消费扶贫协会,开发电商平台,建立商超直销、电商营销、直播促销等多种销售模式;鼓励引导县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优先采购本地农副产品,2019年以来,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本地农副产品6000多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力……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滨海县切实将关怀送到群众手上、把温暖带到群众身边。

编辑:韦海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