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海的味道

2020-05-28 20:12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字号:

听见 | 海的味道

王茜/文


说起我的家乡,我总是无比自豪,这是一座靠海的小城,家乡的人们习惯了临海而居,听潮起潮落,伴海声入眠。从小,家里总有一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为大海慕名而来。大海的波涛汹涌、饕餮盛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我而言,大海是那股让我忘不了的略带咸涩的海鲜味。

五一假期,又一次陪着朋友“下海”。驱车几十分钟到了港口,刚一下车,抬眼一看,嗬!正巧遇到渔船接港。一箱箱新鲜的海贝、海鱼被渔民们从船上搬下来,过磅后送上停在岸边的一辆海货快运车。正值中午,骄阳似火,高温是海鲜的大忌,渔民们忙碌着,汗滴大朵大朵地从额头滴落,鱼鳞沾到了脸上,都无暇擦拭。鱼鳞,碎贝壳,空虾壳……各种各样的杂碎物散落在船面上,只让人觉得杂乱和污浊,一股股浓烈的海鲜味扑面而来,我不由自主地用手捂住口鼻。

一代又一代的渔民在这里忙忙碌碌,一批又一批的海鲜从这里出发!还没等我感叹完时,同行已与一位船老大谈好出海游玩的价格,招呼我快上船。

大船行驶了十分钟,离港口越来越远,视野越发开阔,有不少海鸥在海面上飞过,矫健,有力。几个客人拿出手机对着广阔的海面一阵猛拍,然后就开始埋头上传照片,发微信朋友圈,发微博。

途中遇到几艘小船,我们用好奇的眼光细看船上那些渔民在一排排插着竹竿的地方收网。听到喧闹,他们抬头打量着我们这些嘻嘻哈哈的来客。

我问船老大,这些人在忙什么?他说:“在收鳗鱼苗。”

“这大中午的还在忙活,好辛苦啊!”

“这还算好的,我们有时要连续一两个月在海里捕捞鱼苗呢。”船老大的神情略带骄傲。

“这一两个月都在海里,不上岸?”

“对,吃住都在船上。”

“没有淡水怎么生活?”

“我这船能装二十吨淡水!”船老大脸上再次涌现骄傲的神色,并沉稳地转舵。撇下一脸吃惊的我在一旁默默想象——他们面对着苍茫的大海,从日出到日落,在船上吃住一两个月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不禁为他们的沉着、耐心、执著而感慨,当我们远离大海,享受美味的时候,应感谢这些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和无穷胆识造就餐桌美味的渔民,他们是海上的舞者,与海水共舞,与海鸥齐鸣,与海鱼同跃。

船行了半个小时,视线内除了海水还是海水,客人们最初的新鲜好奇感已消失殆尽。于是请船老大调转船头回港。

回程中,突然看到不远处的一艘大船上有人对着我们拼命打手势。我们的船赶紧靠过去,快靠近时,那船上的人又做了一个手势,只有船老大看得懂。原来,那船被淤泥搁住,停这一夜以及半个白天了,想请我们帮忙。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摆脱了淤泥的纠缠。

擦去满头的汗水,我忍不住冒出一个问题:“假如我们这船不经过,他们又没开出来,那怎么办?”船老大笑笑,没回答我。我突然想起《老人与海》里的那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凡事不要总想着去逃避,而是应该保持乐观,只要尽力而为,奋斗的过程是一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船快到港了。浓烈的海鲜味和着海风猛烈地扑来,充满腥气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岁月的味道,这些味道,已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坚忍等等情愫融杂在一起,历久弥坚。当再次嗅到这熟悉的味道,我没再用手捂住口鼻,涌上心头的,是对渔民们辛勤劳动的钦佩与敬重!

陶玥/诵读嘉宾

陶玥,阜宁县东沟小学音乐教师。

王茜/作者

王茜,青春美文作家,双一流大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天书严肃公文,晚上写人间烟火。是铁面纪检人,却心中话柔情。已出版作品:《虫儿飞》《愿你走过泥泞,依旧美丽》。作品多见于《做人与处世》《高考季》《东方青年》等杂志,题材涉猎广泛,以斐然文笔描绘人世间的真善美,轻叩心扉。多篇文章发表于高考作文杂志,深受学生读者喜爱。读她的文字,似在粗犷塞北观长河落日,又似在温婉江南品芭蕉夜雨。让人读懂,写作,是一种人生,是倾注了心灵和热血的生命历程。


编辑:陈静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