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一家三代人与铁路的故事

2020-10-31 07:55 来源: 字号:


△2018年12月26日,盐青铁路通车,盐城正式跨入“高铁时代”。

如果祖父还在的话,应该九十六岁了。父亲和我,想跟他说:“您没去过的远方,有祖国壮美的山河。”

要是有火车就好了

“现在的日子真的变好了,以前啊,我们都要到前面河里挑水吃,哪有自来水……”祖父拉着我坐在门槛上,又开始讲故事。

祖父是苦日子里熬出来的。从我记事起,他的耳朵就不好,听父亲说,他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被炮弹震聋了。后来,记忆力也开始退化,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反反复复讲那么几个故事。

祖父讲故事的时候很喜欢抽旱烟,“你看看,我们这东边是通榆河,西边是204国道和串场河,交通还是很方便的。”把烟锅往台阶上敲了敲,又吸了一口,叹息随着烟飘出,“要是我们这也通了火车,那就好了。”

“火车——火车——,那是什么的车,烧火的车。”我嘟囔着。

“火车啊,它是一节一节的,由一个车头带着它们在铁轨上跑。”祖父来了兴致,听力也好了,用他的烟锅在泥地上画着,“对了,它是烧煤的,还有很大的轰鸣声,哐哧哐哧,哐哧哐哧。”

祖父生病了,病得挺严重,躺着的日子比站着的日子还多,偶尔也倚在床头,给我讲讲故事,其他时间总是盯着对面墙上的中国地图出神。

后来,祖父每天只能躺着,一九九四年正月,祖父走了。

也是这一年,国家计委将新长铁路线列入了欲开发项目。

我想走出去看看

二〇〇五年四月一日,新长铁路全线正式贯通。奇怪的是我从没听到过祖父说过的“哐哧哐哧”的火车声。

不上学的日子我最喜欢搬个小矮凳坐在门口水泥场上,数着按时按点侧屋而过的火车,二十多节的车厢,感觉多得怎么也数不过来。

“当——当——当——当——”家里条台柜上的摆钟敲了十下,一列火车由南往北呼啸而过。

父亲该回来了,我心想。

没过多久,铁道下的涵洞里传来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父亲回来了!”

当我看到二八大杠的车头,“父亲是真的回来了!”这辆十点路过的火车,成了我和父亲的约定,等火车也成了我的习惯。

零几年的时候,屋旁的铁路还没安装防护栏,村里的孩子总喜欢去上面玩,而我就喜欢静静地看着,想着一定要数清楚,到底有多少节。那年九月,我就要离家去镇上上中学,一天傍晚,父亲也搬了一张板凳坐到了我旁边,“一共二十节,有时多点,有时少点。”

“爸,你也数过?”

“数过!”

“爸,你知道铁轨尽头是什么样的地方吗?”我没看父亲,自顾自地说着。

“不知道,我没离开过这,我爸也没离开过这。”

“爸,我想出去看看,看看祖父盯着的那幅地图画的地方,就坐这火车,出去看看!”

父亲没回答我,只是盯着刚刚远去的那列火车。我出了神,祖父抽着旱烟,还坐在门槛上给我讲着故事,“有了火车,就可以出去看看了……”

如果能再快一点

高中毕业,我填了一个离家较远的师范学校。

八月十五日,我买了人生第一张火车票,红底黑字。我把它和祖父的照片放在了我背包的最里层。

九月十四日,父亲没有送我到火车站,只送到村西头的204国道边上。

“爸,我走啦!”

“嗯,自己小心,到了回个电话。”父亲着实尴尬,局促不安的,很想说些,但是又说不出来。我坐在了靠窗的位置,脸贴着汽车的窗户看着父亲,直到他转身离去,父亲的身材很挺拔,背影也很高大。

我过了检票口,登上了火车,就是经过我家屋旁的那列。火车缓缓开动,往南疾驰着。我扒着窗户,看到了我家的屋子,也看到站在场上的父亲,就这样,我离开了家,去往了远方,那个未知的远方。一路上,也许是太兴奋了,总觉得太慢了,恨不得一下子就到,心里想着,“快点,再快点!快点,再快点!”

一堂现代文学史课上,齐老师讲到了朱自清,提到了《背影》一篇,听罢,我的眼泪也来了,我想到了屋旁的火车,连空气中也回荡起父亲的清脆的二八大杠的车铃声。

在外求学的日子,最期待的就是回家,人虽坐在返乡的火车上,但心早飞回了家里,飞到了父亲的身边。得知我回家的父亲,一路上电话打个不停,“到哪了啊?还要两个小时!这火车能再快点就好了!”我想他真是想我了。

我也出份力吧

二〇一七年,是我回乡工作的第一年。

“喂,告诉你一件事,我听村干部说我们这要修高铁了,就是你说的那个,很快很快的火车,就在我们家的老房子上。”父亲给我讲述着这件大事,“那老房子会碍事的吧?”

“我估计那老房子会被拆掉!”我打心里以为父亲会舍不得,电话里宽慰道,“反正那房子也没人住,拆就拆了吧,就当为高铁做贡献了。”

父亲挂断了电话。担心父亲想不通,想着还是要当面劝说他,回到村里,邻居大爷告诉我,父亲在老房子那。远远地就望见父亲,背着手,站在老房子前的场地上,出了神。我怔住了,这是屋旁第二次认真看着父亲的背影,比第一次单薄了许多。

我快步走上前去,“爸,拆就拆了吧。”

“拆!一定拆!”父亲肯定地答道,“我也要为高铁出份力!”父亲拍着我的肩,我再一次愣住了,我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在地里劳作了半辈子的农民的话。当我再去到老房子时,那里就剩微微隆起的宅基地,后来,父亲也去高铁的工地上做起了小工。打桩、立柱、架桥、铺轨、试运营、通车,经过所有人的努力,盐城迎来了高铁时代。

  △ 发车啦! 王亚洲 摄

我问过父亲,他说:“我也想出去看看,就从那上面走。”

尾声

二〇一九年暑假,我买了两张去青岛的高铁票,一路上父亲都盯着窗外,心情很不错。我们来到了海边,一起走在落日余晖映着的沙滩上,有海风,有海浪,有海鸥……父亲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父亲累了,坐了下来,他上衣的口袋被海风吹动着,一张一合,我瞥见,里面放着祖父的照片。坐在沙滩上父亲,和坐在门槛上祖父一样,我望着他,仿佛,祖父也从未离开。

远方有什么?我想远方有壮美的山河和醉人的乡愁吧!


来源: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小学

作者:顾大维

编辑:韦海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