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10-14 05:35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王彦 字号:

这两年,亭湖区南洋镇股园村村民唐步林家喜事一件接一件:先是他家年久失修的危房经政府免费改造,变成了“新房”;接着是老唐通过养猪、养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儿子唐海波又考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 

“我是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几乎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家附近打打零工,收入很低。要不是区帮扶干部和村党总支牵线搭桥、结对帮扶的话,我无法过上如今这不愁吃、不愁看病,也不愁供儿子读书的生活。”唐步林告诉记者,2017年,他养了33头猪,猪卖完后,纯赚1万多元;2018年底开始,他改养鹅,成鹅出栏,加上卖鹅蛋的钱,这两年每年收入超过8万元。 

走上脱贫路,今昔两重天。老唐成功脱贫是我市以党建引领,助推低收入户脱贫的生动事例。“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让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传导到最末梢,保证各项好政策不打折扣落到实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始终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因村制宜、强化“党建+”思维,切实把党建力量集聚到扶贫队伍、把党建资源延伸到扶贫产业、把党建成效体现到扶贫实效上来,使党建工作真正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 

党员干部现场指导果农梨树栽培技术。

支部引路 脱贫动能强劲起来 

10月,田野金黄,丰收在望。说起村里变化,阜宁县渠河村村民直夸:“驻村的‘第一书记’不仅懂政策,做事还兢兢业业,一门心思带着全村搞生产,集体日子好过了,村民腰包鼓了,做事更有精神。” 

村民们夸的“第一书记”是市审计局选派到板湖镇渠河村的挂职干部董长富,他也是市委驻阜宁县板湖镇扶贫工作组组长,同组的左文惠来自市农科院。“渠河村种植普通小麦亩产太低,村民脱贫难,但这里的土壤同兴化市土质接近,适合种脱水蔬菜。”左文惠向董长富建议,脱水蔬菜可种多茬,香葱收割后可以接着种植黄蜀葵、春梗菜;脱水蔬菜被用于方便面等即食食品的调料包,需求量大,销路畅通。既能增产又有市场,董长富决定干!一年后,这些低产田从年收入4.5万元提升到10万元。

 有着十年扶贫工作经验的阜宁县罗桥镇邵刘村“第一书记”刘志峰来到邵刘村后,帮助村里先后成立了稻虾种养合作社、双盈家禽养殖合作社。“邵刘村无特色产业,但土地多,适合搞养殖。”在帮助村里流转200亩土地发展稻虾养殖的同时,刘志峰又带领村民建起家禽养殖基地。他说:“锅里有,碗里才有;集体强,群众才会富。”去年,家禽合作社养殖20万只肉鸡。今年,刘志峰计划再投入100万元,养殖规模翻番。“我们要把养殖场发展成全镇的龙头企业。” 

像董长富、刘志峰这样的党员干部,在我市还有很多,他们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来到扶贫最前线。“脱贫攻坚,支部当先。在前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今年的脱贫收官战中,我市始终把建强农村党支部作为重中之重,把‘最能打仗的人’集结到脱贫攻坚一线,让基层有堡垒,群众有‘主心骨’。有了更多‘领头雁’,脱贫动能更加强劲。”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 

据介绍,为了把优秀干部选派到扶贫一线,把实用人才集聚在富民点上,近年来,我市相继从市、县、镇机关挑选了1716名同志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其中到经济薄弱村584人;在全国率先探索退役士兵“村干部培养选聘计划”,2017年起,已选聘三批1845名退役士兵到村任职,目前有198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担任书记的有30人,实现了盘活退伍军人资源、配强“头雁”队伍、促进脱贫致富的多赢效益;实施“定制村干”工程,采取定向委托培养方式,全市先后选派188名优秀青年在高校开展全日制3年大专学历教育,目前已有51人进村任职…… 

脱贫攻坚一线磨炼干部,更造就干部。因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全市共有152名村书记通过选拔、考录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还有246名“第一书记”获得提拔使用。 

“选优配强薄弱村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营造了好干部走向基层、好干部出自基层的用人环境。”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 

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问策于民,问需于民。

党员带路 党群携手共同致富 

江苏桃园家饰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涉及草编墙纸、秸秆工艺画、装饰工艺品等十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我们公司成立后,非常希望能为弱势群体和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特别是我们的工作模式比较灵活,在家就能做草编加工,很适合行动不便的人。”桃园家饰负责人戴元军说,作为一名党员,他有责任和义务在自己富起来后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 

