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 | “成色”更足,东台全面发力“小康冲刺跑”

2020-08-14 18:26 来源:交汇点记者 卞小燕 华钰 字号:

交汇点讯 “下一步,东台将继续聚焦富民主题,大力推广‘八大富民模式’,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走出一条具有东台特色的富民增收之路。”5日上午,盐城市新闻发布厅举行首场“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东台专场。东台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东台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在现场答记者问。

东台以制造业为立市之本、兴市之基、强市之源,大力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等新兴战略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连续保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长,高端装备产业形成数控机械、工程机械、造纸机械等10大整机系列。工业开票销售首超千亿元,入选首届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大力实施“来东台赢未来”招才引智计划和“10条人才新政”,积极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近200家。东台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内涵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科创、文创、总部经济等“能上楼的产业”,布局美食街、酒吧街、特色民宿、夜间经济等新业态项目,构筑高品质“城市休闲客厅”。深度接轨上海,康养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速,增长贡献率近50%。

“创新生态在东台正逐步成为一种发展常态。”东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商建明介绍道,东台主动对接上海、南京等地大院大所共建科技孵化器、产业研究院,积极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近200家。大力实施“来东台赢未来”招才引智计划和“10条人才新政”,每年引进产业领军人才50人、高层次创新人才100人以上。

为擦亮“世遗”金招牌,东台在全省率先编制《滨海湿地修复概念规划》,全力打造平原森林、沿海湿地、候鸟天堂三张“金名片”。每年新增成片造林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8.3%。自然湿地保护率稳定在64%以上,“世界遗产地、东台条子泥”的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不断提升。高水平推进“全域旅游·全景东台”建设,培育世遗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探索人文寻根、滨海风情、田园休闲等新模式,打响森林音乐节、湿地观鸟节、西溪七夕节等新品牌,创成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年收入突破100亿元,年接待游客数量保持30%以上增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8%、PM2.5年均浓度下降17.8%,获评首批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小康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商建明在会上表示,东台市坚持人民至上,化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通过不断鼓足群众钱袋子,大力推广“八大富民模式”;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教育现代化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营造和谐稳定好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这些实事工程,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奔向小康最直接的体现。近年来,东台市一直把农民增收作为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全力以赴让广大农民体面迈入小康,也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2019年,全市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9元,居苏北第一、苏中第三。

“‘一只瓜’甜透了东台瓜农的‘心窝窝’,‘一篮菜’鼓起了种植农户的‘钱袋子’,‘一根丝’串起了联农富农的‘银丝带’,‘一棵树’成为了方东村民的‘摇钱树’。”东台市副市长孙高明在会上解释道,现代农业产业是东台的特色,也是东台的优势。目前,东台农民收入中生产性经营收入占到三分之一。所以,东台市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抓手,深入实施一只瓜、一篮菜、一根丝、一棵树“四个一”工程,四大优势特色产业产值超120亿元,占据农业总产值半壁江山,东台西瓜的亩均效益超过8000元,高的超过1.2万元。

同时,东台百姓生活殷实,创业意识较强,企业市场主体众多,就业机会广泛。全市建有五大市级工业园区,入园企业5000多家,年开展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6000多人次,带动30万人稳定就业。

“我们坚持因户制宜、分类施策、一户一策,综合项目扶持、产业支撑、政策兜底、党员结对,系统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据了解,全市建档立卡人口低收入农户14551户、25392人已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

“从现阶段东台的市情实际来看,我们清醒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群众的美好愿景相比,我们还有不少需要努力的地方。”东台市发改委主任钱晓斌在会上说道,下一阶段,东台将以沿海为重点,以沿河、沿路为补充,深挖潜力,拓展空间,确保应载尽载,载足载全。同时,将绿化造林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超前布局“高铁旅游”,尽快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公路和风景廊道,丰富休闲康养、民宿经济、农业体验等“旅游+”“生态+”的富民业态,吸引更多游客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


编辑:胡丽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