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擦洗、喂饭喂水,1800个日日夜夜,企盼奇迹出现—— 七旬夫妇精心照顾植物人儿子

2020-08-25 09:28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陶秋凤 文/图 □实习生 朱丹丹 字号:

5 年前,因一场 车祸,正值壮年的儿 子成了植物人。翻身 擦洗、喂饭喂水,按摩 呼唤……1800 个日 日夜夜,现年79岁的 杨连海和妻子精心照 料。看病所欠下的巨 额债务,年逾七旬的 老两口外出打短工挣 钱偿还;自己不舍得 吃肉,却未曾少过儿 子一顿营养餐……老 夫妻俩用行动诠释着 父母对儿女这份深沉 而无私的爱。

5年来,老人用坏了10多个料理机。

一场车祸儿子成了植物人

“2015年9月23日,这个日子我一 辈子都忘不了。”昨天,家住伍佑街道 构港村的杨连海老人回忆起往事,叹 了口气,声音中透着微微颤抖。 老人的儿子名叫杨森,今年49岁, 是一名电焊工。2015年9月23日晚上 10点,在市区文港路附近,杨森骑摩托 车回家,和迎面驶来的摩托车发生碰 撞。杨森没戴头盔,头部着地后颅内 大出血,被送至附近医院抢救。“当天 晚上 11 点,我们突然接到医院电话通 知,说儿子出事了。我们赶紧敲开了 附近侄儿家的门,侄儿开车送我们去 医院。”老人边说边抹了抹眼泪,“儿子 在重症监护室里待了 50 多天,医生曾 下达过 5 次病危通知书,他都闯了过 来,但成了一名植物人。” 杨连海身材偏瘦,却十分精神。 自 1972 年起分别在构港小学、构港初 中等多所学校担任校长,2001 年在黄 巷小学校长一职退休。老伴陈寿芹一 直在家务农。“辛苦了大半辈子,如果 儿子不出事,我想我会有一个很幸福 的晚年生活。” “儿子出事后,因为是车祸,无法 使用医疗保险,前后治疗共花去治疗 费用 130 多万元。对方是一位江西小 伙,家里没钱,事故共判赔138万元,他 只赔偿了我们 5 万元。”杨连海抬眼看 看儿子所在的房间,“但我们怎能看着 儿子不救呢?哪怕四处借钱,我们都 要救他。” 杨森于 2013 年与妻子离异,生有 一儿一女,女儿于10年前患上重病,前 后共花去了 20 万元治疗费,今年方才 好转。小儿子在爷爷的劝说下,于 2017 年报考了技工学校,希望能早早 出来工作支撑家庭。因此,照顾杨森 的重任落在了年逾七旬的老两口的身 上。

老人为儿子准备了足够的药。

每日营养餐从来不马虎

杨家所住的是农村普通平房,家中 简单却十分干净、整洁。唯一的空调安 装在卧室,里面是老两口睡的大床,旁 边是儿子睡的护理床。杨森躺在床上, 插着鼻饲管和导尿管,一双眼睛空洞地 睁开着,对外界没有丝毫回应。 每天清晨4时多,母亲陈寿芹先早 早地起床烧早饭后,6时左右她会随村 民们一起外出打短工。5时许,父亲杨 连海起床,给儿子洗漱、清理,再喂水、 喂牛奶加早饭、喂药、翻身两小时一 次。“拍背、清理,每天必备的程序一个 也不能少。”杨连海说,粪便排不出来 就用手掏,晚上再累也要给儿子拍背, “其他的事情可以糊弄,但儿子的事情 每天都要做好。” 时近中午,杨连海老人开始准备儿 子的午餐。肉圆、青菜、鸡汤、米饭烧好 后放进料理机里打碎“,儿子只能鼻饲, 所以我要把饭菜打成糊糊。这不已经 用坏了10多个料理机了。”老人的话语 伴着料理机“哗啦啦”的声音传来。 准备好儿子的午餐后,杨连海拿 出了自己的午餐——面条,没有任何 配菜的面条。老人说,儿子恢复需要 营养,一顿也不能少。“我们人老了,可 以少吃点。” 杨连海从儿子护理床下抽出了一 大盆药,对着品种不算少的药物如数 家珍,这是治疗身体僵硬的,这是恢复 记忆的,这是进口的用来擦皮肤的,这 是爽身粉,这是备用的导管……

老人努力偿还借款感恩社会相助

“为给儿子治病四处借款、贷 款共约 90 万元,目前我们已经还 清五十几个人的欠款了,每一笔 借款我都记在心里。”杨连海说, 甚至想过卖掉唯一的住房。“房子 没卖,是因为没人会租房给一个 重病病人。” “为了多挣一点钱,我老伴74 岁了,牙都掉光了,还冒着高温去 帮人修护花草,可以挣到 55 元一 天,中午就在树根底下吃饭。”老人 十分歉疚地说,“没办法啊,如今, 儿子一天的药费就要100多元,一 个月总计得4000多元。我退休工 资8000元,还要还债,不够用啊,我 们老两口每月生活费只有300元, 剩下的都拿去还债了。今年,土地 流转了不用种田劳动了,我们能轻 松点,可以更好地照顾儿子。” 杨森每月需要换一次导尿管 和鼻饲管,这是非常困难的事 情。如果叫救护车,又是一笔很 大的开支。“附近村民家的女儿张 林在救护站工作,她听说后每月 主动来我家帮忙更换。5年来,刮 风下雨从不间断,未曾收过一分 钱。” 8月10日,老人带着一封感谢 信去了盐南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 限公司。原来该公司在获悉杨家 的情况后,多次捐款给老人。而 这也不是老人第一次收到来自社 会的善意了。 “当年,儿子被送去医院抢救的 费用,是交警队用救助基金为我垫 付的。儿子乘救护车从医院回来那 天,腊月二十四,我身上都凑不够 100元,是村里、村书记和主任共筹 集捐款3000元帮我渡过难关。”老 人记忆犹新“,是亲朋好友的携手相 助,是社会热心人和政府的帮助,我 们的日子才越来越好。” “我只要有一口气,儿子只要 有一口气,我就要救活他。”老人 望着病床上的儿子,眼睛里充满 着光亮,“到2017年一年多的时间 里,他一点也不会动。但现在,他 会转头了,有时擦身时水温高了, 他也会有反应。医生说有六成半 的把握能苏醒。” “我们老两口希望能活得长 一点,可以照顾他。”杨连海眼里 满是不希望拖累别人的善良和对 儿子杨森的怜惜。

编辑:顾海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