戴元军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模式是“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村民自己收集芦苇、蒲草、秸秆等原材料,初加工后卖给公司;另一种是公司将专用木质编织机及整理后的芦苇、蒲草、麻等原材料,分发给村民进行打结、搓绳等加工,公司技术员会定期上门辅导和质检,回收合格的成品。”戴元军告诉记者,高峰时期,桃园家饰曾带动周边1万多农户从事草编加工…… 

“敢担当、善作为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重要品质。党建引领脱贫的关键发力点,就是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在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及开展结对帮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改革发展时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体现在解放思想干在前,推进强村富民有策有招、有力有效。为此,全市各地纷纷铆足劲,在“党员带路脱贫”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建湖县紧扣脱贫致富主题,在全县农村开展“三户一区”创争活动,即书记争当脱贫致富示范户、支委争当脱贫致富先锋户、党员争当脱贫致富联动户、支部创建脱贫致富示范区,放大农村党员干部在脱贫致富中的表率作用和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 

阜宁县科学设置“党员中心户”,明确每户联系5至10名党员和15名左右群众,其他党员每人联系15名左右群众,帮找致富渠道,帮教富民技术,做好示范,当好后盾,让“党员中心户”成为引领群众、为民服务的模范骨干。 

响水县南河镇在辖区19个村(居)分别设立面积不低于60亩的“同创园”,每个园区每年吸纳不少于15户低收入农户进园发展,并实行土地租金减半、种苗成本减半、农资费用减半,落实2万元贴息借款、落实市场价回收的“三减两落实”政策,由党员大户和农户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真正结成“致富共同体”,实现党群共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要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在接下来的收官战中,我们将继续激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唱主角、当先锋、做模范’,真正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

基层群众品尝丰收的喜悦。

产业铺路 既稳脱贫又防返贫 

10月10日一大早,射阳县四明镇建华村“党建+扶贫车间”农业园区,姚永全承包的三十亩日光大棚里,几名工人正用手推车运送有机肥……“自从镇里把‘扶贫车间’日光温室大棚建到了家门口,周边许多村民选择在‘扶贫车间’干活,加上土地流转出去的钱,每人年收入能有四五万。”正忙着干活的村民刘梅芹一脸喜悦。 

以刘梅芹为代表的一批低收入农户之所以能够率先脱贫致富,得益于射阳县四明镇党委政府“党建+扶贫车间+贫困户”政策的实施。四明镇有5个省级经济薄弱村,为省、市、县重点扶贫乡镇。为如期实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近年来,该镇倾力打造“党建+扶贫车间”脱贫模式,做到哪里有低收入户,哪里就有扶贫车间,党建力量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文明村地处四明镇西北边缘,以前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等原因,贫困人口较多。为了帮助该村低收入户脱贫,四明镇成立食用菌协会,举办低收入户食用菌技术培训班,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文明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平菇生产“车间”,许多农户还住上了小洋楼。“目前,文明村的育菇‘扶贫车间’已辐射至全镇5000多户10000多人,每年投料量十万吨左右,每年纯赚5个亿,我们四明镇也成了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之乡。”四明镇党委书记陈双喜说。 

稳脱贫、防返贫,没有产业支撑不行。“让扶贫产业拔节生长,切实提高扶贫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是党建扶贫的题中之义、务实之举。”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合作社+支部+低收入户”“产业+支部+低收入户”“产业+支部+经济薄弱村”“产业+支部+电商”等多种发展模式,引导鼓励有条件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大力发展设施大棚、经济林果、生态养殖、交通运输等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了强村带富民的持续发展机制。 

“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越到最后时刻,越要绷紧弦、加把劲,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市扶贫办负责同志说,近年来,我市围绕建立“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聚力扶贫、创新扶贫、阳光扶贫“四位一体”的盐城模式,如期完成了“户脱贫、村达标、县摘帽”的目标任务。今后,全市各地将继续聚焦抓党建促脱贫致富,围绕“真脱贫、防返贫、控致贫”,进一步保持攻坚劲头,补齐工作短板,巩固扩大脱贫成果。

以产业党支部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由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编辑:张伟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