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四明镇:党建+扶贫车间 打破乡村脱贫“瓶颈”

2020-08-12 16:12 来源: 字号:

 8月3日一大早, 在射阳县四明镇建华村千亩党建+扶贫车间农业园区,姚永全承包的三十亩日光大棚里,几名工人正用手推车运送有机肥、铺设地膜、点花、浇水。

▲工人们正在点花、浇水

“自从镇里把‘扶贫车间’日光温室大棚建到了家门口,许多周围的农民在‘扶贫车间’干活,上下班时间工作轻松,没什么技术含量,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土地流转出去的钱,再加上在‘扶贫车间’上下班挣的工资,一年收入能有四五万。”正在干活的建华村村民刘梅芹一脸喜悦。

以刘梅芹为代表的一批低收入农户之所以能够率先脱贫致富,得益于射阳县四明镇党委政府“党建+扶贫车间+贫困户”政策的实施。

四明镇有5个省级经济薄弱村,为省市县重点扶贫乡镇。为如期实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近年来,该镇顷力打造“党建+扶贫车间”脱贫模式,做到哪里有贫困户,哪里就有扶贫车间,党建力量的触角就伸到哪里,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四明镇文明村地处该县西北边缘,一度时期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贫困人口较多。为打赢就业精准扶贫攻坚战,该镇成立食用菌协会,举办贫困户食用菌技术培训班,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总量规模,使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平菇生产“车间”。如今的文明村不仅很快脱贫致富,许多家庭建有小洋楼,是全县第一个装上路灯的行政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文明村”。文明村的“扶贫车间”已辐射至全镇5000多户10000多人在育菇,每年投料量十万吨左右,每年纯赚5个亿。不仅富了一方人,还使该镇成了全国闻名的食用之乡。

“我们夫妻俩都患有严重的肝病,家庭生活困难,自从领了草绳编织机,从事草编项目,把扶贫车间建在了家里,我们有希望了,不等不靠自己就能挣钱,从此生活有了盼头。”四明居委会三组农户顾正礼一脸满足。

“四明居由于劳多田少,全居1016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就有211户, 2018年,四明居成立了以“居支部+扶贫车间+农户”为模式的、射阳县广富草编专业扶贫车间,利用扶贫资金购进80台草绳机,分发给80户低收入农户,一般每天可编织草绳200多斤,收入100多元,目前已全部脱贫,还吸引大批农户参与其中,现在几乎是家家机声响,户户草编忙。该居党总支书记周东说。

射阳四明镇党委政府还通过党建力量,引导和鼓励福万家等有条件的企业进镇村安营扎寨,盘活农村闲置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或扶贫加工店,吸纳贫困人口进企业务工稳定增收。

按照“项目到村、党建扶贫政策到户、岗位到人、扶贫到家”的要求,四明镇先后探索出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家庭农场式、生产大户式和企业式等7种建办模式,促进党建+扶贫车间多渠道、多方式发展。”射阳县四明镇党委书记陈双喜说。

目前该镇建起党建+扶贫间3000多处,涉及食用菌、草编、纺织服装、渔网加工、药材、大蒜种植加工、生产制造、机械修配等;依托畜禽规模养殖场,新办了近百个扶贫基地。5万多亩日光温室大棚,带动近3000个贫困户就业。全镇3678户(7506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圆满脱贫,5家省定经济薄弱村、2家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出列。( 记者 王继涛 通讯员 张永成)

编辑:吴宜恬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