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底保障,幸福路上一户不落

2020-10-16 05:44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顾亚娟 字号:

扶贫脱贫,标准至关重要。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近年来,我市围绕兜住民生底线,重点聚焦“五个一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做细做实“两不愁三保障”,在兜底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单丹 摄

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感谢民政部门的关怀,让我们一家又有了走下去的希望。”家住滨海县滨淮镇的彭青凯激动地说。 

彭青凯今年40岁,过去在无锡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年初,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罹患重病,无法再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生活一下子变得灰暗。 

“刚查出生病的时候,我几乎崩溃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彭青凯告诉记者,后来村干部和镇里民政干事了解到他的情况,主动帮他办理低保。“现在我们一家三口能拿1200多元,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却解决了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目前,妻子也在家附近的工厂打零工,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是兜底脱贫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一张覆盖城乡的兜底保障网越织越密,让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5.48万户、9.49万人。 

如何第一时间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确保困难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各项社会救助? 

光伏资产收益扶贫。王亚洲 摄

我市持续深化“救急难”工作试点,建成全国首家地市级社会救助中心,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  出台托底救助政策并实现市域全覆盖,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统一救助”的全社会大救助管理服务模式。 

亭湖区盐东镇便民服务大厅于2015年设立民政社会救助综合窗口,窗口可受理低保、五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社会救助。同时在各村居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民政办理窗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只有解决好困难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和烦心事,才能确保关爱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近年来,我市聚焦困难群众举措频频:健全完善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进一步落实“五个一批”兜底脱贫政策,全市2.34万名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部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惠民资金,向特殊群体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开展社会救助工作。

“上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摆脱贫困,不仅要和物质贫困告别,更要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全面发展,而教育扶贫,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关系到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幸福。“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完善学业资助体系,着力提升精准扶贫实效,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和结对帮扶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据了解,全市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48714人,资助金额62535.68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31018人,资助金额34828.75万元。 

疫情期间,盐城市串场河小学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小颜一家三口滞留湖北,学校第一时间提供慰问金3000元,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该生发放应急资助3000元。盐渎实验学校小凌同学突患白血病,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8000元应急资助,这笔应急款也在第一时间发放到位。 

今年春学期,全市共摸排资助对象学生7万多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子女37013人、低保家庭学生7671人。市、县两级学生资助中心将摸排的资助对象、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名单全部分解到各校,由学校逐一落实,对建档立卡户子女、低保户子女、农村特困供养家庭子女、困难残疾学生实行分类管理、分档资助,将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列入比较困难或者特别困难档次进行资助,确保“小难微助、大难重助”。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误。”这是一项硬指标、硬任务。我市坚持依法控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大力帮扶、精准控辍”的原则,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去年教育部核发我市疑似辍学适龄儿童957名,其中建档立卡户儿童208名,截至今年3月份,复学277人(包括建档立卡户子女119人),其余680名疑似辍学儿童经教育部认可,已全部核销。 

名师送教支教。

老百姓生活有了“医靠” 

“我行动不方便,儿女又住得远,平时量个血压、验个血都去医院的话,真折腾不起,家庭医生可是帮了大忙。”家住阜宁县陈集镇的老人朱荣炳谈起家庭医生很是感慨,现在生活有了“医靠”,让老人感觉心里特别踏实。 

朱荣炳1994年确诊为高血压病,2014年又患腰椎间盘突出,长年服药,儿女都在外打工,生活非常不便,去医院看病也成了一件难事。自从2017年与陈集中心卫生院第三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后,他的责任医生季万林和卫生室医生朱正海,就按照协议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送药上门、进行健康指导,成了老人家中的健康“守门人”。 

2018年,阜宁县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4个,对28148个重点健康扶贫对象实施“五个一”服务,即每一个健康扶贫对象拥有一名签约责任医生,一份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一份就医明白卡,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每月一次访视,签约服务中需要个人缴纳部分全部由县财政承担。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实现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重要载体。“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健康扶贫工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盐城实际,围绕让低收入人口“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根本目标,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完善医疗控费机制,扎实推进疾病防控工作,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健康扶贫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 

“这是8月20号的门诊发票,这是上周买药报销的发  票……”打开床头柜抽屉,每张发票王尚铭的妻子都用夹子夹好,一张不漏,“市医保盐都分中心结对帮扶的郭洪明也留了名片给我们,有不清楚的,就打他电话。” 

2012年,家住盐都区的王尚铭被确诊为尿毒症。漫长的治疗让他的家庭陷入贫困之中。如今,盐都区全面实施医保扶贫政策,像王尚铭这样的贫困家庭大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90%以上。 

建档立卡户等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全额补贴、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报销实现“一站式”结算、县域内住院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方便了困难群体就诊结算,而且减少了大病治疗个人自付,给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患者切实带来福音。 

阜宁县建立低收入人口治疗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

让困难群众“安居”不再“忧居”

如果没有那间能遮风挡雨的屋子,李德华的晚年大概会像曾经的老房子一样在风雨里飘摇。 

单身汉、患慢性病、吃低保,李德华今年54岁,是东台市安丰镇安东村的建档立卡户。回忆起8年前那间破旧的土坯房,李德华仍苦不堪言,土墙斑驳,狭窄阴暗,夏天挡不住雨水,冬天挡不住风雪,遇到强台风来临,还要到亲戚家借宿避难。老李无妻无子,此前一直和老母亲相依为命。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不仅不能干活,而且还得长期服药。没有经济来源,家里一贫如洗,“那时候我老母亲就怕哪天雨下大了,房子塌了,把我俩埋在里面……”老李说罢,面带苦涩。 

住房安全作为“两不愁、三保障”中的关键一环,不仅是重要的惠民工程,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是脱贫攻坚中最实在、最具体的硬性指标。 

亭湖区龙泰花园安置房项目加快推进。李思远 摄

“十三五”期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鉴定标准,经各地对全市17.1万户在册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住房安全多轮摸排,我市累计发现建档立卡贫困对象C、D级危房18660户,所有C级、D级危房信息都建立档案,记录在册,并及时纳入危房改造计划。截至目前所有发现危房已全部改造到位,其中维修加固13462户,翻建新建5198户。 

李德华之前的房子也在改造计划之中。现在他住的三间砖瓦房,架构结实、阳光通透,中间的客厅正对着小院,如今每一觉他都睡得安稳踏实。吃药看病有医保,过日子有每月领到的510元低保费,亲戚邻里偶尔还会来接济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虽有些孤单,但再也不至于担心朝不保夕。 

为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我市切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项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落到实处,始终将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放在首位,经过五年努力,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盐都区秦南镇千秋新型农村社区。郜野乔 摄


(图片由市扶贫办提供)

编辑:张伟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