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怎样做强?政府邀请专家“把脉”

2020-09-22 10:50 来源:交汇点 字号:

“避免同质化发展,形成当地特色”“优惠政策要更关注产品上市后阶段”“不同板块之间应加快形成组合”…… 9月21日,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市政府专家咨询会上,专家们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这场专家咨询会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投资促进局承办,主题为“聚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体系,繁荣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科创森林”。应邀参会的专家有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会长宋瑞霖,以及医疗机构、知名药企、投资机构代表。

孙咸泽认为,南京做大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具备优势,如汇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20余家开设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高校院所,中国药科大学等4家生物医药领域专业院校,也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建议南京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整个产业链升级。

沈建忠等多位专家谈到,国内很多地方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但发展思路同质化,“都干一样的事”,在某些细分领域存在“一哄而上”,建议南京依据自己的优势,做出产业特色,通过拼长板做强地标产业。

在产业支持政策方面,宋瑞霖提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遗余力,但优惠政策同质化明显,主要聚焦企业前期投入,差别主要在于扶持资金多少。他建议,一个创新药能否很快进入医院,对创新者极具吸引力,因此政策要多关注企业产品上市后的阶段。创源科技董事长刘万枫建议,政策要具备明确性、透明性,让企业能够便捷地获知政策信息,还要具备恒定性,保持长期不变,让企业踏踏实实地发展。

阿斯利康中国区副总裁黄彬认为,南京在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领域形成的多个板块,要围绕诊疗前、中、后不同阶段需求,寻找合作机会、整合发展。与此同时,要把产业领域内的外企、民企,大企业、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交流、合作的氛围。

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提出,大医院集聚人才、学术、平台等资源,但目前研究平台分散、各自为政,缺乏省市协同、区域一体的整合。目前,北京、上海已经启动研究型医院建设,南京应抓紧跟上,加强研究与临床的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表示,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加快集聚资源、培育创新动能、打造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很多需要政府思考的问题。南京将进一步研究消化这些意见和建议,将其转化为推进产业发展的举措。

南京做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今后要重点抓四个方面工作:加大对“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力度,建立产业重大投资项目、招商项目、创新项目、技改项目、上市项目的梯次储备库,不断提升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体量和能级;持续提升创新水平,包括抓好原始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关注模式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做强平台、人才、金融、供应支撑;全面构建开放格局,鼓励行业内交流,布局“走出去”业务,推动国际性合作。

编辑:陈静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